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口常開66076651

    一是武氏家族勾心鬥角,無一能力統領江山的人;

    二是唐代大臣力挺唐中宗李顯復位,迫於無奈;

    三是武則天考慮到百年之後迴歸李氏宗族牌位,以皇后稱謂。

    她死後,之所以立無字碑,是她聰明絕頂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評說。

  • 2 # 文蹤旅跡

    把江山交給李唐,是武則天的必然選擇。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事。

    725年(神龍元年),武則天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作為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心頭矛盾交織。

    這一年的春節剛過,宰相張柬之等人策劃發動了神龍政變,以謀反的名義除掉了武則天很是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把八十三歲的武則天圍困在天寢宮。

    武則天十四歲進宮當了十二年才人,間接參與大唐決策將近三十年(自從655年成為皇后起,直到高宗李治683年病逝),直接臨朝稱制和以武周皇帝身份獨立主政二十二年(臨朝稱制七年,自己當皇帝將近十六年),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人。

    神龍政變徹底改變了武周和武則天的命運。面對張柬之等人的圍困,武則天宣佈退位,把皇帝位置交給了太子李顯。

    武周時代結束,武則天提出了幾項要求:“附廟、歸陵、去帝號。”意思就是將來把自己供奉在李家宗廟,以皇后的身份和丈夫李治埋葬在一起,廢除自己的皇帝稱號。

    其實,把江山還給李家是武則天陣痛之後的必然選擇。

    武則天稱帝之後,接班人(太子)的選擇問題一直困擾著她。

    先後四次出任宰相的侄子武承嗣一直覬覦太子位置。武承嗣、武三思在姑姑武則天上位的路上鼓足了幹勁,希望得到武則天的認可。為了達到目的,武承嗣等不斷巴結武則天,甚至不顧臉面地迎奉武則天崇信的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薛懷義,武承嗣牽馬墜蹬;對二張兄弟,武承嗣“五郎、六郎”的叫著。

    眼看著武則天年事已高,到了698年,武承嗣、武三思透過二張兄弟給武則天不停吹枕邊風,希望姑姑立武姓子弟為太子。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能不能駕馭天下,武則天心裡自然很是明白,從她讓武承嗣四上四下的舉動中就可看出端倪。

    在武則天稍有猶豫的時候,宰相狄仁傑出面說話,提議武則天權衡母子和姑侄的關係,誰親誰遠,不由分說。

    武則天決定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事不宜遲,狄仁傑等迅速把在房州的李顯召回洛陽。

    其實,這個舉動已經表明武則天準備還政李唐。

    還江山給李家,是武則天最為明智的選擇。她深深明白,自己儘管改天下為武周,朝臣中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割捨和李唐的情感,包括狄仁傑等等。如果侄子被推上皇位,殺伐流血、朝政混亂將不可避免。

    神龍政變不過是加速了武則天的還政,當時還政李唐的局勢已經形成,誰也不可逆轉。

  • 3 # 綠洲大叔

    卜武則天最終把江山還給了李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武則天的煩惱也是每個皇帝都呈存過的煩惱,立誰為一太子?武則天姓武,如果由武氏家族的人繼承皇位,就意味著武周王朝的延續,如果由李家繼承皇位,則意味著周武王朝的結束,李唐王朝的復辟。在立誰為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朝庭上下大多數人一直認為,應該把皇位還給李家,特別是武則天最信任的重臣李昭德、猶仁杰、張柬之等人。李昭德(當時是宰相)建議立侄不如立子,侄子有了天下能替姑母立廟嗎?天皇是陛下您的丈夫,皇嗣是您的兒子,理應把皇位還給李家。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群臣奏請武則天召廬陵王李顯回京,這無疑是對武氏政權無聲而釜底抽薪的對抗。

    二、立侄,江山能維持下去嗎?

    武則天深知武三思無論從人品、治國、人脈都遠不及李顯,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若是自己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議建,強行立自己的侄子為帝,那麼很可能就會失去民心,我苦心經營這麼多年的一切將毀於一旦。一旦我歸天后,難保李家人不起來反抗?到那時,武家人有可能連性命都難保,更別說坐江山了。

    三、臨終所託,不負眾望

    武則天的智慧非一般人能比,當時稱弟實屬無耐之舉,不可為而為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再加上皇帝李治自己的丈夫臨終囑託…因此武則天採納了愛廠立獄仁杰的建議,陛下要是立兒子為太子,那麼之後陛下可以被當作祖先祭拜,千秋萬代。於是武則天召回了李顯並立為太子。同時武則天要求自己歸天后,把自己與自己的丈夫天皇李治合葬,並立空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3 9100f處理器真的比i5 7500處理器強嗎?不是說i7強於i5強於i3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