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味周
-
2 # 易學派英語單詞速記
出身於貧寒家庭中的魏忠賢,自幼就沒有得到太多的家庭約束,少年時代基本上就是小混混一般的存在,成天就在接頭上賭博搶劫,完全看不到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後來被選入到宮中擔任一名太監,魏忠賢本人十分懂得看人臉色,進入宮中之後,巴結魏朝,此後一直都沉迷於晉升,在權力的反轉中游走。
明神宗時期,魏忠賢迎來了權力的轉機。他抓住了明神宗懈怠的機會,積極發展自己東林黨派的勢力。當時朝廷中的眾多大臣都意識到了東林黨的壯大,勢必會對國家的穩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魏忠賢麾下的一眾能人,都立志要將東林黨趕盡殺絕,在一段時間之內,以魏忠賢為代表的勢力團隊,氣焰囂張不斷高漲。
說到這,既然魏忠賢已經擁有了如此大的權力,而且他個人的私慾也不是很低,照理來說應該會心生造反篡位的念頭。為什麼會紋絲不動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將其概況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就是,魏忠賢哪怕是有多大的能力,最終還是逃脫不了自己是太監的事實。
-
3 # 孤燈寒門客
贏得皇帝朱由校信任的魏忠賢,不久之後就升為了司禮監秉筆太監,成了太監中的頭一號人物,自稱“九千九百歲”,一時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掌權期間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可以說,這個太監已然做到了有明一朝太監中的頂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我看來,魏忠賢不去篡位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實力不足。縱觀歷史篡位者的履歷,我們不難發現,但凡是一個篡位者,手裡或多或少得有一隻效忠於自己的軍隊,其次還要有著一些重要部門機構的合作者。謀朝篡位,它不是一個人就能幹得了的。
沒有天下讀書之人的支援,魏忠賢豈敢做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東林黨”依然掌握著這個國家機器的重要部門,他們不點頭配合,你一個只靠“特工”耀武揚威的太監,想篡位,門兒都沒有。
-
4 # 抽完煙叼牙籤
魏忠賢是宦官,是倖臣。他的崛起條件和立足根基都不足以支援他篡位。
他的崛起條件和立足根基是什麼?皇帝的寵幸和皇權的穩固,只要這兩樣都在那他就是穩穩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他要是篡位的話,那就是親手摧毀自身的立足根基,自絕於天下。那可怕的後果就是清君側諸侯勤王,野心家崛起天下大亂。這樣對自身百害無一利,全為他人做嫁衣的窩囊事魏公公會做嗎?
明朝時,宦官掌控司禮監和廠衛,作用就是監督鉗制文武百官,在君臣之間形成一道緩衝區。出了事皇帝可以隨口說句:閹奴不達大義,不能明曉朕心!文武百官也可以找個出氣筒:閹豎安敢欺我!然後君臣和諧,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氣筒起了反心,不僅裡外不是人,還成了香噴噴的活靶子,這是如狼似虎的文武百官喜聞樂見的。
再一個宦官是刑餘之人,是不完整的人,沒有後代。即使篡位成功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後患無窮,沒有後代就註定不會長久,相反由篡位帶來的反攻倒算株連親族刨墳滅祖對於一個家天下時期的人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因此,魏忠賢不篡位躲在皇權底下猥瑣發育是最明智的選擇,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
5 # 小M說史
要知道,魏忠賢要權力是為了什麼,魏忠賢入宮之前有一個女兒並且他在窮困潦倒之際把女兒賣掉了,可以說魏忠賢並無子嗣,所以他收那些“乾兒子”“幹孫子”,說魏忠賢最親近的人是誰,其實應該就是天啟帝了,天啟和魏忠賢的緣分得從他小時候說起,天啟在襁褓裡時候,總是哭,只有魏忠賢能哄好,可以說天啟是魏忠賢看著長大的,魏忠賢對天啟來說既是玩伴,又是情感寄託。也許在魏忠賢看來,天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要為自己的孩子解決諸多問題,把他保護好。
