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筆墨長情

    看一下上圖中的標記,可以發現“草字頭”的寫法大致有“橫豎橫豎”、“橫豎豎橫”、“豎橫橫豎”、“豎橫豎橫”,是不是有種眼花的感覺?但你仔細感受下,是不是也有書法文化的魅力所在呢?

    我們再來看看聖教序的“藏”字,看能不能發現類似上面的一些端倪。

    看一下草字頭左邊的豎,末端略向右彎曲,有向右行筆的趨勢,而不是向左。這就表明前面兩筆為“橫豎”。再看右半部分,橫有上挑的動作,說明後兩筆書寫的順序是“橫豎”。仔細看豎筆下來之後的走向,向左行走,指向左邊的撇,從撇的末端也可以看出,撇之後是橫豎連寫,還有中間的一堆,圖裡箭頭已經標註。最後是戈勾、撇、點。

    綜上所述,聖教序裡“藏”字的筆順是“橫豎、橫豎、撇、橫豎、中間一堆連筆、戈勾、撇、點”。

  • 2 # 清涵書法

    1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學習書法的朋友必須要臨摹的一個範本,當然《聖教序》是行書的風格,點畫之間遊絲引帶比較多,如果不仔細觀察,或者初學的朋友會弄錯了筆畫,以至於臨摹起來有困難。

    2其實,只要細心觀察“藏”字的字形,筆畫之間的銜接,連線不難發現“藏”字的筆順的。

    3“藏”字的筆順應該是,先寫上面的草字頭,具體筆順是先寫左邊短豎,再寫左邊的短橫,然後再寫又邊的小短橫,最後寫一撇。寫完草字頭最後一撇再順勢寫出左豎,再寫上面的長橫,然後寫下面一豎,然後順勢寫三個橫折,寫戈鉤,再寫撇,最後點上面一點。

  • 3 # 墨寶

    首先寫草字頭,先豎後橫,最後一筆為撇,注意連帶和承接關係

    連帶關係為

    然後是左下豎撇,上長橫和豎,筆順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為臣字的連寫,注意變化,我沒寫出來

    然後是捺,撇,點,如下圖所示

  • 4 # 度道書法

    聖教序的“藏”字我是這麼寫的:

    1,第一筆寫草頭的“豎”畫。

    2,第二筆寫草頭的“橫”畫。

    3,第三筆接著再寫草頭右邊的“橫”畫。

    4,橫畫反筆向上,寫“豎”。

    5,豎接下來寫“長撇”。

    6,“長撇”反筆上去接著寫“橫”畫。

    7,“橫”往回帶寫“臣”字,其它筆順就一樣了。

  • 5 # 有柴有米足矣

    用蘭亭序筆法去寫聖教序。去掉蘭亭序過多起筆尖峰,少了媚味,多剛勁。我們學大師字,學他媚, 便成為俗,學剛勁則鋒芒畢露。因為我們沒有他的學養與才氣。這是我的感覺,蘭亭序那麼好為什麼我一寫就俗不可耐,李思訓碑一寫就筋骨暴露。自己感想謝謝方家指正。

  • 6 # 麓風軒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藏”字寫得非常精彩,特別是在結構方面,有很多非凡之處。至於其筆畫順序,有多種寫法,所謂殊途同歸。

    (王羲之《聖教序》“藏”字)

    我查閱了相關書法文獻,像歐陽詢、趙孟頫等人的“藏”字都是學的《聖教序》,但是他們的筆畫順序截然不同,但都寫得很精彩,可見並不一定要拘泥於筆畫順序。

    (趙孟頫“藏”字一)

    如上圖趙孟頫“藏”字,基本上與《聖教序》中相同。草字頭的寫法,很明顯先一豎,再一短橫,筆斷意連,引出第二豎,最後右橫點。

    (歐陽詢“藏”字)

    再看唐代歐陽詢的“藏”字,草字頭的寫法,露鋒入筆先寫的是一短橫,翻筆向上寫一豎(豎畫的起筆有一個明顯與上一筆連帶的動作),然後再寫第二豎,最後寫右邊一橫點。

    (趙孟頫“藏”字二)

    草字頭右邊,先寫短橫再寫撇豎也是可以的,看同樣是趙孟頫的另一個“藏”字,草字頭右邊寫完一點橫,筆向上翻,有一個明顯的連帶動作,引出豎撇。

    可見,對於這個字筆畫順序並不一定要拘泥一格,不同的寫法都可以達到形似、神似的目的。古人論書說:臨帖不可不像,又不可全像。《聖教序》由於是碑刻,故對原帖一些筆畫的牽絲連帶進行了減省,這也為後人提供了發揮的餘地。總之,尊重原帖是必須的,但也不必過於拘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或電視劇值得推薦?宮廷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