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夜雨涮鍋
-
2 # 路衛兵
我認為韓信對李左車行師禮的原因有三個:一、李左車是名將之後;二、其謀略與韓信有交集;三、對於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攻打燕、齊韓信沒有成熟的對策,想讓李左車參謀一下。
李左車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的孫子,韓信出於禮節也應尊重。況且李左車也是個軍事奇才,和韓信一樣有兵書傳世。井陘之戰他斷糧道、抄後路的計策沒被採納,否則夠韓信喝一壺的。韓粉兒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即使陳餘聽了李左車的韓信也有應對之策。話雖不錯,但那樣會疊加時間和傷亡成本,不聽是最好的結果,韓信的尊重並非作秀。
張耳才能平庸,諸將不解背水之戰,韓信在軍事上缺少共鳴。李左車的計策能切中要害,說明他和韓信在思考維度上趨同,未來或許會有更多交集,拉攏過來沒壞處。尤其是下一步對付燕、齊,韓信可能還沒有特別成形的思路,想聽聽李左車的意見。想聽真話就要表現真誠,而待以師禮是最誠摯的態度。
李左車有才能卻不一定超越韓信,韓信本人對此也持謹慎態度。對於燕、齊二國,李左車的建議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嚇唬他們投降。韓信只聽了一半降了燕國,對於酈食其已經勸降的齊國,他則依照蒯通的建議選擇了出兵。
首先看看李左車在井陘之戰中表現的水平。當時韓信、張耳帶幾萬人馬進攻,陳餘帶軍十餘萬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李左車給陳餘的獻計說:“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簡言之,就是韓信、張耳的軍隊剛滅了魏國、代國,銳氣正盛,不應該和他們正面硬拼,應該發揮主場優勢,抓住韓信軍隊遠道而來,後勤不足的弱點,以陳餘帶領主力堅守正面壁壘,不和韓信交戰;李左車帶三萬奇兵迂迴小路,截斷韓信的糧道輜重。這樣,韓信前進沒人和他作戰,後退又斷了歸路,不到十天就得完蛋。
應該說,李左車這一計非常毒辣,完全抓住了韓信和陳餘兩軍的優劣,把趙軍優勢發揮到極致,點中了漢中的死穴。然而陳餘為人迂腐,仗著兵力強大,一定要和韓信正面決戰。
韓信在趙軍中安排了不少間諜,聽說李左車獻計不被採用,大喜。於是,用“背水一戰”“伏兵偷營”之計,殺得趙軍全軍覆沒,陳餘也因此喪命。
但是,透過間諜彙報,韓信也深知李左車的能力,因此專門傳令,軍中不能殺李左車,生擒者賞千金。這樣,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左車很快被生擒了。韓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對李左車非常尊重。這也是一個優秀軍事家對另一個優秀軍事家的惺惺相惜之情。
當然,韓信如此請教李左車,除了感性上的尊崇外,也有實用性——他希望從李左車那裡獲得有益的軍事建議。
此後,韓信又向李左車請教繼續進攻燕國、齊國的策略。李左車最開始還謙虛,說我敗軍之將,哪有什麼主意?韓信誠懇地說: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僕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就是說您老人家本身是個超級人才,如果陳餘聽了您的,我韓信早當俘虜了,他不聽您的,才給了我這個機會。現在我是誠心求教。
於是李左車給出了他的建議:現在您帶著幾萬軍隊接連打下了魏國、代國、趙國,雖然威震天下,但兵力很疲憊了。再去攻打燕國的城池,恐怕難以取勝。這樣齊國就一定會堅守。與其這樣,不如先在趙國休養生息,安撫人民,同時耀武揚威,派人去燕國勸降。燕國看到您的威風,多半會不戰而降,然後再憑藉燕趙之地向齊國勸降,齊國也會投降。這就是聲先奪人的法子。
韓信用了李左車的計策,果然很快降服了燕國。
可見,李左車確實是一位很善於軍略的高人。他或許沒有韓信那種以弱對強出奇制勝的能耐,但是卻很擅長把我軍優勢發揮到極致。對於後期已經漸漸佔據整體有利態勢的漢軍而言,意義很大。這也就難怪韓信對其如此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