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孟子曾經屢次勸說齊宣王要與民同樂,因為他懂得與別人合作與分享的道理,否則就會成為脫離團隊的“孤雁”。
11
回覆列表
  • 1 # 月亮之上有愛

    首先得明白一點,“眾樂樂”不是財富、收益的平均主義。直白一點,孟子是勸說統治者“吃肉的時候,別忘了留點肉沫和骨湯給百姓”之所以要勸說,是因為現實中的權貴都是吃獨食的主,不願意分享財富,吃完肉,不要的骨頭寧願扔掉,也不願意賞給貧苦大眾,所以出現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狀。

    第二,孟子是從統治者的立場出發,希望以“眾樂樂”的假象來掩飾權貴的“獨樂樂”。何為民本思想?就是看到了民眾是創造社會 財富的根本,一旦竭澤而漁、殺戮貪慾過剩,百姓難以負荷,就會揭竿而起,推翻腐朽不堪的統治階層。所以說給百姓一條活路,就是給統治者一條活路。何為牧民?就是大棒和胡蘿蔔的結合,讓民眾為了一絲希望忍受社會的不公和盤剝,讓權貴們過上萬久長存的好日子。

  • 2 # 詩驀詩書畫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不如大家一起欣賞音樂快樂。春秋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酷愛音樂,對音樂沉迷度不亞於現在的音樂人。有一次身邊近臣莊暴奉旨覲見齊宣王,見他獨自一個人在那彈奏音樂,並無半個貼身侍女或臣子陪同。莊暴回去後,在一次見孟子時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孟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是出自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孟子認為,齊宣王獨自欣賞音樂讓臣民知道了,容易產生落寞感、心傷感,臣民會認為齊宣王有什麼心事或心病,如果與臣民們一起欣賞音樂,有唱有跳,那臣民們認為君快樂臣民有何不快樂呢?這就是感同身受的意義所在。迴歸現實,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吃獨食快樂不如與大家一起分享來得更快樂,你一口我一口,那叫一個香;一個人悶喝酒快樂不如相約一起喝酒來得快樂,你一杯我一杯,拉拉家常,聊聊人生,那叫一個美;一個人K歌快樂不如眾人一起K歌快樂,你唱一句我唱一句,全華人民其歡唱。因此,與人分享快樂,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你樂,我樂,大家樂,這就是快樂會傳染的人格魅力。

  • 3 # 正義中醫

    (一):孟子"民貴君輕"思想的體現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意思是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不如和眾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充分體現了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

    (二):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前

    孟子在"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仁政”思想,這則故事中,孟子主要想要告訴君主:仁君應“與民同樂”。君王統治者不能獨享其樂不管百姓死活,百姓就會造反推翻暴政,“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本意是孟子規勸君王實行“仁政”思想的體現。

    總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體現了孟子"民貴君輕"“仁政”的思想觀念,核心就是君王“與民同樂”,故而“獨樂樂”比不上“眾樂樂”。

  • 4 # 冷國儉

    孟子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第一章,序號:2.1。與,介詞,跟。少,少數人。眾,指眾人。唯說定語不說中心語,語法學謂之定語代替中心語。第一個“樂”,讀yue,去聲,動詞,訓詁為“欣賞音樂"。第二個“樂”,讀|e,去聲;形容詞,快樂。孰,疑問代詞,哪一種。全句譯為“跟少數欣賞音樂快樂,還是跟眾人欣賞音樂快樂,哪一種快樂?”此語是孟軻問齊宣王的話。表明孟軻的民本思想,要求齊宣王“與民同樂”,民眾也才能“憂其憂”,民眾才能與王同心同德,民眾才能擁護愛戴你為諸侯王,民眾才能歸順你,你才能拓展疆土,於是你才能稱霸。

  • 5 # 本昌談歷史

    我來回答。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孟子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一個人歡樂不如大家都歡樂,目的是勸說齊宣王不能光求自已享受而不顧老百姓,要懂得只有實行仁政,老百姓才擁護,國家才穩定的道理。孟子用宣王聽音樂為話題,說,你一個人聽音樂很高興,但老百姓聽到音樂聲,就愁眉苦臉地想,國王只顧自己快樂,我們百姓卻生活在妻離子散的困苦之中,百姓能不怨恨嗎!還有一個故事,宣王問孟子:文王建了個打獵場方圓七十里,百姓嫌小,我建了個打獵場才方圓四十里,百姓卻嫌大,為什麼?孟子說,文王的打獵場是當官的和老百姓都可進去打獵或遊玩,所以百姓嫌小。你的打獵場只許你進去玩,老百姓進去是犯法,甚至誤入場內也要砍腳,所以百姓嫌大。這兩個故事都是來說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道理的。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闡述的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民貴君輕"把百姓看的比國王還重要,在當時是了不起的,說明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馬五系四驅,奧迪a6四驅,和凱迪拉克ct6,28t三款車比較,哪個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