1.東林黨的老對手,神宗時期宮廷爭端分為四黨(其實就是兩黨):以亓詩教為黨魁的齊黨,以沈一貫為首的浙黨,以官應震為首的楚黨,其中浙黨實力最強悍,齊楚皆依附於它故稱:齊楚浙黨。東林黨是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一個文官集團,由顧憲成發起號召,在朝士大夫響應。二者圍繞明朝國本,以及三大案件(紅丸,梃擊,移宮)展開一系列的爭端。並且一直處於下風。魏忠賢得勢後,齊楚浙黨大多投靠其門下,形成閹黨,慫恿魏忠賢殘酷鎮壓東林黨人,編造黑名單《點將錄》、《天鑑錄》、《同志錄》等,興起黨獄,企圖將東林黨人一網打盡。
2.害怕魏忠賢詬病而依附於他的官吏。
3.後宮的羽翼,以對食客氏為主的後宮干預。
這三個組成要素幾乎決定了對皇帝沒有威脅。
還有就是沒有一個帝王想讓帝國在自己手裡滅亡,天啟也不例外,在允許魏忠賢肆意橫行時,他也抓了權,從崇禎殺魏忠賢可以看出皇權並沒有旁落,要麼是魏忠賢沒抓,以魏忠賢的思維是不可能的,要麼是天啟也在抓著可以將魏忠賢一網打盡的一個底牌(也許是學習他祖上嘉靖),就像嘉慶滅和珅一樣,權力沒有完全放出,兩個黨相互制衡,誰也做不大。這樣他可以“無為而治”
-
6 # 羅基指揮官
為魏忠賢正名,魏忠賢是忠臣。忠臣忠於天子,為國分憂,怎麼會篡位呢?
由於中中國人智力過剩,要保持君權穩定是很難的。天子要保持權力結構穩定,最少要保證有三派勢力相互制衡。大多是外戚,宦官,文官,武將幾大派系相互制衡。
具體到明朝來講,文官在魏忠賢時期,基本上已經被商人收買,只知道一己之私,往自己家劃拉東西,不管百姓死活。皇帝只剩下宦官這一派忠臣可用,幫天子平衡各方權力,從這些小人手裡摳出些錢來。
由於魏忠賢替天子辦事,在利益分配中,水太涼文官集團不得不分出一些利益給國庫,百姓。這樣大明朝磕磕碰碰的還能勉強維持一下。
後崇禎處死魏忠賢,清除閹黨。權力結構失衡,水太涼集團把所有利益吃幹抹淨,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反。明朝沒多久也就亡了。
魏忠賢不僅不是人們平常認知中的奸臣,反而是當時僅有的少數幾個忠臣。這一點,要為魏忠賢正名。從水太涼文官集團對魏忠賢的詆譭謾罵可以看出,他有很大的功勞,要不這幫子水太涼小人不會罵的這麼起勁。
魏忠賢和他領導的閹黨赤膽忠心,獨立抗衡水太涼文官集團,是立了大功的,他們都是大忠臣。
可惜碰到的皇帝不懂什麼叫權力制衡,誤國誤家,讓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的災難。也讓魏忠賢的忠心被埋沒,被水太涼集團詆譭了幾百年。
-
7 # 飛哥說史
太監在中國古代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群,從先秦時期一直存在至清朝滅亡。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有些太監甚至能夠決定皇帝的廢立,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敢自稱九千九百歲的太監,他就是魏忠賢。可是有的人就問了,魏忠賢的權力這麼大,為什麼不廢了皇帝,自己當皇帝呢?其實魏忠賢不篡位,是因為他不可能完成篡位,具體有四個原因。
魏忠賢劇照
太監這個身份被人們瞧不起,而且沒有後代
在中國傳統的理念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魏忠賢作為一個閹人,如果有一男半女,那就奇了怪了,他即使篡位成功,他死了以後把皇位留給誰?還不是要還給別人。魏忠賢不傻,他很明白這些道理,與其冒著殺頭的危險去篡位,不如牢牢控制住皇帝,自己一手遮天,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
魏忠賢畫像
魏忠賢既然是太監,就是個身體殘缺的人,這種身份難以服眾;因為在古代,尤其是秦漢之後,想要當太監的大多都是窮的揭不開鍋了,家裡人想拿這個孩子換點錢,才送進宮中淨身的。而且太監在宮中身份低微,沒有人會瞧得起他們。所以,以太監身份當上皇帝,絕不可能。
魏忠賢雖然很有權力,但是沒有兵權
秦漢唐時期很多太監來自於犯錯的世家子弟,文化水平高。秦漢唐複雜的政治環境,使得皇帝需要有一股單獨的勢力來制衡,漢朝一直是外戚當權,唐朝後期割據勢力和權臣的權力很大,這使得皇帝為了權力就扶持一股新的勢力來對抗,這樣的任務就落到了太監這個團體身上了,因為他們是皇帝的身邊人,可信度高。
天啟皇帝畫像
魏忠賢權力雖然很大,但沒有兵權,他的黨羽掌控的軍隊也很少;這點和唐朝的太監大不一樣,唐朝太監有監軍太監,所以有兵權,明朝自大太監“劉瑾”事件後,就廢除了太監監軍制度,所以沒有兵權。這可是最重要的,你沒有兵權,怎麼篡位?難道要好言相勸,把皇帝說退位了?
