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俗古玩匯
-
2 # 柯達雜侃
人生悲歡離合,不如意者總是居多的(大概與人的慾望無盡無休有關吧~)
人們對於不如意的事情總是特別在意的,留存記憶中的往往也是悲多於樂的。
喜劇雖然可以使人輕鬆愉悅,但是喜劇即使是取材於真實生活的,也還是以誇大居多,不然怎麼出那麼多的笑料和喜劇效果呢?
相對而言,悲劇裡的悲情成份可能更貼近於生活實際。而且人的習慣是,對於高興的事情容易一笑而過,不會太在意,不會太當成事兒來記在腦子裡,相反對於窩心的不如意的事情卻總總耿耿於懷。
所以更讓人覺得悲劇的結局與生活的現實比較一致。所以更容易讓人觸景生情,人是一種感性動物,感情細膩,悲劇成人比較容易讓人動情。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逗笑不是難事,即使不是專業演員基本也可以做到。而表演悲戲打動觀眾,就不是隨便誰都能勝任得了的了。從這個角度大概也可以看出,悲劇的藝術性可能略高於其他種類吧~~~
-
3 # 禪意書法家高洪祥
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因為人生本就無法十全十美,也因為曾經的美好,所以在大喜大悲,曲折離奇中越是讓人割捨不下。
而悲劇的結尾可以讓觀眾為之悲哀惋惜以及很多的感慨,那是一種痛,傷痛對人的刺激遠比高興大,作者和導演可能就是在尋求一種境界和效果的同時,也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
4 # 牛詭舍
人人都憧憬、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然而悲劇偏偏是“把美好的東西揉捏碎了給人看”,悲劇展現給人的往往是“最殘酷的真實”和“不圓滿的結局”,真實的人類思想是:只有真實的才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不圓滿的結局比圓滿的結局更讓人回味。
人生就是一齣戲,沒有彩排,也不會有重播,全都是現場直播。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人生這個大舞臺上,那些能夠保持微笑、灑脫地面對觀眾,繼而回眸一笑的人,往往是參透了人生苦楚、而大徹大悟之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部悲劇。
人之一生,快樂是短暫的,只有痛苦才是長久的,這是普羅大眾的常態,因此,“痛苦”才具有力量,才會使人警醒,才能讓人引發思考。
因為快樂往往很短暫,人類又太容易“選擇性遺忘”, 人類的情緒是更容易記住悲傷,就像人類總是在苦難中找尋幸福一樣。
那些以悲劇結尾的文學或是影視作品,會讓受眾覺得更貼近真實的生活,也就更容易博得大眾同情,還是那句話:悲傷的事情更容易讓人記憶深刻,故而更震撼人心。
-
5 # 棒槌襖襖
不論文學作品還是影視劇本都是由文人寫出來的。文人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對社會事件的焦慮性。古語有云:“人生憂患識字始”,當我們認識字讀過書以後,就會對這個社會有一定的認識。美的,我們會讚歎;醜的, 我們會批判;惡的,我們會憎惡。社會是個大熔爐,混雜了各色人等。相對而言,文人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里並不佔什麼優勢。從古至今著名的文人大多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相反,能控制這個社會的,往往是不讀書的人,正所謂“劉項原來不讀書”。但是,由於文人能透過文字語言瞭解這個社會,看懂了許多社會現象,就會不由自主的想把社會的光明和黑暗揭露出來。揭露出來是出了一口悶氣,可是卻發現改變不了什麼。最終,也就只能以悲劇的形式結尾,這就是文學以及文人的宿命。司馬遷、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施耐庵、曹雪芹……能寫出悲劇文字的哪個不是悲情文人?
-
6 # 龍河聞
人生的絕對內容就四字——悲、憐、期、盼。其中,尤以悲為主軸。換言之,偉大的智慧皆源於悲與憫。文學的底盤是人性,越文學越人性。故以悲結尾,實質是一種自然的迴歸,它才是人性的基本面。大團圓固然看上去挺好,但究竟只是一種假象。人類社會,本就是一個救贖場。
-
7 # 引鳳爪
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受到震撼,因為每個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都有一顆同惰心,當看到美好的東西彼破壞摧毀,都會同情,都會惋惜和憤怒。也許正因為如此,悲劇的作品悲劇的情節,才能讓人記憶深刻,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
8 # 愛我情深
悲劇更能吸引人閱讀,喜劇往往是人們所想的結局,這樣不會讓人們所印像深刻,悲劇能透露出一種傷感的情感讓人們回憶自己某一處的傷心的回憶
-
9 # 九蝸牛
“悲劇就是把美好撕毀給人看,被毀掉的總是教人刻骨銘心”。在大多數經典名著電視劇電影中,大多數都是以現實主義和來浪漫主義為主,不管在哪個時代,藝術都是源於政治經濟,在對社會不滿以及希望破滅就會把痛苦帶入作品當中,這些作品,都會或多或少的告訴人們一些道理,讓人們理性判斷。同時,許多人也會認為,將一個美好的東西以悲劇收尾才能昇華,悲劇更容易引起共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有時候以喜劇結尾就會顯得千篇一律,也容易使人遺忘,但是悲劇卻能使人感同身受,記憶深刻。
-
10 # 高山之石2
悲劇,只有悲劇,才會驚醒人觸動人的靈魂,引發人們的深層次思考。有了這個深入的思考,不知不覺中就會引領人的行為。這點,是喜劇萬難達到的,所以悲劇的結局才是藝術家,文學家鍾愛的,能更好的達到他們創作的目的。
回覆列表
悲劇永遠是最震撼的!你可以天天看周星馳的戲劇,天天發笑,但笑過之後,留 下的卻微乎其微,只能寄望下次觀看,下次發笑。但像《美麗的人生》,也許你看一遍就不忍心再看,但卻可能一輩子都銘記於心!這,就是戲劇和悲劇的差別!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在你面前!”正因為你目睹了“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所以內心情不自禁的震撼。在文學史上,大凡最優秀的作品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悲劇結束!四大名著,《西遊記》以外的三部都是悲劇,而這三部正好佔據了中國最好的小說的前三名!《三國演義》以“三分歸一”為結局,但這掩飾不住它貫穿始終瀰漫全書的悲劇氣息。因為作者所要讚頌的“蜀漢英雄”們,從先主到後主,從丞相到先鋒,統統沒得善終。五丈原的秋風,至今還冷寒逼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喟嘆,久久都未散去!凡看過“三國”者,或多或少都會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