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言司馬遷寫史記,後將正本藏於名山,副本流市。不知道真假,請問藏於那座名山?在問一句,古書中正本,副本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41
回覆列表
  • 1 # 全利88

    會不會在太史公墓裡?

    抄本我理解,不是太史公原筆,內容應該是完全相同,找人代抄的吧。

    畢竟那年月,竹木上寫那麼多字,不是簡單的事。

  • 2 # 冷清先生

    【《史記》的正本副本都在漢宮廷之中。】

    《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lei紲xie。乃喟然而嘆曰:‘是餘之罪也夫!是餘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

    根據司馬遷自序,《史記》共130卷,五十二萬七千多字。司馬遷大約在前106年,正式開始寫《史記》。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前98年司馬遷為李陵脫罪,因兩個兒子改姓,無人用50萬錢替他贖罪,而遭受宮刑。前七年時間寫成了一半,後8年時間又寫成另一半。

    司馬遷自己知道《史記》是誹謗之書,就抄了一部副本,正本在自己手裡,副本在女兒家裡。所以在《報任安書》中說“藏於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名山”的意思指司馬遷女婿楊敞老家華山,“其人”是指外孫楊惲,“通邑大都”是指楊家富庶。何以見得?

    《漢書、楊惲傳》:“忠弟惲,子子幼……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初,惲受父財五百萬……後母無子,財亦數百萬,死皆予惲。”

    漢武帝聽說後,要來《景帝紀》《武帝紀》來看,然後勃然大怒。這一年是前89年或88年,司馬遷也就失蹤了,一說自殺、二說被殺、三說逃亡,無法考證。司馬遷家裡《史記》就被抄拿到宮廷,但是漢武帝並沒有燒燬,只有極少數大臣可以看到。

    《漢書》說:“司馬遷既死,其書稍出。”而傳播《史記》的就是司馬遷外孫楊惲,楊惲恃才傲物,得罪不少人,被罷官。楊惲繼承財產上千萬,在《報孫會宗》的信裡,誹謗當朝皇帝,譏笑孫會宗等人,漢宣帝把楊惲腰斬了。

    其實,漢宣帝腰斬楊惲的原因,就是楊惲傳播《史記》,從此《史記》就傳開了。楊惲被腰斬抄家,楊家藏的副本也被抄沒入宮。正因為《史記》正副本都被收進宮裡,所以《史記》沒有出現差異較大的多個版本,只是有缺少章節的版本。《史記》缺少的十章,到底怎麼丟的說不清楚了。

    褚少孫,西漢末史學家,經學家。穎川(今河南禹州寓居沛縣),西漢末做過博士。褚少孫的博士身份讓他在宮裡看到《史記》,但是《史記》缺失了十篇,褚少孫遍訪名家大師,最終根據司馬遷的目錄,補寫了散失的十篇。明朝人為褚少孫立傳。

    褚少孫補寫《史記》散失十篇:《景帝紀》、《武帝紀》、《樂書》、《禮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成列傳》。另外褚少孫對《滑稽列傳》也進行補寫,加入了東方朔等人物。

  • 3 # 發而為聲聲可聽見088

    太史公司馬遷完成《史記》編纂後,便深謀遠慮將書正"藏之名山,副在京師。表明《史記》分為正副兩種。它都是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太史公自序》文將結束,他沉痛地寫道"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世聖人君子"。名山在哪裡呢?《史記》最早注者之一,唐司馬貞在所著《史記索隱》解釋為"先王之策府"他引用郭璞句"古帝王藏策之府,則此謂藏之名山是也"。沿襲此風,上海古籍出版社不是有套叢書名曰《蓬萊閣叢書》嗎。它在《出版說明》文中說":漢人將庋藏要籍的館閣比作道家蓬萊山,有"漢家石渠閣,老氏蓬萊山"之稱句。司馬遷他生怕人不解此意,又在《報任少卿書》文再言"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這藏之名山之正《史記》大有可能藏在老家某廕庇處,或放置老師親友那邊,只不過.因史馬遷為李陵辨護,身陷囹圄,處以腐刑,為避免牽連,焚之於火,投之於水這也是人之常情。這是我的妄自菲薄的猜測。要不它是永遠難解的文化之謎。至於留在京師的副本,司馬遷沒有獻給朝廷,一直託藏在京師的楊家,由其婿楊敞保管。晚清龔自珍給出理由是":其於京師也,根深而源遠,而忘京師,是不恩王父,不恩父以不恩師友,是故副在京師"。"後之人父必有如京師以觀吾書者焉,則太史公之志也。"《漢書.司馬遷傳》曰:"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甥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播焉"。《史記》真正歸入皇家策府收藏,成為國有資產,也當在漢宣帝一朝。其中《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太扎眼刺心沒敢呈獻。也就是班固說的"十篇缺,有錄無書"。雖然這當中有三篇失而復得,大約是從楊家傳出,但是這一獻二傳,司馬遷《史記》 的副本,也就淪落和正本一樣命運,在後來的歷史輾轉中蕩然無存了。應悟空之邀而答。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可以原諒另一半善意的哄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