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小說集

    繁體字的用法確實比較難以捉摸,但奇怪的是,不過是什麼繁體字,只要我們華人一看到,就能一眼瞧去這是現代文字的什麼字,這是很神奇的,上下五千年的漢族基礎不是蓋的!

    於和於的古音不同,應該是純異體字,不過在行文中,一般不怎麼會用到“於”字,而這個“於”呢,會用得比較多,前者通常用作姓氏,後者雖然比較複雜,但大多數時候都可以使用!

  • 2 # 漢字科普—新雷第一聲

    漢字沒有簡繁體之分,都是借用姓字。所謂簡繁體,都是借用不同姓字而已。於是二部族與亅部族婚育後代記號,於是方部族與人、丶部族二代多次通婚後代的記號。所有文字本來都是姓字,世界各國文字都是這一規律。請百度《中國姓氏研究報告》、《漢字統一的途徑是什麼》等看看。

  • 3 # 張科7850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於”和“於”是兩個不同的字。

    從字形上說。“於”,本作“虧”,從丂從一,也寫作“亐”,後來“隸變”乾脆作“於”。也就是說,“虧”,到了隸書寫作“於”。“虧”也是一個部首。“虧”,從虧雐聲,讀kui,現在簡化為“虧”。

    “於”是象形字,是“烏”的或體字(烏的另一種寫法)。“烏”是“鳥”字少一點,指烏鴉。“於”與表示旗幟的“㫃”(讀眼)也沒有關係,與“方”更沒有關係。

    從字音上說。“於”的古音讀hiua,又演變為hiu,聲母脫落後,讀iu,音魚,iu不是漢語拼音的尤,尤是iou;而hiu,普通話可以演變為xu,音虛。所以,以“於”為聲符的形聲字才會出現多種讀音。比如:誇,從大於聲;圩,從土於聲,音虛;迂,從辵於聲;汙,從水於聲……

    “於”的古音讀a,又變為o,再變為u。作為介詞活用,則讀ia,又變為io,再變為iu。

    從字義上說。“於”的發音,是指人的氣息從口中撥出,本義是“籲”,音虛;“於”的發音,是烏鴉叫,a!a!a!本義是烏鴉。活用為虛詞,也表感嘆。今天我們看到的“嗚呼”,古人可能就是說“啊呀”。

    現在,人們把目光的焦點對在介詞上。“於”與“於”也都作介詞使用。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據王力先生介紹,在先秦的時候,二者的區別已經不大了,經常混用。所以,現在我們要使用這兩個字作介詞用,不必拘泥,怎麼用都可以。

    另外,我是用手機直接回答問題,涉及到字音,打不出國際音標,只能用現有的字母代替,不準。請見諒!

  • 4 # 八磚學士

    在繁體環境中,“於”、“於”這兩個字在表示介詞,引進處所、終點、起點方面,是無差別的。

    古人其實沒有覺得這是個啥問題,特別是在介詞用法方面。但是,清代末年,有個叫高本漢的瑞典學者(他非常厲害),提出了這兩個字是有差別的,於是乎大夥兒爭得個不亦樂乎。

    高本漢

    但是,今天的看到的古書文字,都是經過古人修改(轉寫)過的,不大能說明問題。於是乎,一位叫宮島和也的日本學者,調查了本世紀的各種出土文獻(主要是秦簡和楚簡),得出的結論是:

    在“於”取代“於”的過程中,秦國和出過的情況不同,存在著地域差異。即,楚國幾乎只用“於”,秦國“於”、“於”混用。可以說,今天能見到的古籍,就繼承了秦國的這個傳統。

    而其他方面,兩個字差別主要在於,

    於的以下意義,是於沒有的:

    一、自適的樣子、舒徐的樣子。作詞語比如“于于”、“於然”。

    二、相屬的樣子。還是“于于”。

    三、鍾唇,鐘口的邊沿。《周禮·考工記》中有相關用法。

    四、草名。《後漢書·馬融傳》有相關用法。

    五、作為古國名“邘”的通假字。古國名。《書·泰誓中》中有相關用法。

    六、作為廣大意義講的“迂”的通假字。

    七、作語氣詞“于嗟”、“於諮”。

    八、作姓氏,讀餘。

    而於的以下意義,是於沒有的。

    一、鳥名,用法保留在“於鵲”裡面。

    二、古代地名。見於《史記·商君列傳》司馬貞索隱:“於商,二縣名,在弘農。”

    三、 作姓,讀烏。漢代時有於單。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四、 在有的地名中讀yī, 如“於微閭”,這是《楚辭》裡的。

    尤其是作姓氏,要注意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身高170,求推薦一款可以代步的摩托車,價格最好2w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