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噶瑪正通

    1.春節的雛形,周禮中的“大儺之儀”

    《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東漢高誘注:“大儺,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倀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鼗。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以惡鬼于禁中。

    李賢注引《漢舊儀》:“顓頊氏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是為虐鬼;一居若 水,是為罔兩域鬼;一居人宮室區隅,善驚人小兒。三皇五帝中的顓頊氏,有三個早夭的兒子,都成為等級很高的會造成瘟疫的鬼。

    據甲骨文及《周禮》《禮記》,大儺可以追溯到商周的宮廷儺祭。《月令》曰: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可見,大儺之儀作為周禮的正式專案早在秦漢以前就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

    2.關於“除夕”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晉

    西晉周處 《風土記》:“ 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到了唐時守歲的習俗開始普及,有學說認為始於唐朝。

  • 2 # Daiguana

    春節是正月的第一天 是漢武帝定的

    親朋好友到了大年初一 就會互相拜訪 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 逃過了“年”的這一難關 所以“過年”又稱“年關” 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 3 # 慕容一汐

    春節,俗稱過年。古人稱之為元日、元旦、正旦、歲首、過年等;今人稱之為春節,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採用公曆紀年,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因春節一般在立春前後之故)。

    歷史上過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夏在一月初一,商在十二月初一,周在十一月初一,秦在十月初一。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使用《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至此年節的日期才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而過年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大致有三。

    一,慶祝豐收說。

    最初的“年”是與農作物生長週期和人類勞動生產的週期性相關聯,莊稼獲得了好收成,百姓不免要殺豬宰羊,慶祝一番。同時也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漸漸地就形成了一個節日,所謂“五穀皆熟,為有年也”(《穀梁傳》語)。

    再者,從甲骨文的“年”字中可知,“年”字是一個人揹負成熟的禾的形象,其實就是“年成、收成”,這也佐證了過年就是慶祝豐收的喜慶日子之說。從夏朝開始“年”又引申為計時單位,這就更加完善豐富了年的意蘊。

    二,祭神祭祖說。

    上古時期,人們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他們認為天地運轉,四季更替,作物豐收都是神和祖先的恩賜與保佑。於是乎在新年開始的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神祭祖活動,表達心中的敬意和祈禱,便水到渠成應運而生了。

    傳說舜即天子位時,便帶領人們祭拜天地(神)。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歲首,祭拜說由此而來。到了殷商時期,這種歲首祭祀活動更完善更虔誠也更盛大。《禮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這裡的“鬼”就是指祖先。至西周,這種祭拜更固定化了。《詩經.七月》雲:“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就是說將美酒和羊羔獻給諸神,酬謝神靈的保佑。這大概就是新年的雛形了。

    三,驅除怪獸說。

    據傳,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一年四季深居海里,但每至歲末年初便進村串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次它出來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曬的大紅衣嚇跑了,到另一處又被牧童的牛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又有一次來到一大戶人家,被其院子裡的柴火的光亮刺得頭昏眼花,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乎,人們便掌握了“年”怕紅色,怕聲音,怕火光的弱點。所以每至年關,各家各戶便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在院子裡燒柴禾等,嚇得“年”狼狽而回,不再危害人畜了。據此,便成了過年的習俗。

  • 4 # 趙日金141

    說文解字,年,谷熟。即穀子熟了為一年。

    周代《詩經,豳風,七月》有描述:“十月納禾稼”,“曰為改歲”。並舉行慶祝活動:“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與現在我們理解的不同,年首不是春天即將到來,而是秋收之後。

    《詩經》描述的,只有一至十個月,是一年十個月的太陽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用熨斗如何將褶皺的衣服的衣服快速的熨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