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笑V天使
-
2 # DirtySocks
我覺得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遠離宣洩,找個類似星巴克或者圖書館自習室的地方
2.關掉手機,非常關鍵的一步
3.帶有目的性的讀,讀前問問自己想學到什麼
4.訓練自己的讀書能力,必須有一目十行類似的眼力,放下書能回憶起已讀的書提綱,或者一句話總結讀取的內容
-
3 # 呵呵讀書
首先得想明白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怎麼讀,而不是沒有目標的讀書。當想明白這些,就要儘可能的靜下心來,選擇安靜的環境或者去圖書館等一些有氛圍的環境,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為什麼靜不下心來,可能是工作事情沒有處理完,或者近期的問題困擾你,環境,燈光差等影響因素,或者身體或心理因素,導致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也可能是你讀的書無法把你帶入或者讀書的內容晦澀難懂,無趣,使你沒有辦法堅持讀下去。
在這個慾望充斥著每個角落的城市,太多的誘惑牽引著我們的夢想與激情,人們迷失在忙與盲中,能做到靜心就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能靜心讀書恐怕就被認為另類了。
讀書並不難,我們從小接受的正規教育就已經把讀書與考試捆綁在了一起,為了升學,為了職稱,為了晉級,有誰能說得清我們曾經歷過多少場大大小小的考試,有誰能記得清為了這些考試而讀了多少書。當讀書不再成為我們進入社會面對競爭的必要條件時,讀書的進取心也就隨著時間而消蝕。
“活到老,學到老”本是一句感嘆之語,言外有憾恨之意,而人們很少是真正從小到老不停得學習。通常的情況是離開學校後最多再維持一段時間學習,再過幾年就漸漸放棄了學習的打算,而一心一意得去工作賺錢了。曾有過一個統計:大學畢業5年,所學知識就會被時代發展淘汰50%,畢業10年,所學知識將會被淘汰80%。而我們已經畢業了幾個五年,算來非常可怕。也許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沒有時間讀書學習開脫,其實我們不是不想去學習,而是不敢去學習。怕自己太忙,不能應付;又怕自己沒有恆心,有始無終;還怕被別人笑話,說他強學少年。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有這麼多顧慮,成年人學習已不像做學生的時候只會死記硬背,對知識的領悟力和分析力都增加了。造成容易忘記的最大原因並非腦力遲鈍,而是瑣事太多。所以成年人讀書不在於採取是麼形式,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做到靜心。
靜心讀書要耐得住寂寞。讀書時的心緒要安穩寧靜,要克服慌亂、煩躁和緊張,在讀書之前要把一切蕪雜的、混亂的、煩瑣的念頭全部拭去,使心境如一池清水、一塊水晶。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的“圖畫”才會清晰。做到這樣,你才會領略到文字是朵朵美麗的小花,綻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篇廣袤的花園,原本粗糙的生命也會因此而燦爛繽紛。
靜心讀書需要“空杯心態”。我們的一生不能把所有的未知都親歷親見,畢竟我們有太多的無知,而閱讀正是人們獲取精神生活養料的好途徑。莎士比亞曾這樣描述書籍: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Sunny,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人們有了書籍這一營養品,才得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才得以立足社會叱吒風雲,才得以造福人類,雁過留聲。因此心中要有一個念念不忘的警示——我的所知永遠是大海邊的一粒砂,這樣在讀書過程才會有全新的發現,每一本耗盡他人心血的書,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悄悄營養我們的心靈。
靜心讀書要有一個適宜的心情和環境。雖說不用像古人那樣讀書前沐浴更衣焚香淨手,也不會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情調,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沏上一杯熱茶,手捧一本愛讀的書,說品位談不上至少是很愜意的。一個人在書房喝茶、看書,靜靜地看茶葉在水中緩緩地舒展,這種心境下,讀書是精神的放牧和漫遊,如同牧羊人往無邊的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望著碧藍的天空中雲捲雲舒,撫弄身邊的野草小花,在風煙俱淨中自有一番體驗。讀書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散步,它令人身入其境,得到讀書的樂趣和品味。
讀書,靜心讀書,它不僅增長一個人的知識才幹、閱歷、經驗,也培養人的高雅氣質、脫俗情愫、沉著多思、知書達禮的完美人格。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引路長者,讓你不致於在這個日趨喧囂、功利的物質年代迷失方向,迷離本性。讀書的滋味就會越發綿長而深厚,似情冽甘醇,如齒香紅酒。
如果你已經打算開始讀書,不妨問問自己是否做到了靜心?如果你都具備了以上條件,那好,讓我們在這個喧鬧的城市中,點亮心燈開始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