明清時期皇帝權力達到了頂峰
明朝由於取消了丞相制,實行內閣制,這使得皇權得到加強,所以說很難出現像漢唐時期的敢廢立皇帝的大太監。這時候的太監只是皇帝權力的延伸。這時候的太監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筆太監的批紅權力,這還是皇帝偷懶讓太監代乾的,隨時都可以收回。
朱元璋劇照
明朝的太監就是皇帝的家奴,是依附於皇權的,就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明朝的特務機構發達,錦衣衛也是皇帝手上的工具,可以有效的形成權力制衡,所以太監權力再大,也沒有篡位的可能。
明朝的太監權力是依附於皇權的,是皇帝權力的延伸,是皇帝統治的工具。皇帝可以給太監權力,也可以隨時收走,所以明朝的太監對皇帝都是絕對的忠誠,更不要說謀反篡位,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下場都很悽慘。所以明朝的太監都是拼命的討好皇帝,就算像魏忠賢這樣權傾朝野的太監也不例外。
明朝錦衣衛劇照
魏忠賢的對手也很強
除了以上問題以外,魏忠賢想要當上皇帝還需要打敗他的死對頭——東林黨人。東林黨原本是一群“在野憤青”,經常抨擊朝政時勢,自然和魏忠賢勢不兩立。這個組織勢力龐大,朝廷很多重臣都是東林黨人,這樣魏忠賢能當上皇帝?
魏忠賢雖然能夠被人稱呼為九千歲,但是想要當上皇帝必須要在朝廷中有所依靠,只有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援,才能當上皇帝,並且坐穩帝位。可是事實剛好相反,朝中大臣不僅不是魏忠賢的心腹,所以說魏忠賢不可能當上皇帝!
-
8 # 老實人侃歷史
魏忠賢可以說是一個權傾朝野,所以如果他當時反叛,企圖篡位,他能繼承大明的最高王位嗎?當皇帝需要很多條件的時候,在混亂的時候,就要看個人能力的強弱了。在天啟王朝,皇帝不是很遲鈍,國家也不是很動盪,很難改朝換代。與其他英雄相比,魏忠賢一開始身體受傷,也就是說,魏忠賢是個太監。按照中國古代傳統的封建思想,魏忠賢不能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人。雖然有“人無完人”的說法,但是針對的物件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大明的文臣武將都不是省油燈,儘管魏忠賢當政時,大臣們被他鎮壓得死死的。那是因為皇帝朱由校陛下還活著。大明似乎在任何時期都沒有完全被大臣們推翻。朱由校手中的權力遠遠大於魏忠賢,想象超出了大臣們的想象。只要朱由校一聲令下,魏忠賢還能怎麼蹦躂?如果魏忠賢有篡位的念頭,下場參考天順年間的曹吉祥。然而,可能不是明朝皇帝,而是文臣、武將、東林等黨員長期以來對魏忠賢不滿。
離開皇帝的太監能被稱為官員嗎?要成為皇帝,你總是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政府團隊。一個身體完整的人肯定不願意向太監屈服。(封建社會確實歧視太監)大明王朝有哪些官員願意當太監?魏忠賢還是個文盲,基本上目不識丁,他在朝廷裡建立自己的體系使用的方法就是認乾兒子幹孫子,他成為皇帝后也做過同樣的事嗎?那不是滿朝是兄弟,滿朝是皇帝的子孫嗎?
