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遺產君

    北宋宋神宗時期,宰相王安石推行變法革新,呂慧卿的政治理念與王安石相同,而深受王安石的器重,二人形同師徒,有了王安石的引薦,呂慧卿的仕途平步青雲,他積極配合王安石的變革,在革新變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王安石十分看好這個弟子呂慧卿,事無大小,王安石都與他商量,探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呂慧卿也深受其害,他與司馬光經常在朝廷上激烈爭辯,有了宋神宗的支援,王安石的改革繼續前行,司馬光有了皇太后的鼎力袒護,保守派在朝中竭力排擠王安石,王安石不得不請辭回家。呂慧卿升任參政知事,一邊繼續王安石的改革,一邊不遺餘力的與司馬光的保守派明爭暗鬥,始終 稍占上風。當然,呂慧卿後來的改革涉及到王安石的家人,因此與王安石之間漸漸的產生了一些矛盾,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後也反目成仇。 宋哲宗登基後,皇太后掌權,保守派勢力席捲而來把持朝政,呂慧卿也遭到了排擠、打壓,被貶出京,從此遠離政治中心。以後雖然也得到了宋哲宗、宋徽宗的任用,但一直是官微言輕,發揮不了作用,直至終了。 呂慧卿的大半生都被捲入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之中,他的人生幾起幾落。他與王安石的關係是前友後敵,後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與王安石緊密相連的,反對王安石的人認為呂慧卿背信棄義,人格低劣,贊成王安石改革的人認為呂慧卿是卓有才能的政治改革家。總而言之吧,呂慧卿盡忠職守,做好了自己的本質工作,沒有辜負皇帝對他的信任,算稱職吧。

  • 2 # 朱洪海

    呂惠卿是福建人,25歲中進士,後因進京拜見王安石時,彼此理念相合、相談甚歡,從此獲得王安石的器重,在後來的王安石變法中成為二號人物。

    呂惠卿為推動變法做了很多事,甚至與反對變法的司馬光進行庭辯,從而維護變法。但司馬光對他評價很差,他跟皇帝說,這個人心術不正,要長期考察。他甚至寫信給王安石說,這個人就是阿諛奉承的人,一旦你有落魄那一天,他一定會落井下石。

    事實證明司馬光看的沒錯,後來王安石在新舊黨爭中失勢,最後關頭他鼎力推薦呂惠卿坐上副宰相的位置,升職後的呂惠卿在這一點上不負王安石一片苦心,獨立支撐起變法局面。但是對失去權勢的恩師王安石,呂惠卿卻發起背叛之戰,甚至拿出兩人來往的書信對王安石進行攻擊。當王安石有機會回朝做官時,呂惠卿反而設定障礙;對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進行誣陷陷害,以上種種行徑,當時的人都表示十分詫異不理解,認為呂惠卿的品行有問題。

    王安石最終還是回到了朝廷為官,已經反目成仇的呂惠卿則被安置到地方為官,最終也是在地方官任上死去。

    在《宋史》中,呂惠卿被列入《奸臣傳》。無論在當年還是在今天,呂惠卿一直都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為什麼要那樣對王安石恩將仇報呢?直到現在,也沒有誰能解讀清楚這個人的心路歷程。

     

  • 3 # 作家恩出

    讀過《宋史》的人都知道,呂惠卿是奸臣,你的問題給他冠以政治改革家,我怎麼看著也有些扎眼。說他參於了王安石的改革比較恰當,只能說他幫助政冶改革家王安石進行過改革,但他人品太差,可以說沒有王安石就沒有呂惠卿出人頭地的時候,可他得勢後與王安石反目成仇,阻撓王安石回朝為官,還加害王安石的弟弟。我對他反感還因為一個人,那就是司馬光。司馬光我們都知道他是有智慧的小英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從古代傳到今天,仍是弘揚中華英雄智慧的典籍。他靠勤奮刻苦好學精神入朝為官,反對朝庭鋪張浪費和官員腐敗,後被呂惠卿排擠退出朝政,寫出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後來成為一代偉人毛澤東愛不釋手的書。憑呂惠卿跟司馬光為敵這一點就證明他不是什麼好東西。

    不過這個人還是有些才學的,在公元1057年考中進士,被名相王安石看中,以兄弟相稱。公元1069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時,便向宋神宗推薦了呂惠卿,因此呂惠卿得到重用,成為王安石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可在王安石新法推行受到阻撓時,呂惠卿大肆結黨,安插親信,排斥王安石、司馬光等人,並視王安石為敵。這種恩將仇報的做法讓宋神宗看不下去了,罷去了呂惠卿的宰相職務。

    公元1085年宋哲宗即位,呂惠卿主動請求出山,但不久便被貶官。後又幾次入朝,均因品行口碑不佳遭彈劾,公元1111年死於地方小官任上,享年70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更好的方式可以脫離孤獨並告別單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