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福順天
-
2 # 朱八戒CC
中華成語,浩如煙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各個文化領域,各個不同層次。文人學者對各個成語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每當領悟其中的涵義,是那樣引人入勝,悅心賞目。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故事,都有它的傳奇,都有它的內涵和背景。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郎才盡。這個成語出於南朝的一位歷史人物江淹,他是一位政治家,文學家,江郎是他的代稱。既然是一位政治家,文學家,那又為何才盡。要說明這個原因,還真的需要幾段文字。
江淹,河南民權人。在當時被視為神童,三歲識字,六歲作詩,二十多歲就很有名氣。他的家境極度貧困,然而寒門出貴子。憑著他的文采飛揚,思維敏捷,他的仕途一路上升,宋,齊,梁三朝為官,名滿天下。
江淹有著很高的文學成就,是當時的辭賦大家。《恨賦》《別賦》等系列詩詞歌賦都是千古絕唱。可惜的是晚年的江郎,其詩詞的教量與內容遠不如從前,再沒有原來的激揚文字,文采飛揚。傳說有朋友送江淹一支筆,朋友見他幾年的時間只是放在懷裡沒用,就收了回去,從此江淹再也寫不出華麗的文章。
傳說亳無根據,江郎也並不才盡。只是他的年事已高,政務繁忙,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吟詩作賦。文人在各個不同時段的靈感也各不一樣,現在這一成語是形容一個人的才能和智慧巳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創造,再也無法超越。
-
3 # 月半讀書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成語是買櫝還珠。理由是:這個成語一直讓我有些疑惑。它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換一個角度好像就有一些新的發現。
在我的印象裡,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好像在小學還是初中階段學習過,當時老師傳遞給我們的資訊是,買櫝還珠的這個人捨本逐末,或者只在乎外在不注重本質,相信現在很多人一聽到這個詞第一反應也是這樣。
但是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有兩個問題:
1、美麗本身就很有價值,外在也很重要
盒子很美麗,為什麼不能被人喜歡?即使超過了對珠子的喜歡。
我作為一個80後的女孩子,小時候接受到來自學校和父母的教育都是不要太注重外在,不要比穿衣打扮,要好好學習,這個沒錯;但是經過這麼些年,相信進入大學、職場、社會之後,大家都能發現:外在其實是很重要的,美麗本身就很有價值。
比如一個美麗的女孩子,她的確是能給周圍的人帶來愉悅的視覺享受的(不討論那種外表美麗內心醜陋的特例,一個女孩子能夠保持美麗,通常都有著健康的身心),而且一個女孩子,為了維持美麗,需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保持身材、護理面板、懂穿搭、會化妝,而這背後還有色彩學、美學,甚至設計學、心理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做支撐。能夠長久維持美麗的女孩子,必定不膚淺。
我想這種價值取向轉變的背後,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因為在我們成長起來的80、90年代,物質還不是那麼豐富、充足,人們為了生存就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了,所以會更加關注本質和內在;而在當前社會,物質是極大豐富乃至過剩的,人們就開始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求,比如對美的需求。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美麗、時尚、影視產業能夠日益興盛。
所以現在還能說買櫝還珠的人捨本逐末嗎?甲之本,可能於乙就是末。
2、買櫝還珠的人品質可能還很高潔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買櫝還珠的人傻,我小時候也是這麼覺得的,他不喜歡珠子也可以賣掉啊。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可能在他的眼裡,不喜歡即等於無價值,不喜歡就不要留著(這大概就像我們不能理解為啥富豪往往視金錢如糞土、常常一擲千金吧,在我們看來極為珍貴、稀缺的資源,可能在另外一個人那裡是平常的、過剩的),讓珠子為喜歡它的人所擁有或許是珠子的幸運。所以他沒有留下不喜歡的珠子而還回去,可能還是一個品質非常高潔的人呢。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我對這個成語還會有新的理解,正如那句“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時代在變化、價值觀在變化,理解就會變化,這大概就是“買櫝還珠”這個成語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吧。
PS:
神仙姐姐劉亦菲如此美麗,大家看到她都只會想要親近、保護(我是女孩子也是如此),誰還忍心去苛責她要有更豐富的內在呢?
視金錢如糞土可以,但是燒人民幣是犯法的哦,影視劇效果請勿模仿,錢多也不可以。
回覆列表
一往情深想前人,
流血犧牲守國門。
強盡糧絕仍戰鬥,
民眾灑汨敬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