魏忠賢之所以可以權傾朝野,僅僅是因為他與皇帝關係密切。文武方面的官員都聽了魏忠賢的話,都是因為魏忠賢和皇帝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他也就是狐假虎威皇帝的威信而已。事實上,唐代太監之所以傲慢專橫,是因為皇帝的威望牢牢地掌握在他們手中,唐代太監也有軍隊。沒有皇帝,這些太監就一無是處,或是低人一等。魏忠賢的情況也一樣。沒有天啟皇帝,他就沒有士兵,也沒有將軍,也就是光著板子的司令官,他能掀起多大的波瀾?魏忠賢基本上不可能篡奪王位。天啟皇帝如果想殺了他,很簡單。
-
9 # 詳解身邊事123
明末時期朝中宦官當道,在熹宗掌權期間更是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宦官——魏忠賢。魏忠賢先慢慢地接近熹宗,後來其二人的關係也逐漸親密,如此魏忠賢獲得了獨攬大權的跳板,在熹宗病重期間,眾多的宦官都勸說魏忠賢去奪權,但是魏忠賢沒有理睬並且每天盡忠的照顧熹宗並且去找名醫為其治療,最後看著崇禎上位,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
熹宗和魏忠賢君臣二人的關係卻十分和睦,而且熹宗常常把朝中的很多大權都交給魏忠賢讓他代為處理,所以是魏忠賢的權勢是在熹宗的允許下才有的,漸漸地魏忠賢的權勢才越來越擴大。魏忠賢可能是一直忠於熹宗,所以就一直都盡心盡力的為熹宗辦事而不去不謀求篡權。這也算是一直忠心了,雖然歷史上魏忠賢沒有算上一個大忠臣。
第二個原因:
魏忠賢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基本上已經是藝人一手遮天了。謀權篡位做皇帝只是圖一個名號而已其實這時做不做皇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有實權。類似於三國的曹操就是不肯邁出廢除皇帝的那一步。同時可能也是為了不被後世所唾罵的原因吧。
第三個原因:
歷史上崇禎17歲上位,魏忠賢一直都瞧不起崇禎,他覺得像崇禎這種根本就沒有在朝中歷練過的帝王根本就比不過他的老謀深算,所以魏忠賢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令魏忠賢感到驚訝的是崇禎上位之後的魄力,在崇禎上位後,魏忠賢直接被崇禎罷免,然後被賜死,直到此時,魏忠賢才意識到原來這些年自己一直都小瞧了崇禎。
-
10 # 寧爸
是不想篡位?還是不敢篡位?
說九千歲魏忠賢不想篡位,鬼都不信?你信嗎?
魏忠賢從小家貧,沒有飯吃,沒有書讀,只好整天混跡於街頭,常常與酒色為伍。
但是,魏忠賢一直不甘於過這麼沒有出息的日子。他靠自己的悟性,學會了騎馬與射箭。他更喜歡賭博,渴望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沒有實現,在一次與一群惡少豪賭大輸之後,他又苦惱又狠自己,一狠心自宮了!
萬曆年間,魏忠賢被選入宮。
在宮中,魏忠賢發揮了自己阿諛奉承的本事,先後巴結太監孫暹,三朝太監魏朝,司禮秉筆太監王安等人。
繼而,又依靠和皇帝乳母客氏的特殊關係,魏忠賢一步一步得到了皇上明熹宗的信任與寵愛。
明熹宗朱由校並不是皇帝狂,他更喜歡做木匠的活。他常常沉醉在木匠的細活中,把大事讓魏忠賢自己去處理。
因此,魏忠賢平步青雲,權傾朝野,九千歲的名字響噹噹。甚至,有人說:“世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帝王”!
你說,一個自宮的奴才,靠討好巴結別人,最後艱辛地奮鬥到如此高的地位,他難道就不想往前走一步?
我反正是不信的!
再說,想一想又不會被滅九族!
有人說,魏忠賢是宦官,手上沒有兵權,所以不敢篡位
此言差矣!
在明朝,兵權是屬於兵部的。
明朝兵部自從胡惟庸案發生後,都直屬於皇帝,有調兵權,無統兵權。所以,兵權盡歸於皇帝之手;
如果有戰爭的需要,軍隊需要調動出征,程式十分嚴格,最後需要皇帝才可以定奪!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魏公公手上就沒有兵權呀,聰明的魏公公早就有了自己的魏氏集團!
