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道的太晚了

    先糾正一下問題,說司馬炎英明神武確實過了。呂思勉先生有一段描述,非常貼切,抄錄如下:

    晉武帝以荒淫怠惰,遺患後嗣名。然帝在歷代君主中,實尚未為大惡。所不幸者,則以僅足守成之才,而當開創之世耳。蓋晉之王業,雖若成於宣、景、文三朝,然其所就者,實僅篡竊之事,至於後漢以來,政治、風俗之積弊,百端待理者,實皆萃於武帝之初。此其艱鉅,較諸陰謀篡竊,殆百倍過之。雖以明睿之姿,躬雄毅之略,猶未必其克濟,況如武帝,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承前世之積敝,而因受惡名,亦可哀矣。

    司馬三世,其成就呂思勉先生概括的非常準確:實僅篡竊之事。陰謀可以,治國理政安邦定民就另說了。

    至於說到具體問題,大概有三點理由

    1.司馬炎想換太子,楊皇后力主立嫡以長不以賢,司馬炎耳根軟,放棄了。我們現在沒法理解立嫡以長不以賢,可是深受封建宗法思想影響的古代社會,這條原則可以說是深入骨髓的。司馬炎耳根軟是一方面,宗法思想的影響應該是更大的因素。就如漢少帝劉辨,黃巾之亂後有人動議換成漢獻帝劉協,遭到了極大的阻力,若非董卓這種武人操控,絕不可能實現。雖說現在看來立誰都一樣,但是當年陳留王聰慧有王氣是有目共睹的。可見封建宗法思想的厲害

    2.好聖孫,康熙傳位雍正據說也是因為弘曆。但是司馬家顯然沒有愛新覺羅氏的好運,司馬炎安排的太子妃不久就將這位愍懷太子殺害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使司馬遹不死,也不一定是一個好皇帝,長大了的司馬遹跟小時候判若兩人,荒唐無數,不列舉了。司馬炎想要此兒光大司馬一族終成夢幻泡影

    3.兒子和兄弟之間還是有天然之別的,武帝末年,齊王攸聲望達於朝野,是最適合接班的人,結果被司馬炎再三催逼而死,給他的傻兒子掃清了道路。

    總之,司馬炎和大小楊皇后帝后情深有之,大小楊皇后前仆後繼的誤國誤民有之,司馬炎昏聵有之,在封建宗法思想的深切影響下,在好聖孫光大司馬一族的美好願景下,武帝司馬炎親手給自家的江山挖好了大坑

  • 2 # 很傾城

    晉武帝名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人(河南溫縣人)。晉朝的開國君主,公元265年——公元290年在位,公元265年,繼承父親司馬昭晉王位,數月後逼迫魏國皇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

    晉惠帝司馬衷,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西晉第二位皇帝,公元290年——公元307年在位,在位17年,他為人痴呆不任事,在位期間出現“八王之亂”是西晉滅亡的主要推動者,西晉滅亡後中國北方進入了“五胡亂華”時代。

    晉武帝司馬炎為何會傳位給智力有限的司馬衷呢?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軌早早的就去世了,所以次子司馬衷成為了長子,按照從古至今傳下來的規矩,太子遲早是司馬衷的。皇后的反對。司馬炎的皇后楊豔極力反對廢除司馬衷,司馬炎多次說道太子愚鈍,難以勝任大事,皇后每次都會和顏悅色的反駁,說道太子已經定了怎麼能輕易廢除呢,不管立嫡立長都應該是他,如果破壞了這個規矩,日後國家豈不是亂套了?另外就是皇后的家族勢力強大,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弘農楊氏。司馬衷的妻子賈氏一族在朝中也是很有實力,如果讓司馬衷繼承皇位,就可以籠絡住兩大政治集團,從而形成一個政治平衡。父憑子貴。司馬衷雖然傻,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聰明,深得司馬炎的喜歡。有一次皇宮中失火,司馬遹過去拉著司馬炎的衣服說道“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司馬炎感覺這孩子很不一般,感嘆道“此兒當興吾家”。史書《通鑑》中這樣記載“恃遹明慧,故無廢立之心”

    所以也是沒有廢除司馬衷的原因之一。

    4.楊皇后死的時候還不忘她的兒子司馬衷,怕司馬炎立胡夫人為後,而“慮太子不安”於是向司馬炎推薦了自己的堂妹,目的顯而易見就是保住司馬衷,司馬炎“流涕許之”答應了楊皇后的請求,也算是是對司馬衷繼承皇位做出了承諾。

    以上就是我個人認為晉武帝司馬炎傳位給司馬衷的原因。

    關於司馬衷的典故作弊解題。司馬炎曾經出題考驗司馬衷,司馬衷的妻子找了幾個有學問的老先生幫他解答了難題。官私蛤蟆。司馬衷曾經問過隨從華林園裡面的蛤蟆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問題。何不食肉粥。有一年鬧旱災,百姓沒有飯吃,有人報告給司馬衷,司馬衷就對報告的人說出了“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這樣的問題。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智力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暑假作業太多,孩子要崩潰,家長到底該不該出手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