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物語情歸
文字獄是由於文字引發的冤獄,是古代文化專制的一部分,順治帝時文字獄得到空前發展,即文人在文字中稍微出現不滿情緒,即興文字獄,統治階級為了鎮壓知識分孑,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較嚴厲的措施。清朝出現文字獄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民族矛盾加深
清朝初期,統治者對明朝留下的文人,採用招安的辦法,對於不服統治的,採取鎮壓手段。明朝滅亡,清朝剛建立,抗清鬥爭較尖銳,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反清思想嚴重,透過文學作品來反映,滿清統治不得安寧。
鬥爭頻繁
各種形式的鬥爭頻頻發生,衝擊封建統治秩序,威脅了清朝統治政權。滿漢矛盾頻繁,漢族人受清朝壓迫,借文字發洩憤怒,清統治者為加強思想統治,嚴厲打擊含不滿清朝統治的文字出現,於是發生了文字獄。
文字獄禁錮了思想,阻礙科學文化的發展,反映了封建思想專制的腐朽和墮落,這是清朝統治階級加強中央集權專制,排除異己而犯的錯誤。
-
3 # 蓋世楠爵
文字獄顧名思義就是統治者從文人騷客的文學作品或者中摘取隻言片語,安插罪名的一種手段。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只不過在清朝文字獄最嚴重。
比如司馬遷遭受宮刑,也算是一種文字獄,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言外之意不就是說漢武帝不分忠良?惹怒了漢武帝。其實李陵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援助,彈盡糧絕被迫投降的,只是司馬遷說話太直了。
還有唐朝也有少部分詩人因為詩文被貶或者罷官的,李白也因為用詩把楊貴妃比作趙飛燕,到李白也只是被趕出長安。還有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詩也沒有讓李白惹來殺神之禍。要是擱清朝,李白的腦袋都不夠砍的。
而清朝的文字獄簡直就是沒道理可講,高中歷史就學過,因為“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奪朱非正色,異族也稱王”而滿門抄斬的。本來這些詩句就是文人們贊詠美好風景的,但清朝統治者偏偏曲解文意。
其次乾隆時期,為了《四庫全書》不知道毀了多少經典。明曰修書,其實是毀書,《四庫全書》比起《永樂大典》真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歸根結底, 清朝文字獄的錯在於封建專制文化的發展,也錯在清朝統治者的不自信,就算八旗鐵騎征服中原,但征服不了漢人的文化,因為遊牧民族文化發展本來就落後。
在看看唐朝那種開放、包容、氣象萬千。如《西遊記》中唐僧說出來自“東土大唐”,簡直就是一張“無形”的護照,絕對的自信。期間用湧現出不少詩人和流傳後世的名作。另外唐朝高層官員也有不少外華人,民間更不用說,還有外來宗教,朝廷也沒有藉機打壓。
滿清的不自信和唐朝的包容、開放、極度自信比起來真的讓人唏噓!
回覆列表
肯定是統治階級的問題,古代中國王朝為君主專制制度,一切政策都是皇帝批准下達的,文字獄這樣的弊政也是如此,如果皇帝賢明,那這個時期文字獄就少,秦朝有焚書坑儒,漢朝有楊輝慘案,曹魏末有嵇康慘案,宋明時期因為文章創作被處死的人也很多,唯一記載較少或幾乎沒有的朝代只有唐元兩朝。
雖說文字獄不是清朝的專利,但是卻以清朝最為殘酷鼎盛,一般概括就是“空前絕後”,從順治到乾隆有記載的多達130多次,創造了比此前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總和還多一倍多數量。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漢人反抗較為激烈,刀劍打不過,那就用筆伐,清朝皇帝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斷論證自己的正統性法理性,甚至雍正還寫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來說明清朝就是中國,滿人就是華人,雖然如此,少數民族的事實無法改變,各種各樣的文字慘案層出不窮,我們就是沒有專門學過歷史的,大概都知道有一首詩叫“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當然寫這個詩的人確實也是找死,就是現在你發表一點各種反ZF文章,估計也要被請去喝茶,維護王朝統治,來制裁反對派,實際上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亂殺冤殺太多,人家有的不是那個意思,非要逼著往上靠,這才是清代文字獄的萬惡之處,尤其是乾隆時期最為鼎盛,一天不搞幾個人,渾身不舒坦。
中國史學家顧頡剛說道:“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到了嘉慶帝親政後,嘉慶想有作為,改變了文字獄這一弊政,著手平反,此後中國古代文字冤殺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