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鄭萍心理諮詢師

    天性即本性

    喜、怒、怨、腦、煩

    貪、嗔、痴、慢、疑

    面對世間名、利時⋯

    這些情緒都會自動運作⋯

    而人與人的不同在於

    用腦軀或是心軀?

    或哪個多一些?

    腦驅會分析、思考、判斷人事物的是非、對錯、得失⋯後天的經驗

    心驅是直覺力、靈感、感受、心流的部分

  • 2 # 花開芝麻

    天性,本性加上一個習性,人性就算是說全了。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天性就是區別於其他物種的屬性,即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小狗、小貓不是樹木。

    人類把天性分成善惡兩端,彼此消漲,平衡中進化出人類文明社會。只要是為人,都脫離不了這種善惡的天性的制約。

    本性又可以稱為稟性,是區別其他人的氣質型別。多可以以好壞來說人的稟性。比如說,愚頓聰明,內向活潑等等。

    從現代基因學來說,人的天性與本性和基因有著密切的關係。

    那習性呢!就是每個人和周圍的環境發生關係,從而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

    通過後天習性的改變,可以對天性和本性在一定範圍內有調整的作用。

    這也是道教佛教兩家所說的修行的意義所在。

  • 3 # 青山不掩

    天性,天生的,有生以來具有的品質,個性,性情本能。需要就表達,無意識的表現。餓了哭鬧不休,表達慾望,這是嬰兒求食的本能;母親撈起衣襟餵奶,迅疾對孩子迴應,也是母性關愛的本能。公共場合不宜餵奶的雜音,成年人反對嬰兒獲取乳汁,用一般的行為規範,限制特定條件下嬰兒飲食的需要,道德綁架,非議母性,醜化人性,恰恰暴露了道德衛士人性的迷失。

    本性,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人生觀,包括先天具有的,以及後天積累的兩個部分。曹操疑心最重,被子掉地,下人拾起,曹操卻將其殺死。天亮後故作驚訝,痛哭流涕:我自小夢遊,汝早知之,何不迴避?怪我怪我,時在夢中也!假痴不癲,掩蓋兇殘本性。楊修撫摸著下人靈柩,哀嘆道:魏王豈在夢中?是你在夢中耳!楊修快人快語,一句話揭穿了曹操的虛偽,然而不知隱藏自己的聰慧,更不會掩飾討好魏王,終被曹操找個藉口,軍法從事。楊修本性善良,同情僕役,不能儲存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也和下人一樣,同在夢中耳!

  • 4 # 定慧堂

    這個問題看似複雜,若按一般的哲學或科學原理,也很難能說清楚。

    今天,我想從我的“人物雙關論”入手,分析一下天性與本性之間的區別!

    關於什麼是“人物雙關論”?簡單講,世界是由人與物所共同組成的。這裡的人指的是“自我”,這裡的物指的是“你他”。

    我們過去常以為的“我你他”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事實上,從人理學的角度看,“我思故我在”。

    可見,所謂“我你他”,更深層的意思是我們過去常稱謂的“人地天”,再進一步歸納,就是人與物。

    即,在世界的範圍內,以我(人)為前提的條件下,天為虛物,地為實物。這也是“人物雙關論”的本質:當人這樣看物時,可能是隻酒杯,當人那樣看物時,可能是兩個人……(見下圖)。

    只不過,早先的人對於地瞭解得很多,對於天瞭解得很少而已!

    回到“人物雙關論”上來,我將人與物分別“分形”為“人性鏈”與“物性鏈”。

    其中,“人性鏈”分別為:“基因、習慣、意識、靈魂和興趣”。它們分別對應的“物性鏈”是“人類(天性)、社會(本性)、地球(理性)、網路(線性)和宇宙(鏈性)”。

    由此可以對應出:天性是由一個人的基因所確定的;本性是由一個人的習慣所決定的……。

  • 5 # 王則純

    小孩生下哭笑求食,這就是基因性,慢慢的成為習慣性這就是後天培養出的作用,變成人的本性這種本性是難離的,因為幼學如生漆,天性和本性同時發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就是雙關性,再又如人後天發生的各種稽好和習慣,也是天性和本性的變異,也稱之雙面性,這是就是辯證法觀點,

    天性和本性都在一個人身上體現,他們有相互聯絡的一面,也有單獨的一面,所以,很難分析清楚,

  • 6 # 東方廣明

    父母對子女無私的奉獻,就是愛的天性本能。人類都有無限自私的本性,無度的貪慾就會失去自我人性。

    天性是愛的本能,自私是人的本性。德行是人的品質,善惡是人的本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朝滅亡時,僅被征服了百餘年的吐蕃和大理為什麼不趁機復國,甚至佔據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