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幻中詩

    如果說春秋戰國是百家齊放,中國文化的濫觴,那麼三國時代便是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探索、轉折期。

    三國給後世造了一個嶄新的執政和御民指南。

    從後世流傳的三國典故及傳說,我們都可以看出流傳者明顯的個人偏好:重劉輕曹。

    而這種觀念不僅在黎民百姓的生活中廣為傳頌,更是被執政者奉為經典。

    重劉的結果是,每一個政權都極其重視正統性,而百姓對於正統的期待和順應也是日趨嚴重,於是,真真假假的演戲便在後世演繹不斷。

    儘管有新朝的先例,但真正把篡位當成政權更替的方式卻是從魏晉開始。

    曹操一家和司馬懿一家苦心經營的手段成了後來者學習和創新的源泉,他們在這些經驗基礎上不斷重複演繹,以至於南北朝、五代十國不勝其煩的再三重演,完全把儒家的仁義放棄的一乾二淨。

    從兩漢逐漸萌生計程車族與郡望,在三國得到進一步昇華,也就是從曹丕的九品中正制開始,士族的時政壟斷開始定型。

    以至於東晉“王謝”巨族成為壟斷的代表,而寒門則永遠是寒門,永無出頭之日,也正是如此,寒門的出路便是不斷南移,然後待宋以後才逐漸爆發。

    三國計程車族制度嚴重影響了後世一千年的走向,最終在唐代才被打破。

    中國古代一直以中原為“中國”,政權的中心不是西安就是洛陽,而隨著三國亂世的到來,荊州、益州、揚州得到快速的發展,加上吳蜀人才的引進及山越、南蠻的開發,中國廣大的南方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也是以三國為起始,中國文化的重心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移動,直到東晉時代,實現了南北方的中心移轉,南方正式超越北方成為人口、文化中心。

    三國時代,是中國忠君愛國的典範,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底層傳播載體,其事蹟、人物之所以廣為傳頌,除了豐富多彩的典故外,還在於中國文化探索過程中逐漸萌芽的各種深刻文化。

  • 2 # 陽光空氣和水的品質

    三國,是春秋戰國之後第一個開啟亂世大門的朝代,整個三國及其後世,就是亂、亂、亂。

    如果說春秋戰國是百家齊放,中國文化的濫觴,那麼三國時代便是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探索、轉折期。

    三國給後世造了一個嶄新的執政和御民指南。

    一、執政的正統性

    從後世流傳的三國典故及傳說,我們都可以看出流傳者明顯的個人偏好:重劉輕曹。

    而這種觀念不僅在黎民百姓的生活中廣為傳頌,更是被執政者奉為經典。

    重劉的結果是,每一個政權都極其重視正統性,而百姓對於正統的期待和順應也是日趨嚴重,於是,真真假假的演戲便在後世演繹不斷。

    二、篡位成了流行文化

    儘管有新朝的先例,但真正把篡位當成政權更替的方式卻是從魏晉開始。

    曹操一家和司馬懿一家苦心經營的手段成了後來者學習和創新的源泉,他們在這些經驗基礎上不斷重複演繹,以至於南北朝、五代十國不勝其煩的再三重演,完全把儒家的仁義放棄的一乾二淨。

    直到程朱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才把中國歸一文化重新扳正。

    三、士族把控時政,寒門無出頭之日

    從兩漢逐漸萌生計程車族與郡望,在三國得到進一步昇華,也就是從曹丕的九品中正制開始,士族的時政壟斷開始定型。

    以至於東晉“王謝”巨族成為壟斷的代表,而寒門則永遠是寒門永無出頭之日,也正是如此,寒門的出路便是不斷南移,然後待宋以後才逐漸爆發。

    三國計程車族制度嚴重影響了後世一千年的走向,最終在唐代才被打破。

    四、中國主體南移的起始點

    中國古代一直以中原為“中國”,政權的中心不是西安就是洛陽,而隨著三國亂世的到來,荊州、益州、揚州得到快速的發展,加上吳蜀人才的引進及山越、南蠻的開發,中國廣大的南方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也是以三國為起始,中國文化的重心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移動,直到東晉時代,實現了南北方的中心移轉,南方正式超越北方成為人口、文化中心。

    三國時代,是中國忠君愛國的典範,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底層傳播載體,其事蹟、人物之所以廣為傳頌,除了豐富多彩的典故外,還在於中國文化探索過程中逐漸萌芽的各種深刻文化。

  • 3 # 卜凡先生

    三國的存在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三國諸事,為近代的歷史發展和大的動向格局起到了很大的借鑑作用,畢竟前車之鑑。大亂擇無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刺痛是因為缺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