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辛德勒的名單,黑皮書,鋼琴家都看過
7
回覆列表
  • 1 # 消炎藥兒

    新片《最終行動》雖然有些可惜,但還是可以推薦。

    這部電影講述1960年以色列特工不遠萬里在阿根廷追捕納粹屠夫阿道夫·艾希曼的故事,劇本是《逃離德黑蘭》的路子,可惜有驚無險,屬於典型的編劇短路。

    幾個驚險環節都沒處理好。第一個發現艾希曼,欠缺必要的鋪墊。開頭交待以色列特工一次追捕錯誤+失敗很好,但對於初次發現艾希曼僅做了領導忽視的反轉,力度太小。《逃離德黑蘭》是怎麼做的?把美國大使館渲染成被困的天使,哪怕一個人也得救,也就是說任務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不過時任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出場的一番話,挽回一些。

    第二個偵查艾希曼,不夠突出他的警惕性和追捕的風險性。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為什麼是納粹愛躲的地方?因為當時像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右翼執政或右翼勢力龐大,同情納粹,反猶排猶。本片只是有一次納粹黨偷摸集會,儘管臺詞說被發現瞭如何如何,都對以色列特工威脅不大。

    第三個抓捕後太拖沓。抓捕本身一般透過平行剪輯增加緊張感,本片沒做,只是做了一次延遲的自我懷疑,這太讓觀眾倒胃口,更嚴重的是抓捕後,本國航班要求,必須艾希曼本人畫押來以色列才能登機,特工不得不滯留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艾希曼鬥智鬥粗,結果,智沒鬥起來,粗沒斗大,整了好幾場聊天,把人看困了。

    第四個逃跑登機。訊息走漏,機場也知道了,讓你以為有人阻攔……眼看著特工除了兩位同志不想拖後腿而留下,順利回國。哎。

    瑕不掩瑜,總算是完成了一個歷史故事,幾場文戲成功地反映了猶太人的悲慘如何團結起這個民族。特別是那個沒有臺詞的被納粹殺害的角色芙瑪,導演處理地很感人。

    本片配樂由得獎專業戶亞歷山大迪普拉完成,可聽。

    結尾使用了電影資料,真實的艾希曼坐在審判臺上一臉冷漠和侷促,真像他的自述,我沒有殺人,我只是處理了一些檔案和統計資料……

  • 2 # 電影中的歷史

    關於二戰猶太人的片子歷來不少,這裡分類給做個導航:

    1,第一類是辛德勒的名單這類講一個人救了一大群猶太人的:

    辛德勒的名單(1993)

    佩拉斯卡(2002)

    勇敢的護士(2009)

    布達佩斯天使(2011)

    杉原千畝(2015)

    託曼(2018)

    2,第二類是講猶太小孩與父母失散在戰亂中生活的:

    再見孩子們(1987)

    戰火遺孤(2001)

    流浪的尤萊克(2013)

    芬尼的旅程(2016)

    一袋彈子(2017)

    3,第三類講述集中營中猶太人悲慘生活的

    裸露在狼群(1963與2015兩版)

    集中營血淚(1980)

    美麗人生(1997)

    穿梭集中營(1998)

    偽鈔製造者(2007)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2008)

    索爾之子(2015)

    4,第四類講德華人抓捕猶太人的

    非關命運(2005)

    圍捕(2010)

    5,第五類講猶太人躲藏在外面生存的

    歐洲,歐洲(1990)

    鋼琴師(2002)

    猶太失樂園(2006)

    美娜旅館(2007)

    破碎對誓約(2009)

    黑暗瀰漫(2011)

    動物園長的夫人(2017)

    6,第六類講猶太人進行抵抗的

    起義(2001)

    抵抗軍(2007)

    這些都是網上比較容易找到資源的、有名的片子,其他這裡就不列舉了,你能把這些都看過我就很佩服你了

  • 3 # 一顆香梨

    反應二戰的電影其實與很多,裡面多多少少都是反應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的戰亂生活。

    今天我向你推薦一部戰爭劇狂怒,不知道你看過了嗎?這部電視劇塑造了五個性格各異,有血有肉有缺點的人物,雖然最後有誇張成分,但藝術本來就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看到皮特決定一個人對付一個營也決不撤退時,想起了一句話:明知赴死,仍慷慨前行,真丈夫也!幾十年前就是因為有了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勇士,才會有今天的和平,和平來之不易,非常珍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首古典音樂可以讓你單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