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際網路時代,傳播速度,數量又快又多,諮詢爆炸!有形無形中洗腦著別人或被人洗腦,如何應之?
2
回覆列表
  • 1 # 詹偉平財經

    所有的營銷廣告,都是為了偽造文化,來達到銷售產品,獲得利潤的目的。

    首先是我們看到的各種節日的促銷活動,以前我們華人只過中國節,後來抱著外國的月亮更加圓的思想,把大量的西方節日都引進過來了,這還不夠,商家為了促進更多的消費,還自己又發明了很多的亂七八糟的節日。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建立的“雙十一”狂歡節,把一個跟購物毫無關係的光棍節,變成了購物節。還有其他的什麼37女生節,618購物節,我是從來不信這些節日,包括中國的傳統節日,連清明節都不放過,一個紀念先人的日子,最後都被商家偽造成了購物狂歡節。

    對於商家來說,每一次的節日意味著大筆的收入。為什麼商家這麼喜歡在節日搞各種活動和促銷,一方面是人們在節日期間會有休閒時間逛街,另一方面就是給顧客一個下單的理由,至於這裡有合不合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斷給消費者拼命消費的理由。

    以前我只知道七夕是情人節,後來2月14號變成了情人節,再後來有人把每個月的14好都變成了情人節,給街上的那些情侶放炮仗的機會。這些年輕的男男女女,正愁找不到慶祝放炮仗的理由,於是不管什麼烏七八糟的商家理由,都變成了情侶大肆消費的契機。

    對於消費者來說,平時扣扣搜搜,捨不得花錢,但花錢享受又找不到理由,所以這些商家正好利用各種節日,給你下單經常買些垃圾回來。最典型的還是“雙十一”,每年都在發了瘋的宣傳,所謂的各種打折,早已經是商家設計好了的圈套,就等著一個個無腦的顧客衝進去。

    每次的雙十一結束,總聽到身邊有人買了一大堆用不著的垃圾,或者把家裡變成了大倉庫,藉著商家宣傳的買到就是賺到,那什麼紙巾、洗衣液,一屯就是一年也用不完的。

    除了各種的節日,製造各種消費的偽概念,商家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舉例“輕奢”主義,無非就是告訴顧客,買產品不要看價效比,買那種快餐的品質五星級酒店的價格的產品,才是真正有錢、有品位的人。

    市場上大媽買菜才會討價還價,當你在買低質高價的時候,恭喜你已經遠離大媽圈,走進了小資生活的富人圈。

    似乎中產階級的標準,不是賺錢要年入多少萬,而是看你消費的力度怎麼樣。本來2塊錢的農夫山泉,就能解渴搞定的事,一定要找個星巴克,來杯30幾塊錢的咖啡,證明自己是中產階級的身份。

    還有什麼“消費升級”來鼓動人消費的,無非是說現在買國外貨的人多了,買貴的產品牌的人多了,這崇洋媚外的心理,來告訴華人你崇洋媚外是正確的,你花錢買貴的是明智的。

    還有各種媒體,也都喜歡編輯各種小故事,來證明花錢多、買貴的才是人生正確的選擇。無非都是利用人性的懶、貪、裝,尤其是鼓勵大家學會裝逼,你消費什麼就證明你是什麼身份,好像我年入幾百萬,不去買個豪車當座駕,我就是窮人了。

    針對的人,基本上都是那些月入幾千,容易衝動消費的年輕人。

    以前節儉是美德,突然我發現身邊人,都以奢侈為美德了。月薪三千的辦公室前臺,還每天揹著幾萬塊錢的包包上下班,誰下個館子還打包的話,說不定還被人瞧不起。

    年輕人窮的時候,存錢都變成一種錯誤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指責年輕人的理論,貌似都喜歡以愛存錢的作為鞭撻的物件。就連那種臭不要臉的“月光族”,什麼時候都開始光榮起來了。

    好像一個月掙多少花多少,不再是一種恥辱了,而是拿出來到處炫耀的資本,因為經常看到有人,號稱自己是“月光族”,我都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

    明明有工作,有收入,每個月節儉一點不好嗎?月薪三千的,每個月能存個500塊錢也不錯啊,至少也不至於月光,哪天生個病啥的,不用跟乞丐一樣,找爸媽討錢治病,這才是光榮。

    任何促銷活動,都對我沒說什麼意義,身邊的朋友都買車了,跟我也沒半毛錢關係。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想花錢的時候,最煩各種商家廣告,在耳邊鼓吹趕緊下手。

    看完三件事:

  • 2 # 專注法學和自我成長

    不管是不是在一二線大城市,對於普通人來說生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恰當的儲蓄,房產,醫療保險,意外保險,穩定充足的收入足以對抗通脹,這些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而且刻不容緩,非常緊迫。

    這些比買買買重要的多,它起碼能保證你有個還算體面的晚年。

    所以我為什麼這麼討厭消費主義,就是因為它們真正的在讓人們放棄自己的生活,放棄自己的未來。

    明白這個,你自然就會知道,真正的過日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颱風來襲,雨天行車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