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荒村釣叟

    古時有句話說:正月剪頭–思舊,後來引申為:正月剪頭–死舅,所以正月裡大人一般不讓小孩子剪頭,而到了二月份,天氣暖和了不少,可以留短髮了,又遇到了:二月二,龍抬頭,剪龍頭的說法!所以二月二左右,理髮店的生意特別好!

  • 2 # 閱微居士

    正月不理髮的習俗起源於清政府1644年頒佈的剃髮令。

    但死舅舅的說法是誤傳。真實情況是‘’思舊",傳來傳去就變成死舅!清政府要求國民剃髮,到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思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剃頭表示"思舊‘’

    另外民俗里正月裡不能動剪刀等利器,一是動了不吉利,二是讓勞動人民偷閒,不動利器有些活就不能幹了,辛苦一年了過年歇歇也是人之常情!

  • 3 # 穿越再現彼岸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己舅”這個民俗起源於1644年前後,具體的時間不可考證。主要起因於清軍入關後的“剃髮令”,清朝統治疆域的人要按照滿族人的剃髮的習慣,剃髮易服。剃髮令本來不是太嚴格,1647年,多爾袞下令:

    “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

    強制漢民剃髮易服,改變民族習俗,意圖再精神上征服漢族人民。漢族有些人為了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剃髮,表示“思舊”,在表面上不敢對抗清政府,於是演變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引起廣大漢民共鳴,很快成為漢族的一個習俗,流傳至今。(清朝剃髮圖)

    多爾袞、孫之獬和剃髮令。

    一、剃髮令的反覆。1644年5月初三,多爾袞曾經頒佈剃髮令,考慮到清軍尚未有統一,反抗勢力比較多,5月24日,多爾袞又收回了剃髮令,允許漢人按照以前的束髮習慣,這是緣起於總體的政治考量做出的決定。(多爾袞劇照)

    1645年6月15日,鑑於南明福王政權被消滅,多爾袞再次頒佈“剃髮令”,7月9日,頒佈“易服令”。要求自政令頒佈10日內剃髮易服,京城內外為10日,地方上以政令到達之日算起10日內,全國統一執行。

    二、孫之獬的建議“剃髮”。孫之獬(淄川人,今天山東淄博)是1622年明朝的進士,清軍佔領北京後他就投降了,而且率先剃髮易服,表示衷心。可是上朝的時候,滿足官員認為孫之獬是漢人,不能和滿人站一排,漢族官員認為孫之獬滿人打扮,不屬於漢人,弄得孫之獬灰頭土臉。(孫之獬劇照)

    一怒之下,孫之獬上表奏請再次實施“剃髮令”,這正和多爾袞的心意,隨即再次頒發“剃髮令”,而且非常嚴格,遲疑著按照逆賊論處,立即斬殺。

    一時間,中國大地上掀起了血雨腥風。

    剃髮令引起的起義和孫之獬的結局

    滿族人髮式主要是由於狩獵和作戰的需要,“剃髮令”的頒佈就是是否歸順清朝的標誌,清朝統治者的口號就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為了迎合清政府統治者,下層的各級官吏將本來十日的期限,縮短為3天,有更甚者縮短為1天。這引起各地漢民的激烈反抗。比較著名的有“江陰八十一日”,江陰人為了剃髮的事情起義,堅守江陰城81天,城破後清軍屠城10天,江陰城老百姓只剩下53人。各地因為“剃髮令”引起的起義震撼了清朝統治者,但最終剃髮令實施了下來。(江陰起義圖)

    1647年,孫之獬正在老家,被反清起義軍活捉。他們給孫之獬植了一頭黑髮,不斷的折磨他,殺死他後,最後分屍。這個倡議“剃髮”的始作俑者,下場可悲。

    民俗的形成

    春節前絕大部分人都會理髮,乾乾淨淨的過年。正月裡理髮的人本來也少,這樣一個“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習俗也就很快在民間流行起來了。在陰曆的二月二日,是有名的“龍抬頭”節日,大家都在這天理髮,寓意好。現在陰曆二月二日附近這幾天理髮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幾乎每家理髮店都是要排隊的。

    “正月不剃頭”這個習俗沒有什麼法律約束意義,現在正月裡也可以理髮。如果自己有舅舅的話,最好不要讓自己的母親和舅舅知道,萬一自己的長輩計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這一次國足主帥不競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