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存心丿養性

    眾所周知,好家風濃縮著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核心價值觀的微觀體現,更是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陪樹良好家風,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對凝魂聚氣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匯聚實現“中國夢”精神動力,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和意義。

    一.好家風是中華名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家風是指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是家族最核心的價值。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的中國家庭非常注重門楣家風,重視庭訓家教,講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遵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同的家庭,家風的呈現形式不盡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為人處世格言,更多的是無形的言傳身教、隱含於每個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古人關於家風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棟,據統計,中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就有一百二十多種。自古至今,為世人尊崇而廣為流傳的有:孔子對兒子孔鯉的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書》、陶淵明的《貴子》、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熹家訓》、周怡的《勉諭兒輩》、吳麟徵的《家誡要言》、古訓《增廣賢文》、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被譽為20世紀中國“三大家書”的《梁啟超家書》、《曾國藩家書》、陳毅《示女兒》詩等等,不一而足,無不體現良好家風關於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細品中國傳統家風,其思想淵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內容歸結起來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義、禮、智、信”、“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不管是耕讀傳家、家國天下,還是積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風濃縮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得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家風是傳承道德的重要載體,對良好家風的傳承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傳承。

    二.家風傳承務須博採眾長、與時俱進

    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各家有各家的傳統。儘管家風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卻能形成交集,這個交集形成中華優秀道德觀念,是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

    家風既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共性,又有彰顯家庭本色的鮮明個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中國傳統家風的共性。孔家嚴謹治學、楊家滿門忠烈、岳家精忠報國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風個性。

    家風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家風典範:封建社會的家風與民國時期的家風有區別,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家風與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家風會不同。如:諸葛亮《戒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陸游《示子孫》“富貴苟求終近禍,汝曹切勿墜家風”;

    《朱柏廬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曾國藩留給家人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郭德綱教子“吃虧無妨,但當防欺詐”等等。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時代烙印。

    家風有積極的、先進的、開放的、可以直接保留傳承,也有消極的、落後的、封閉的、需要改進改造的。所以傳承家風,應該堅持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原則:“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己來拿。”運用毛澤東同志教導我們的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做到人為我用、推陳出新。我們應該禮敬傳統,讓勤勞守信、儉樸持家、睦鄰友善、耕讀孝義、詩書禮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風薪火相傳。更應與時俱進,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聯絡。惟有如此,家風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才能匯聚成傳承中華文明的正能量,為改革開放宏業添磚加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宏偉目標推波助瀾。

  • 2 # 育鄰人

    家風、家規就如同公路的邊界線,它是一個家族行為的指北針與防護邊界。現在正是因為沒有了家風、家規,很多違法亂紀的事情才層出不窮,社會變成了與我有利就幹。

    現今,恢復國學之所以會比較難,就在於課本知識易讀,家風、家規難復,更難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拼!34歲的C羅不顧受傷,在禁區內再次上演倒鉤射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