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說昭和肥宅了,必經是圖紙車,像現實世界中前蘇聯不少知名坦克都安裝了海軍炮,那麼具備什麼條件的坦克才有資格安裝海軍炮呢?
回覆列表
-
1 # 利刃號
-
2 # DDG的老船塢
首先,世界上第一款坦克炮,就是直接裝的海軍炮,一戰時期英國菱形坦克的原型車“母親”號,就是直接把海軍的哈奇開斯6磅QF MK I/MK II艦炮拿來裝上了,之後量產參戰的MKI/II/III型坦克,都是直接安裝這種哈奇開斯6磅艦炮,到MKIV之後,才換成了短管型號(哈奇開斯6磅6英擔QF MKI/MKII,其實就是把標準型艦炮截短炮管的型號)。說句題外話,哈奇開斯6磅 QF MKI/MKII可以稱得上輕型艦炮常青樹,這玩意1883年設計,1885年服役,到二戰仍作為輕型自衛火炮在皇家海軍輔助船和商船上使用,最後直到1990年最後一門才從冰島海岸警衛隊退役,服役時間跨越一個世紀。
哈奇開斯6磅速射艦炮
MKIII雄性坦克,可以看到安裝的艦炮身管很長
MKV雄性坦克,其安裝的短管炮可以看作第一種專門研製的坦克炮,其實不過是直接把哈奇開斯6磅速射艦炮截短了炮管而已
蘇聯在二戰期間曾經有直接把B-13/M36艦炮裝在KV底盤上的SU-100Y坦克殲擊車,只不過沒有量產,莫斯科戰役期間原型車曾經投入作戰
其實使用最廣泛的由艦炮改進的坦克炮D-10系列,由B-34型100毫米艦炮改進而來,其中坦克炮型號D-10T被裝在T-34/100,T-44/100,KV-100,IS-2-object245,T-54/T-55等型號上(也就是說59式五對輪用的實際上也是艦炮改來的),而坦克殲擊車型號D-10S主要裝在SU-100上,比較有意思的是,部分D-10T隨著T-54/T-55炮塔又裝到了內河-近岸炮艇上,又從陸軍迴歸海軍
100毫米B34艦炮
源自T-54A的基本版五對輪使用的也是來自艦炮的D-10T
艦炮充當坦克炮的現象其實不多,反倒是坦克炮去當艦炮的情況不少。當然,這都是幾十年前的歷史了。坦克是公認的陸戰之王,集機動,火力,防護三大要素於一身。
火力是衡量一臺坦克優良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畢竟如果空有機動和防護那只是一件防禦性兵器。坦克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厚重灌甲的掩護下,透過強有力的火炮打擊地方坦克或其他高價值目標,為步兵的進攻掃清障礙。通常坦克的打擊距離都是在目視範圍內,因此坦克都選擇效能出眾的加農炮作為武器。加農炮彈道平直,初速高,穿甲能力強另外重量和體積一定要合適!
因此坦克在主炮選擇都受這些要素的影響。海軍使用的火炮中不乏效能佼佼者,但只要涉及到上岸就不得不考慮重量和體積問題。雖然艦炮看起來只有甲板上那麼大,但炮塔之下是巨大的裝填機構。正是複雜的裝彈機構賦予了艦炮那強大的火力。其實比起艦炮上岸充當坦克炮,反倒是坦克炮轉型當艦炮的更多一些。
在這點上蘇聯就發揮的很徹底。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就經常改頭換面下水打工。這方面以t34坦克的76mm炮的型號最為著名,而蘇聯當年建造的內河炮艇上經常使用t34-76坦克的炮塔作為主火力,因此這76炮也就轉型成了艦炮。這門炮就是大名鼎鼎的F-34坦克炮,這種火炮口徑76mm,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可以擊穿德軍大量裝備的II號、III號和IV號坦克。這種強勁的火力使德軍一度陷入了“t34危機”。蘇德戰爭期間,最有名的1124型內河炮艇就採用了這種t34 76的炮塔,這些內河炮艇雖然噸位不大但依託蘇聯四通八達的內陸水系就可以獨自控制大片區域。在戰爭後期,甚至一些炮艇換裝了t34 85坦克的炮塔因而具備了與虎式坦克一決高下的能力。二戰期間,內河炮艇為蘇軍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一路打到柏林。
因此二戰後蘇聯依然建造了更強大的內河炮艇,也採用了更強大的t55坦克的炮塔。1208型內河炮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種炮艇排水量447噸,最高航速23節,裝備有兩座100mm炮塔(也就是t54/55的圓腦殼)還有兩座ak630mm速射炮、四枚單兵防空導彈、兩座30mm榴彈發射器和一部140mm火箭彈。這型炮艇建造的初衷就是為了彌補裝甲作戰的不足。畢竟如果開戰後敵對國家從河網滲透進來小股部隊的話,對後方的干擾也是十分嚴重的。
總而言之,想把艦炮改造為坦克炮很困難但如果把坦克炮移植給艦炮就簡單多了。然而自從坦克進入到了滑膛炮時代就徹底和艦炮分道揚鑣了,艦炮為了保證更遠距離的打擊效果依然使用線膛身管。正因如此,也不會再有艦炮充當坦克炮的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