除了東林黨,魏公公的勢力早就滲透到了朝廷內外。
魏公公不僅在朝堂之上遍佈他的眼線。從東廠,到西廠,到錦衣衛,到處都是他的爪牙。而且,魏公公在紫禁城還培養了一萬內操軍!
所以說,雖然大明的兵權真正在皇帝的手上,魏氏集團的勢力卻並不可小瞧。
因為皇帝朱由校並不熱衷於自己手上的權利,這才給了魏氏集團蓬勃發展的機會。
那既然,魏公公有這個篡位的野心,手上又有兵權,他為什麼沒有發動政變,真正自己當皇帝呢?
魏公公的身份決定了他篡位的勝算不大
的確,魏公公的身份很特殊,他是個宦官,宦官在宮裡就是皇帝的奴才!
對,他是皇帝的奴才。
不管他的魏氏集團發展的有多大,他魏公公始終是皇帝的奴才。
說的直白一點,他之所以掌控東廠,掌控錦衣衛,甚至於掌控兵部,不是因為魏公公本人有多大的豐功偉績,也不是因為他魏公公自己才華橫溢,而是因為他是皇帝最寵信的奴才!
一個奴才而已,誰會聽他的話呢?
你看,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皇上給他的一萬內操軍放個小假,一下子就解散了他好不容易建起來的部隊!
魏公公的出生決定了他篡位的難度
魏公公什麼出生?
當然是流氓出生!
魏公公到了宮裡,他走的是抱奶媽大腿的線路。但是,他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
當他在皇宮站穩腳後,即刻發揮了他殘忍陰毒的一面。對於初進皇宮時給於自己提拔和照顧的魏朝和王安,這兩個人,一個趕出了皇宮,一個直接殺了。
像魏公公這樣的人,即使權傾朝廷,真正在心裡和他是一條心的人,除了和他一樣沒有人品的人之外,還會有誰呢?
沒有自己真正的心腹,沒有自己真正的勢力維護自己,魏公公其實內虛的很!
再說,魏公公討好主子的伎倆也上不了檯面。
當崇禎皇帝即位之後,魏公公又三番五次地使上了他的大招。他的大招被崇禎皇帝識破後,崇禎皇帝對此大發感嘆:
“皇考、皇兄皆為此誤矣!”
說穿了,魏公公不過是貪財貪色貪利貪權的流氓罷了,他離竊國大盜還差得遠呢!
魏公公是奴才,你見過歷史上哪個奴才稱帝了?
奴才是個沒有根的人,即使這個奴才費勁心思稱帝成功了,他的帝位又傳給誰呢?
所以,關於篡位的事,魏公公只能想想而已。
回覆列表
我們大家都知道,明末時期朝中宦官當道,在熹宗掌權期間更是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宦官——魏忠賢魏忠身為賢宦官是靠其本身慢慢的接近熹宗後來其二人的關係也逐漸親密,如此魏忠賢即獲得了獨攬大權的跳板,在熹宗病重期間眾多的宦官都勸說魏忠賢去奪權,但是魏忠賢沒有理睬並且每天盡忠的照顧熹宗並且去找名醫為其治療,最後看著崇禎上位,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
熹宗和魏忠賢君臣二人的關係卻十分和睦,而且熹宗常常把朝中的很多大權都交給魏忠賢讓他代為處理,所以是魏忠賢的權勢是在熹宗的允許下才有的,漸漸地魏忠賢的權勢才越來越擴大。魏忠賢可能是一直忠於熹宗,所以就一直都盡心盡力的為熹宗辦事而不去不謀求篡權。這也算是一直忠心了,雖然歷史上魏忠賢沒有算上一個大忠臣。
第二個原因:
魏忠賢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基本上已經是藝人一手遮天了。謀權篡位做皇帝只是圖一個名號而已其實這時做不做皇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有實權。類似於三國的曹操就是不肯邁出廢除皇帝的那一步。同時可能也是為了不被後世所唾罵的原因吧。
第三個原因:
歷史上崇禎17歲上位,魏忠賢一直都瞧不起崇禎,他覺得像崇禎這種根本就沒有在朝中歷練過的帝王根本就比不過他的老謀深算,所以魏忠賢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令魏忠賢感到驚訝的是崇禎上位之後的魄力,在崇禎上位後,魏忠賢直接被崇禎罷免,然後被賜死,直到此時,魏忠賢才意識到原來這些年自己一直都小瞧了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