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不足道之一

    對於正常人,人與人之間的苦樂也是不平等的。人在社會奮鬥目標不同,目標難度不同,苦樂的等級也不同。可以這樣說,人的苦樂是自已找的。想平凡過一生,順順利利的,滿足現狀的,不會去尋苦,也沒有特別的樂。這樣的人佔多數,有的人滿懷壯志,想一生過的轟轟烈烈,不斷的在磨練中成長,受的苦就特別多,成長也快,能成為事業的接班人,能成為單位的老大。好像學武功一樣,你捨得苦練,才能有過硬的本領,才有資格做老大。怕苦的沒有真本領的,只能永遠當小弟。

  • 2 # 淨心顯性

    人與人的苦樂是平等的。

    不平等的是人與人的心性覺悟程度不平等。而心性覺悟的不平等,才造成了人與人的苦樂不平等。

  • 3 # 子一哲學與科學

    答:對於正常人,從本質上說,人與人的苦樂是平等的

    懂得或瞭解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樂?什麼是苦?

    什麼是幸福

    雖然幸福並沒有統一的,大家都公認的定義,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1,每一個人獲得了幸福都會有愉悅的感覺。也因為此,所以,人們都向往幸福,都追求幸福,即: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幸福。

    2,每一個人獲得的每一個幸福都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渴求。比如,團圓的幸福前提是不團圓,因此渴求團圓;比如,中大獎的幸福前提是窮,所以渴求財富;比如升職的幸福前提是你想謀那個職位,因此渴求升職。

    3,每一個人獲得的每一個幸福都有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渴求被滿足。比如,你渴求團圓的幸福,但是你們尚未團圓,也就是渴求未被滿足,所以就享受不到團圓的幸福;比如,你天天買彩票,渴求中大獎,但是還是沒有中大獎,所以,你也就享受不到中大獎的幸福;比如,你渴求升職但是心願還沒有被滿足,所以也就享受不到升職的幸福。

    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時的愉悅感覺。

    什麼是樂

    子一哲學認為,樂就是快樂,就是很“快”就容易得到的小幸福。比如,你渴了許久,於是產生了對“喝水”的渴求,很快有人給你送來了水,於是你的渴求被得到了滿足,於是你就得到了一個小幸福,這個幸福就是快樂,就是樂。

    幸福和快樂的區別是,幸福一般是在較長時間,在“很”渴求狀態下獲得的幸福,而快樂則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比較容易獲得的幸福。比如想旅遊就去旅遊所獲得的幸福,比如想喝酒就去喝酒所獲得的幸福,比如想助人為樂就去幫助別人所獲得的幸福等就是快樂,就是樂。

    什麼是苦

    苦就是痛苦,其區別是,大苦就是痛苦,小痛苦就是苦,與幸福相反,痛苦的定義就是:(痛)苦就是人們的渴求在沒有被得到滿足時的不愉悅感覺。

    俗話說,苦盡甘來,也就是說,因為有苦,所以渴求甜,當人們的甜渴求被滿足的時候,那麼人們就會享受甜的幸福。相反,如果人們的甜渴求不能得到滿足,那麼人們就還得“吃”苦。

    為什麼“對於正常人,從本質上說,人與人的苦樂是平等的”?

    綜上所述,因為窮人和富人都會有渴求而不能被滿足——都會產生苦,所以,對於正常人,從本質上說,人與人的苦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人們不能被滿足的渴求不一樣罷了。比如窮人想掙一萬塊錢未得,就感覺苦;而富人則會因為想掙一千萬、一個億未得,也會感覺苦。

    綜上所述,窮人和富人都會因為有渴求而能被滿足——都會產生幸福,所以,對於正常人,從本質上說,人與人的幸福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人們能被滿足的渴求不一樣罷了。比如窮人想掙一萬塊錢,如願了,就幸福了;而富人則會因為想掙一千萬、一個億,如願了,就幸福了。

    子一哲學認為,人都有不滿足的本性,也就是都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本性,所以,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你都會有——沒有被滿足的渴求——也就是苦在等著你;因為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有渴求,那麼,只要他們的渴求能被滿足,那麼他們就都會獲得幸福,獲得快樂。

    所以,對於正常人,從本質上說,人與人的苦樂是平等的。

    不要把人生的種種痛苦歸罪於命運,其實,上帝是最公平的,因為是痛苦才給你打開了幸福的大門,因為因痛苦產生的渴求被滿足了,你就會得到幸福。即使你再有錢,條件再好,如果沒有痛苦而產生的渴求,你是無法得到幸福和快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皇帝普遍比較勤於政事,為何仍然沒有撐過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