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峽明月

    古時的文人墨客有他們自己的“詩社及節氣聚會”,飲酒鬥詩在他們的社交和生活中是不缺少的。好的詩詞就會被譜曲吟唱,一朝一代流傳至今!

  • 2 # user9337537067968

    另有一種是本身不怎麼出名,寫的東西沒人理,只好去找名人背書,就是寫序或評論。名人背書當然爆紅,自然會有人抄寫,就這樣流傳開來。左思的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就是一個例子。

  • 3 # 小雅愛詩詞

    宋朝以前,古詩詞多用石刻、題壁、銘文、竹簡、絲帛等方式記錄,還有民間的傳唱。到了宋朝,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古詩詞儲存就方便多了,存於各類書籍。有詩人自己結集,也有後人點評整理成冊。

  • 4 # 減刑假釋一點通

    流傳下來的不一定是最經典的。

    失傳的說不定還有很多經典的呢。

    就好像歌曲一樣,爆紅的歌曲不定好聽。

    古詩詞沒發表這個說法,一般都是自己寫了,與朋友相聚,茶會時分享。

    大多數流傳下來的,都是當時的官員和有名氣的人。互相捧,流下來的。

  • 5 # 夢歸仙境

    古人寫了古詩,做官時,在朝廷發表,布衣時,在民間口口相傳,後來被學者整理流傳下來,應該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吧!

  • 6 # 漁樵之人W

    從流傳下來的作品看,這些作品大都是一些有一定的官職、地位的人的作品,土秀才、平民百姓的作品極少。有官職的發表方式大都在官場交流,有的專人抄送、傳看,也有要看的。寫得好的,由國家專門機構收集。下層文人的作品互相傳看、口頭流傳,時間長了就失傳了。就是好的文章,後人也看不到了!老白姓

    流傳下來的只能是一些口頭歌謠。

  • 7 # 進士及第

    古人寫的詩詞是怎樣發表和流傳下來的?這個問題很好,我認為主要有兩種方式流傳下來。

    古人不像我們今天有這麼多作品的發表方式,古人寫的文章或者科舉文或許能被印刷,在書坊裡出售。但詩詞想要發表出售很難,因為沒有這麼多需求,書坊裡賣的詩詞也大多是古名人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孔子在春秋時期編寫完成的。之後被儒家奉為儒學經典,才能被傳承後世。

    而古人要想詩詞發表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自身才高八斗。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們因為詩寫的好被天下讀書人追捧,也因此他們的詩能被大量印刷,甚至一些類似書坊的商鋪瞄準了時機,在詩文一出現的時候就印刷出售從而賺取金錢。但估計,那些原創作者沒什麼收益分成,畢竟那時還沒有現在的版權意識。

    二,題碑文、牆壁題詩、風景名勝處題詩等等。因為這些地方不易損壞,所以能被傳承下來。

    三,夾雜在書中出版。古代很多小說、戲本,一些不出名的詩人因此有了得以將詩發表於公眾的機會,而且這也能大機率的流傳於後世。像《紅樓夢》裡的那些詩,本身可能不優秀,但因為與書相輔相成,所以後人很多人都記得。

    四,自己寫詩,自己整理成集,自己出版。這是發表最容易的方式了,但能不能流傳於後世就不確定了。

    總結:要想真正的發表和流傳後世其作品本身必須文采過硬。就像唐詩三百首裡的《春江花月夜》,詩人張若虛雖然只有這一首詩,但不妨礙孤篇壓全唐。

  • 8 # 塗之人995

    白居易寫詩數量比較多。晚年彙輯成集,即《白氏長慶集》。長慶,唐穆宗年號。

    《白氏長慶集》共75卷,收錄白居易詩作3800餘首。為防意外,詩集抄為五部,分散儲存。後有散失,存71卷,3600餘首作品。

    古時的發表,僅限傳抄。輯集抄錄成冊,相當於今天的自費出版。

  • 9 # 善者天佑勇者無敵

    古人寫詩詞一般都是靠相互贈送。拿給當地公認的名家大師們閱讀,以此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比如那首昨夜洞房停紅燭,侍曉堂前拜舅姑。狀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給那些樂師們去唱和。比如那首《江南逢李龜年》,中的李龜年就是唱詩的樂師。還有,洛陽紙貴的典故里面。因為一首好詩大家都互相傳抄。這樣就流傳下來。還有就是那些有錢人。自己整理別人的詩詞作品。雕刻出版。賣給那些書生那名伶那大家閨秀啊!

  • 10 # Drongs龍吟

    有很多種。

    1.遊玩時寫一首詩,找了石匠刻在山上,然後被人發現,編入他的詩集

    2.給達官貴人、皇帝的書信奏章上的,後來被人摘錄下來,編入詩集

    3.書畫上的題詩一般有落款,抄下來,編入詩集

    4.自己在家寫的,在他死後,家人朋友整理遺物時會加以整理

    5.參考《蘭亭集》

    後人把這些詩加以甄別,分類,編成集子,整理成書,謄抄,儲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5月3日的MSI比賽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