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277204759

    別人問我死乾乾嗎,我都不幹。沒想到有人提這問題,真是出乎意料!除了帶孩子無法上班,平時總是勞動好,老公靠的住,可否一輩子靠的住?人不勞動會得老年痴呆,沒工作沒收入遇上生病失業離婚人會崩潰,無投無路會自殺。現在除了浙江江蘇人其它地方人都不勤快,內地人認為廣東人也比較勤快,我認為廣東不勤快,由此可見內地人有多懶!現在大家知道為何日本打中國了。為何由我說這些,因為別人都對我說真話。

  • 2 # 中國數字科技館

    新基因研究能幫助找出更易自殺的人。(圖片來源:picserver.org)每年有超過七十五萬人選擇自殺,造成了個人、社會和經濟的損失。最近的研究詳細描述了自殺與心理疾病,特別是抑鬱之間的緊密聯絡。過去的研究表明,自殺者的親屬更有可能也會走上這條道路。這給自殺蒙上了一層複雜的色彩,因為它既受環境影響,又受生理影響。現在我們的研究已經找出了與自殺風險相關的具體DNA標記。我們的分析表明那些死於自殺的人有更多這樣的風險標記,同時還顯示了這些標記與精神疾病風險的基因標記重疊的程度。在這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中,我們讓157000人回答了一份關於心理健康和幸福的調查問卷,並評估了這些人自殺傾向的嚴重程度。重要的是,受調查的人中有未診斷出精神疾病的人,也有精神疾病患者。我們分析了每個人的DNA,即整套基因組中大約九百萬個位點的全部基因。正是由於不同的基因型,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複雜的行為自殺是一種複雜並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它包含了一系列想法和行動,從考慮自殘到試圖自殺。自殘的想法在人群中相對常見,即使在那些沒有精神疾病史的人當中。基因影響個性型別,也影響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和酒精或藥物濫用的風險。但遺傳易感性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廣泛的因素,比如個性(衝動,悲觀)、社會因素(孤獨)、經濟因素(剝削)、生活方式(吸毒或酗酒)和環境因素(失去所愛的人)都對自殺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沒有精神疾病,消極的生活經歷(比如喪親、離婚、經濟問題)也會引起人的苦惱和絕望。在不怎麼樂觀和有完美主義的人群中,這種情況會更糟糕,並可能導致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性格衝動或帶有攻擊性的人,或受藥物或酒精影響的人,也許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並全然不顧後果的嚴重性。有渠道接觸致命的物品(比如槍支)也是造成自殘或自殺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資料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從英國生物銀行中獲得了大量資料樣本,想要找出可能與一系列自殺想法和行為有關的基因。英國生物銀行是一項收集了英國近五十萬人各種資訊的研究。收集的資訊包括體檢結果(比如身高、體重、血壓),生活方式(比如飲食和鍛鍊習慣),家族病史,以及個人醫療歷史記錄和現行藥物。個人也可以選擇提供血液樣本進行DNA分析。研究開始大約六年後,英國生物銀行請157000名有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參與者(來自最初研究的500000人)完成一份綜合思想情感調查問卷。這包括了一系列有關心理健康和自殘的問題。參與者被問及他們是否曾經:1.覺得生活沒有意義2.考慮自殘3.自殘4.嘗試自殺我們根據嚴重性遞增的順序分析了一系列自殺行為——從關於自殘和結束生命的想法到企圖自殺,並發現了三個包含與自殺想法和行為有關的基因的DNA區域。透過關聯死亡證明記錄(英國生物銀行的一小部分受調查者已經死於自殺),我們還能證明那些死於自殺的個體中有更多與自殺傾向有關的基因。當考慮基因組的整體結果而不是個別數據時,我們發現,不出所料,與自殺行為有關的基因和增加多種心理疾病風險的基因存在重疊(遺傳相關性),最顯著的是抑鬱症和焦慮症。重要的工作了解自殺行為的遺傳學和生物學雖充滿挑戰,但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廣泛地瞭解心理疾病。對這三個DNA區域更深入的研究能幫助我們理解自殺行為的生理機制——基因會影響人格特質嗎?基因只有和生活方式,社會因素或負面事件結合在一起才會增加自殺行為的風險嗎?這些基因對預測個體自殺行為的風險有幫助嗎?我們急需更精確的自殺風險預測模型,這對全球公眾健康也至關重要。我們的長遠目標是促進基因研究人員和社會與心理科學家之間更緊密的合作,並建立有生物、社會、心理和醫藥研究證據支援的自殺行為模型。顯然,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對自殺行為都有重要的影響。現在我們需要研究這些複雜的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並在個人層面上影響自殺風險,同時還要研究社會整體對自殺風險的影響,比如提高對孤獨和缺乏社會聯絡的危險性的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厚床墊是不是就一定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