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茹夢

    性格使然,加上文人一種莫名的清高。而且人最難的事情就是認清自己,如果有人能清楚自己的弱點,而又能完美的避開它,那麼他就是人中龍鳳!

  • 2 # 以史為鑑

    每個人不論家庭背景、個人性格、人際關係等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勉強能改的比如性格、學識等等叫做缺點,不能改的比如父母家庭等叫做弱點。

    楊修之死,不僅僅死於恃才放狂的缺點更多的還是死於家庭背景、政治站隊的弱點。

    楊修當主簿的時候很聰明,也很得曹操歡心。楊修經典的軼事什麼:一人一口酥、門內添活字嫌門闊等等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要是曹操嫉恨楊修才華,要殺的話早就殺了。

    但是曹操最後以什麼理由殺的楊修呢?當曹操準備確定繼承人問題的時候,曹植因為醉酒誤事,耽誤了領兵救援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曹操才痛下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

    曹操肯定不會殺自己兒子,但是為了魏國集團的穩定,剪除曹植羽翼是必須的髒活。而楊修作為曹植麾下頭號謀士,自然是首選了。

    三國志中記載,曹操考慮到未來政權的穩定,又考慮到楊修還是袁紹親戚,最終決定殺了楊修。一來是打壓、警告曹植;二來是消除袁紹遺留問題的隱患。

    那麼楊修如此一位聰明人,為何單單這件事情沒有揣摩到曹操的心思呢?

    其實楊修早就知道了,但是楊修和曹植不僅僅是普通的上下級關係,倆人都是極有才華的文人,更多的是文人墨客之間互相欣賞、心有靈犀的知己。

    當曹丕一步步領先於曹植時,楊修已經準備退出這場爭奪繼承權的危險遊戲了。但是楊修又無法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知己曹植一步步落入陷阱,於是每次打起退出的心思馬上又被曹植的所作所為而改變,最後還心懷僥倖。

    如此優柔寡斷,也難怪明明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結局,就是無法抽身,最後身死也是必然的結局。

    曹操其實是給過楊修機會的,可惜明知是死,楊修也改變不了文人的弱點。這就是命啊。

  • 3 # 莫小邪

    “我固自以死之晚也”這是楊修說的話,意思是“我還覺得自己死得晚了”

    楊修的性格“恃才放曠”,所以他自戀,認為自己活不久,一定會受人嫉妒、惹人不快,不能得到知己,所以他為了曹植,或者說,這兩個當時的著名文化人惺惺相惜,他要獲得一種生如夏花之絢爛的精彩人生,他不需要平庸苟活,他需要璀璨而死。

    楊修自己很明白,他的性格以後會招致殺身之禍,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即便如此,他還是我行我素,另一個角度,他不死,司馬懿不會得利。

    臨死時,楊修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十分符合大才子“恃才傲物”的本能。

    那麼,殺死楊修的是曹操,還是楊修自己?

    自古伴君如伴虎,只怪楊修太聰明瞭,摸透曹操的心思,這點毛病,他不如司馬懿善於隱藏。

    曹操都有些嫉妒楊修的才能。

    還有一點,楊修被殺的原因,他在一些重大問題的處理上不能與曹操一致,比方說,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人的鬥爭中,他做事不談對錯,但選錯人,楊修必將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 4 # 國學王老師來啦

    答:性格。

    有些人會改錯,有些人不會。

    不會改錯的人是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取向,或者叫性格偏執。

    形成這種偏執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不認為自己有錯,一種是知道而不改。

    顯然楊修屬於知道而不改的人。

    為什麼不改呢?

    我們都不是楊修,只能做揣測。

    1.在他認為改錯的代價大於死亡。改了錯,他就不是歷史上的楊修了。

    2.自傲,自傲就是陷入自我迷戀的陷阱,這我遮蔽,聽不得意見。

    3.為了沽名釣譽,就是要堵上性命。說他有才,我真不這麼看。三國豪傑並起,一個玩弄文字遊戲的人算不得什麼真才能。劉備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哪個不勝他千萬倍?真有才,就不會在屁事上喪命。可他一心投機取巧留名歷史。

    所以,論才華,我認為在三國他不入流。

    死的輕於鴻毛,不值一提。

  • 5 # 嘉陵一葉舟84250416

    很多人說楊修該死,專制之下,我有權,要你死必死!老賊才該死,屠城,殺皇后,殺科學家,逼死皇帝!五胡亂華表面是司馬家族引起,根源在老賊,動盪紛爭四百年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農賣2毛,超市賣2元,都抱怨不掙錢,蔬菜的利潤到底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