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島漁夫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不是君子,也不是黑心帝王。
俗話說得好,“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作為皇帝,以上四件事都要涉及,更是要有乾綱獨斷的魄力和“孤家寡人”的狠心。做到這份上,也就不是君子了。
雍正在這一點,做得就很厲害。在劇中,作為大反派的老八,從頭到尾沒殺一個人。就是對那個後來投靠太子的任伯安(原來是九爺的門人),老八他們也沒有動手滅口。
但是,就算不把江夏鎮屠城的事記在雍正頭上,雍正也殺了好幾個人。而且,其中不乏自己人。例如:高福,這可是在鄔思道授意之後,才將太子的信交給了八爺黨。結果,高福被滅口了。要知道,四爺府有鐵籬笆的稱號,高福和鄔思道不可能在胤禛不同意的情況下,就把太子的信拿到手的!所以,老四對這事肯定是默許的,只是,他為了不留後患,還是把高福滅口了。
還有鄔思道,他比較聰明。他在康熙登基那晚,找來五路兵馬守衛四爺府,搞亂了胤禛滅口計劃。於是,那晚上,知道四爺祕密事件的人,都多活了一晚。等鄔思道走後,這些人又被滅口了。其中,就有四爺府的大總管高無庸!
鄔思道走後,老十三對胤禛的態度也變了。這個胤禛,已經不是他那個四哥了,而是皇上!還有年妃,也是胤禛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雍正對年妃,非常差勁。
總之,連自己人都殺了滅口的人,肯定不是君子。
雍正也不是黑心皇帝。
當時,也只有雍正又這個糾正前朝寬鬆政策的魄力和決心。其他人當皇帝,肯定不會下大力氣革新吏治。而且,雍正作為皇帝,他的政策,大都是對江山社稷有利的。
例如:“官紳一體納糧”和“火耗歸公”,這兩項都旨在於減輕底層老百姓的負擔,增加國家收入。
還有,孫嘉誠發現的鑄錢含銅量過高一事,雍正雖然當面斥責了孫嘉誠無理。但是,晚上就讓張廷玉去安危他,並升了官。而且,對於鑄錢的事,也做了及時改正,只讓鑄造了一批。之後,就把含銅量降下來了。
-
3 # 淅淅的小雨857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胤禛繼位之後的情況,想必大家都看過《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吧,電視劇中在康熙後期的統治過程中,由於自己的以寬仁治天下的治國理念,導致了朝廷國庫空虛,沒有充足的銀子去治理黃河。而國庫中的錢絕大部分是讓朝廷中的各級官員們借出挪用了。這要是放到了別的皇帝身上那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喪命了。但是康熙也就是限期讓他們把國庫欠款還上就行了。
而電視劇中提到的現象則是最嚴重的,有的朝臣自己不缺錢也要去國庫借錢,為的就是能和大家保持一致,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大家一呼而上借空了大清的國庫。
而這些只不過是康熙晚年弊政中的一項。
雍正在繼位之後,他所奉行的可就不是什麼以寬仁治天下的理念了,只要是你臣子敢欠著國家的銀子不還,那我就敢抄你的家,讓你家破人亡。同時呢因為社會發展到雍正這個階段,社會中的土地兼併已經白熱化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淪為了大地主家的佃戶。
土地的兼併直接導致了國家財政輸入的短缺,越來越多的財富聚集到了士紳家族中。所以為了解決這一現象,雍正推行了攤丁入畝的新稅收政策及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制度。這些政策都極大地損害了士紳的利益,大家肯定在心中都不知道慰問了多少次雍正帝了,但是礙於他有皇帝的強權不敢名目仗膽的說罷了,那麼就只能在後世中繼續貶低雍正,把它說成是黑心的帝王,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
就總的來說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
4 # 達摩說
用八個字來概括《雍正王朝》中的胤禛,那就是:
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康熙朝九子奪嫡十分激烈,可以說每個皇子都不是等閒之輩。大阿哥胤禔有軍功,太子胤礽名分早定,八阿哥胤禩朝野威望最高,黨羽勢力盤根錯節,十四阿哥胤禵膽大心細,又是康熙欽定的大將軍王。胤禛想要從他們中間脫穎而出,爭得皇位,沒有一點陰謀陽謀,雷霆手段,能行嗎?
