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體字石磊
-
2 # 好想笑一笑
有兩個原因,1.古人以右上為尊,例如官員的晉升稱為右遷。2.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古人是把字寫在竹簡上,竹簡是用狹長的竹片做的,用繩索捆綁成冊,寫字的時候,右手執筆,左手展開,比較順手,所以古人寫字就從上而下,從右到左。
-
3 # 若愚趣談
在古代,古人為什麼要從右往左書寫?這個問題應該從先秦時代的文字書寫說起。先秦時代,還未發明紙張,人們書寫文字多是用刻刀刻在竹簡上,然後將竹簡用線繩串聯起來,便成了書籍,當人們閱讀書籍時,就把竹簡展開放在案几上閱讀,不閱讀時就將竹簡捲起來,因此,把一本書稱為一卷書。由於人們卷竹簡時從左往右是把有字的一面卷在裡面,在讀書時,書卷要從右往左展開,就要從右往左閱讀。
由於長期形成的竹簡豎行書寫從右往左閱讀習慣,到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後,在紙上書寫也繼承了從右至左的豎行書寫和閱讀的傳統習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1917年,錢玄同在《新青年》上首次提出將漢字橫寫。然後逐漸改為從左至右書寫和閱讀。
-
4 # 吉美視界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是從左往右,橫向寫字,一行寫滿接著下一行。但中國古代書寫習慣完全不是這樣的,是從右往左,從上到下豎著寫。這是為什麼呢?有幾點原因。
1,最早是寫在竹簡上的
在古代很早的時候,沒有紙張之前,人們都是書寫在竹簡上的,而工具大多是毛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古人拿出竹簡時候閱讀的過程,首先是右手開啟竹簡的第一片,然後左右滑動竹簡,一片一片的閱讀。顯然從右往左進行書寫更利於閱讀。
同樣,在書寫時,由於人類一般都是右手寫字的,充當了無可撼動的地位。而竹簡都是用線穿連在一起的,那麼當右手執毛筆書寫的時候,左右一片一片開啟竹簡,過程會非常的自然,而寫完字的竹簡會依次晾乾。
在造紙術出現之前,那時候的書寫工具主要是竹簡了,竹簡是長條狀的而且還是窄窄的,這就限制了書寫的方向是從上向下的。然後那時候的人主要是右手拿竹簡的,從用左手開啟方便閱讀,因此書寫時從右向左。
2,漢字的書寫習慣
眾所周知,漢字屬於方塊字,書寫時候的筆畫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向右的。試想如果橫著從右往左邊寫的話,前一個字的左半部分極可能被後一個字的右半部分侵擾,兩者黏在一塊,這樣不利於文字的排版佈局。而且漢字最後一筆的收筆差不多是中下、中右的。
3,和石頭刻字有關
在竹簡之前的人們是在石頭上刻字的,要在石頭上刻字用的是錘子和錐子。人們一般是用用右手拿錘子,左手拿錐子,左右手這樣子分工的話,從上往下、從右向左成為一種比較便利的方式。
4,古人以右為尊
從出現文明開始,人們逐漸形成了以右為尊,以上為貴的思想觀念。具體的反應在人們的一點一滴的生活當中,比如當官的升遷了,一般叫做右遷,而貶謫叫做左遷;當客人來了,比較尊貴時候,要將右邊的座位空餘出來讓他們坐;還有就是自古以來就有“上廳堂,下廚房”,反映了文化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的地位。同樣在書寫過程中,也一樣的道理,正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從右往左的書寫習慣。
以上4點原因,使得我們古人養成的書寫習慣就是從右往左,從上到下。
回覆列表
古人之所以從右往左寫,與條件簡陋,沒有几案有直接關係:
沒有紙的古代,多數時候是用竹簡進行書寫的。如果把竹簡放在几案上書寫,從左往右寫或者是從右往左寫都是可以的。這種情況,其實從左往右寫更方便一些,因為從左往右寫手腕就可以放在竹簡上書寫,既不用擔心手腕把剛寫好的字弄花,還不需要懸腕書寫。但麻煩的是,要是沒有几案(古時候條件很簡陋,沒有几案是很平常的事情),要是隻能把竹簡拿在手上書寫的話,從左往右寫就有問題了。我們通常都是用右手寫字的,竹簡只能握在左手裡,這樣就只能從右往左寫了,要是從左往右寫就行不通了。因為如果從左往右寫,把左邊的字寫好之後,就得把左邊那部分竹簡捲起來握在左手裡,這樣就會弄花剛寫好的字。相反,從右往左寫的話,寫好一部分字之後,左手就將握在手中未寫字的竹簡展開一些,讓右手接著寫,這樣,寫好的字就懸在空中,就會自然晾乾而不會被弄花。這就是古人習慣於從右往左寫的根本原因。
由此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關注中國簡體字,下次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