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愚蠢的凡人哈哈哈
-
2 # 青言論史
有關曹操這個人的定性問題,一直是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但是如果單單就小說《三國演義》來看,那是沒有爭議的。曹操在小說中的形象,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奸賊,連奸雄可能都算不上。
一個人物,尤其是像曹操這樣子名氣極大的歷史人物,一般都是有三張臉譜,也就是三種形象的:一種是歷史形象,也就是史書上給他留下來的形象;一種是民間形象,也就是老百姓們心目中的形象;還有一種就是文學形象,即在各種文學作品裡面他的形象。
曹操的形象,爭議主要體現在歷史形象和民間形象上。因為史學家們對史料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一千個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會有一千個曹操。但是,在小說之中,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因為小說家已經把他的形象設定給描繪得很清晰了。
曹操在《三國演義》裡之奸,可謂是奸的相當的徹底。一出場聽別人說他是“亂世之奸雄”,就“大喜”,似乎對自己做奸雄非常向往似的。而後的種種表現,都看不出他是一個英雄,看出的只有他蠅營狗苟,上欺皇帝,下負黎民。那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更是成了他一生的最好的自白。
所以,在《三國演義》裡,曹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奸臣,一個佞臣,這一點沒得洗。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僅僅是小說中的曹操,並不是真實的曹操,這是需要鑑別的。
-
3 # 花過不留香
首先解釋一下奸佞這個詞,是奸邪諂媚的意思。世人對曹操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以看出曹操的確是奸,但是他的政治手段是非常強勢的,根本就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皇帝在他眼中不過是他平定天下的一件工具而已。就算他當驍騎校尉的時候,面對那些觸犯律法的達官貴人,也是按律處置,從不手軟,可見曹操並不是一個諂媚之人。再看看曹操的胸懷氣度,和他取得的成就,可以當的起這個雄字。他不忠於漢王朝,想竊取大漢的江山,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奸。所以曹操可以稱之為奸雄,而不是奸佞。
-
4 # 如切如磨
要按《三國演義》來說,曹操肯定是一個奸佞之人咯。
演義裡曹操的專有稱呼之一便是“國賊”二字,這待遇董卓都沒能輪上。演義裡就公然有“國賊行兇殺貴妃”的回目。有點過分的是,張遼被捉住投降前在白門樓上,就開始公然罵“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要知道那會兒曹操剛把漢獻帝遷到許都不久,也沒啥過分舉動,怎麼就成國賊了?《三國演義》最毋庸置疑的主題就是尊劉抑曹,是直接給曹操定性為奸雄國賊了的。都國賊了,當然是一個奸佞之臣嘍。
且按演義的內容。衣帶詔事件是實打實的,這就直接是漢獻帝本人對曹操的結論呀。這也成了劉備最光明正大可以針對曹操的資本,他就在陣前馬上當著曹操面公然朗誦。同時衣帶詔事件中死難的董承等人完全被塑造成了大漢的忠臣義士。就衣帶詔而言,曹操就逃不掉一個國賊奸臣的名聲。
像許田打圍這種事件,擺明了就是坐實曹操公然欺君罔上的事實。而且把曹操殺董貴妃、殺伏皇后等事件的細節都寫得淋漓盡致,從漢獻帝的無奈和貴妃、皇后的悽慘完全突出了,曹操兇殘跋扈、公然欺君的醜惡嘴臉。這就是百分百的逆臣賊子呀,不是奸佞又是什麼。
而且書中還有很多情節,本來可以解讀為曹操的機變權謀,卻分外突出了曹操的為人奸詐虛偽。比如官渡之戰中斬殺自己的糧官,佯裝夢遊殺掉他的近侍等等。尤其在寫曹操的死法上,先是被關二爺顯聖埋下病根,後又被他曾經殺掉的漢室忠臣、皇后貴妃等人的冤魂索命,以致最後病亡。連回目名都是“傳遺命奸雄數終”。
由此完全可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完全把曹操當做了奸雄逆賊來定義的。自宋朝起就開始黑化曹操,到了元明之際更是把曹操黑化得不成樣子了。完全把曹操放在了奸臣的定位上,《三國演義》就是明證。所以在其中,曹操完全就是一個奸佞之人了。
-
5 # 會游泳的小老頭
歷史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滅袁術,擒呂布,戰袁紹,徵烏桓,擊匈奴,一統北方。西征馬超羌氐兵,南討孫權江東人。
回覆列表
我是凡人,聽說來說。
三國演義裡的曹操絕對不是一個奸佞之人。奸佞的意思是奸邪諂媚,曹操或許是奸雄,但絕對不邪,更不可能是諂媚之人。
年輕時的曹操,在洛陽為官,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可見曹操從不媚上,後來董卓亂政時,更是一人單刀前去刺殺董卓,雖然沒有成功,卻也證明了曹操的膽魄。
更不提曹操的才華了。
這樣一個人,怎麼能稱作奸佞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