所以,胤禛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他能夠領會康熙的意圖,懂得“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一心一意做孤臣。他故意接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打造自己的孤臣人設,但他卻一頭扎進冰水中把自己弄成傷寒,只是為了能躲掉審理刑部冤案的差事,又不被康熙懷疑他是故意躲掉。他能夠看出康熙的意圖,推薦老十四胤禵擔任大將軍王,而自己看似失去了一個機會,但其實他換來的是康熙的認可。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手上也同樣沾滿了鮮血。他命年羹堯祕密夜襲江夏鎮搶奪百官行述,屠了江夏鎮全鎮;他無法忍受奴才高福的背叛,於是令高無庸趁夜祕密處死了他;他害怕自己奪嫡的機密被洩露出去,於是把下面替他辦祕密差事的人一個不留,全部殺光,勉強留下一個鄔思道,還要全天候監視。
但是,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皇子好皇帝,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嗎?
顯然不可能。
黃河大水,千里澤國,皇子百官無動於衷。胤礽傻眼,胤禩甩鍋,胤禟只想保住自己的小金庫,只有胤禛與胤祥,二人一起趕赴揚州,籌款賑災。百官把國庫借了個精光,國庫連救災的銀子都沒有,胤禛追比國庫欠款,得罪了所有的皇子百官。做皇帝后,胤禛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廢棄祖宗之法,減輕百姓負擔,擴充國家收入。他不喝酒,不流連後宮,每天批閱大量奏摺,事必躬親,為朝廷殫精竭慮,為小民百姓憂心忡忡,最後竟活活累死。
為了國家,為了朝廷,為了百姓,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他是真正做到了有國無家,大公無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可以說是菩薩心腸。
可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卻因為得罪了既得利益者而遭到造謠中傷,指責他殺夫逼母,好色貪酒,殘害兄弟,冷酷無情,這可真是“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了。
雷霆手段,菩薩心腸,你說他是君子,還是心黑的帝王?恐怕兼而有之吧。
-
5 # 三羊解說
雍正帝實為一代明主。
為什麼這麼說,咱們分2個部分講
2、歷史上的雍正
一、繼承大統,實至名歸
康熙一代聖君,這麼多兒子,當然要挑一個能擔大任的,咱們把諸位皇子做一下對比
1、大阿哥胤禔
2、太子胤礽
因為偷情鄭春華,第一次被廢。左膀右臂,老四,老十三收繳國庫欠款,他是第一巨頭,不僅不帶頭還款,還自作主張代康熙發話,讓其他欠債人推遲1年還清。
朝廷舉薦官員,他暗中買賣,被康熙發現....
心不正 則眸子眊焉,難當大任
3、三阿哥 胤祉
4、四阿哥胤禛
2、立志做孤臣,背水一戰清繳國庫虧空,四面樹敵,深得皇帝賞識
3、嚴於律己,教子有方。 弘曆被帶進宮讀書,陪伴康熙.
5、八阿哥胤禩
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與之一黨,以八阿哥馬首是瞻,暫且不表
6、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二:歷史上的雍正,勵精圖治。
1、改土歸流。 取消少數名族土司頭目自治,中央委派官員,有利於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後性,同時加強中央對西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統治
2、廢除賤籍制度。同樣是少數民族掌握中國政權,元朝政府搞種族歧視,把人分為4等,統治時間98年。雍正廢除賤籍,保大清近300年國運
3、攤丁入畝。封建社會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
4、火耗歸公,養廉銀製度。減少貪汙腐敗。
5、官紳一體納糧:這一項政策優化了稅收結構,使社會富有階級承擔更多的稅收責任。
6、設立軍機處,中央集權達到頂峰,有利於政策實施
康熙末年,國庫虧空嚴重,雍正繼位時,國庫僅800萬兩銀子
雍正駕崩,乾隆登基,國庫銀子6000萬兩,翻了將近10倍
最後說一說雍正帝被罵的最多的問題:文字獄
當一個地區只有一種聲音的時候,有些言論影響了執政者的利益,那麼被抓,被殺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點到為止。
-
6 # 王朝興替
到底是君子還是心黑,這在雍正身上並不衝突。
【愛新覺羅.胤禛】
腹黑胤禛不利條件
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於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給胤禛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 此外,清初時後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後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種情況下導致他性格變得敏感多疑,也學會了凡事要多忍耐,要懂得自我保護。在皇子們為了帝位明爭暗鬥的時候,殘酷的鬥爭讓雍正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習慣。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示弱
正是因為生母出身平庸以及沒有嶄露頭角的表現,將自己很好的隱蔽起來,他通過遁入佛門以及與表現為世無爭的姿態很好的偽裝了自己,如此自己不會暴露在眾人之下,更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參與皇權爭鬥的皇子勢力有三個:以皇太子二阿哥為首的太子黨,以四阿哥為首的四爺黨和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最後胤禛繼承皇位。處了同為四爺黨的胤祥外,其他參與的阿哥處境一個比一個慘。
皇位之爭本身就是一場陰謀重重且伴隨著血腥與殘忍的鬥爭,當勝負已分之時,所有參與者們,各自的命運其實都已瞭然。
勤奮的雍正帝1722年繼承皇位 ,到1735年去世,在位僅12年8個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親康熙擔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還要多。實行火耗歸公,增加朝廷收入,推廣“密摺”制度,監督百官,推行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重用漢人;改土歸流,使得西北地區各民族之間進一步融合,廢除賤籍, 提高奴僕、娼優等底層人民的地位,祕密立儲 ,避免皇子內耗等。
對我們來說,看歷史不要帶入個人情感。尤其是涉及到皇位之爭,沒有誰對誰錯,理性看歷史。
-
7 # 物語隨心
雍正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康熙皇帝的四皇子,在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中,算是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角色,其實在正史中,四爺黨是在最後一輪奪嫡中出現的,一開始皇四子胤禛是支援皇太子胤礽的,只不過是到了第一次太子被廢,胤禛認為皇太子是一個自私且目光短淺的人,成不了大的氣候,而自己又不想和八爺黨那樣,和他們靠攏,於是就和自己的親密兄弟胤祥結合,但是在第二輪競爭太子之位時,四爺黨推出的是皇十三子胤祥,後被康熙否決,這些在《雍正王朝》裡是沒有體現的。
在二廢太子之後,康熙就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太子,也是看到他們的爭鬥傷透了心,但是又得保全他們的性命,所以坊間也一直傳聞雍正是篡改詔書得來的皇位,其實不然,因為現存的康熙遺詔根本就不是康熙的真跡,而是別人寫的或者說別人代寫的。因為詔書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的所以沒辦法去“十”改“於”。
但是對於登基後的雍正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去看待,不要帶有有色的眼鏡,雍正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沒有之一,根據史料記載,按照現在的時間推算,雍正每天要工作十八個小時,工作強度那不是一般的大,在位十三年,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使清朝的吏治更加的清明,國庫也更加的充足,減少了老百姓的負擔,為乾隆盛世和清朝的鼎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雍正雖然在位期間苛政,但也是時局所迫,康熙末年官吏貪汙成風,雍正初年八爺黨的勢力又是相當的大,如果沒有一定的帝王之術,指定無法改善當時的政局,總的來說雍正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算是一位勤勞的明君。
-
8 # 百里通
雍正是一個多元化帝王
既手狠毒辣、能忍有謀
也是一個關心民生
一切都為國
為民
為天下的皇帝
-
9 # 頑竹生
雍正名聲不好和秦始皇的殘暴一樣,是被文人所黑。因為文字獄,他就有嬌詔登基,荒淫殘暴甚至殺父的名聲。秦始皇因為焚書坑儒,所以就有殘暴不仁,母親荒淫成性及私生子的身份。所以,不要得罪文人
-
10 # 一江春水向東之
別說那些沒用的話!歷史上太多太多的皇帝,都是通過拿不到檯面上的手段甚至血腥屠殺上位的,但是他們往往勤政建功,評價甚好
相關內容
- 若《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雍正出現意外,康熙能否直接傳位乾隆?
- 《雍正王朝》王掞是如何得知鄭春華藏匿在四爺胤禛府上的?
- 康熙病危罷免能員幹吏,胤禛厚禮打發鄔思道走,後來奪嫡成功,為何分文不給?
- 《雍正王朝》奪嫡到了後期關鍵的時候,康熙為何要把十四阿哥派到西北?
- 《雍正王朝》裡胤禛登基,大將軍王胤禵手裡握著二十幾萬的人馬,他為何不反呢?
- 《雍正王朝》康熙帝臨終前是否有意向傳位給四阿哥胤禛?為什麼?
- 《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面前出爾反爾是為耍老八嗎?
- 電視劇《雍正王朝》雍親王奪嫡成功後,是否對鄔思道存有殺心?
- 《雍正王朝》胤禛籌款歸來,老八百官宴設套接風,為何老三胤祉卻與他打趣?
- 《雍正王朝》中身為臣子的任伯安為何敢頂撞身為皇子的胤禛?
下面,我來談一談關於雍正皇帝的定位的問題。
世界上最怕兩個詞,一是執著,二是認真。
正是藉助著執著和認真的個人風格,胤禛取得了康熙朝“九子奪嫡”最後的勝利。
關於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問題,胤禛甚至在登基之後專門寫了一篇《大義覺迷錄》來澄清所有的關於皇位的不實揣測。《大義覺迷錄》用了大量篇幅來擺事實講道理,不厭其煩絮絮叨叨就是為了說清楚兩件事情:
① 清朝不是個壞朝代;
② 胤禛不是個壞皇帝。
大部分情況下,胤禛在這篇論文裡都是先抱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所以大家雖然還不瞭解所有事實真相,但至少能夠對胤禛的所作所為產生非常大的同情。但是耿直的胤禛,往往在這個時候突然筆鋒一轉,接著說,我都這麼不容易了,你們這些刁民還都不理解我,該死,都該死!於是,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吃瓜群眾的同情瞬間又轉化為敵視。
比如這句:“我朝之為君,實盡父母斯民之道,殫誠求保赤之心。而逆賊尚忍肆為訕謗,則為君者,不知何道而後可也。”(《大義覺迷錄》)你看看,我胤禛是如此的愛民如子,作為一個勤勤懇懇的公務員,殫精竭慮為你們服務。可是你們這些逆賊,居然還誹謗我。
而對於驚心動魄的暢春園傳位事件,胤禛也在文中延續了訴幾句苦,罵幾句人的鮮明文風。胤禛如是說:
父皇死後傳位給我,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哭的死去活來,其他人都讓我節哀。可是豬狗不如的胤禩,胤禟還帶頭誹謗我。你們這些逆賊,還誣陷我殺父逼母,壞透了。(“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皆僕於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哀……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豬狗的意思,胤禛用來指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久蓄邪謀,希冀儲位……而逆賊忽加朕以謀父之名,此朕夢寐中不意有人誣謗及此者也。又如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聖性仁厚慈祥,闔宮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大義覺迷錄》)
聲淚俱下博同情,一言不合就罵街。
效果很不理想。
很多情況下,對於誤解不用試圖去解釋,因為越解釋越會增添別人揣測的興趣。你的每一次新的解釋的論據,都會成為別人下一次質疑的新的論點。很多人都認為,這篇《大義覺迷錄》是胤禛一次不合格的政治秀,最後欲蓋彌彰。但我們如果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胤禛抱怨式發洩式的文風,完全不像是一個竊取大位的自然人的反應,反而恰恰體現了他無奈和憤怒的情緒。這樣的胤禛,才更像是一個被冤枉很久的人,才是一個真實的胤禛。
且不管胤禛是不是被冤枉。
康熙的猝然離世,最大的痛苦其實來自於十四子胤禎。對於客戶側突然宣佈中標結果,胤禎居然完全沒有任何預案,不管康熙最後到底是傾向於四子還是十四子。胤禎,都不得不吞下自己疏忽大意丟標的苦果。而且,商業投標,如果投訴過程不公,可以重新組織投標。但是,對於皇位的招標,幾乎是不可逆的。胤禎從前線回京城後,在靈前質疑傳位結果,毫無疑問是徒勞的。不僅徒勞,而且胤禛根本就無需解釋。
無需解釋。因為,成王敗寇。
無需解釋。因為,胤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履行了自己康熙朝皇位招投標期間所有的商業承諾,從1722年榮登大寶,到1735年暴斃。胤禛殫精竭慮,發憤圖強,用自己的生命來書寫著屬於皇帝的榮譽。況且,最後的死,也跟他瘋狂工作,積勞成疾有很大關係。
歷史無論如何定位胤禛這個人,
但是,至少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那就是,胤禛,對得起自己辛苦謀劃得來的天下,對得起皇帝這份其實並非一勞永逸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