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餘果123

    面向球網,將我方區域分成兩塊,即三米線前的前排,三米線後的後排。假設你站在在最中間面向網的位置,你的右手邊後面的位置被定義為1號位,正右手邊為二號位,你站的位置為3號位,你的左邊為四號位,左後邊三米線後為五號位,你正後邊為六號位。這麼解釋應該是最通俗易懂的,那麼現在約定的輪次中第一輪為二傳在一號位開始發球,二號位為主攻1,三號位為副攻1,,四號位為接應二傳,五號位為主攻2,六號位為副攻2,這裡一般情況下,副攻2即後排副攻是被自由人換下的,這就是現在定義的第一輪,也就是反輪。

    二傳在這個位置發完球后,對方一傳,二傳,進攻,把球打死,那麼這個輪次的半輪結束,接下來對方發球,輪次依然沒變,最常見的情況來說,採取雙主攻接一傳,我方的主攻1從二號位撤下來1號位站位接一傳,主攻2在五號位本位接一傳,副攻2即後排自由人替換的位置接一傳,其他人按各自的輪次站位,對方發球出手後,方能自由跑動,同時二傳插上到二三號中間待後排一傳人把球送到二傳頭上附近,二傳手開始傳球給攻手,然後攻手開始擊球進攻,本方得分後,這一輪次才算過去,對方得分繼續本輪站位。那麼這一輪次過去後,我方主攻1從2號位轉到一號位發球,其他位置個人也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進行下一輪比賽。對方發球,本方得分後,各位置又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位置,以此類推,這就是最通俗的輪次轉動。

    前面提到的第一輪反輪,可能很多初涉排球的球迷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這裡稍微解釋一下。現代排球都講究專位進攻,即主攻在四號位,接應在二號位進攻,副攻在三號位二號位跑動快速進攻,當然主攻和接應也是可以跑動起來進攻的……那麼這一輪次,正常情況下,對方發球後,二號位的隊員為主攻,四號位的隊員為接應二傳,她們都不在自己的本位進攻,這就是所謂的反輪。

    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兩種模式,一種是換位進攻,一種不換位進攻。先說不換位進攻,即對方發球過來後,主攻1在一號位接完一傳後,直接在二號位跑動進行攻擊,接應在四號位跑動進行攻擊,副攻依然在三號位跑動進攻,後排的主攻可以迅速撤位至六號位起跳進行後排進攻,俗稱後三進攻。再說說換位進攻,即主攻1在1號位接完一傳後,迅速跑動到四號位進行攻擊,接應在球發出後迅速跑到二號位進行攻擊,其他位置的跟不換位一樣。

    再說說反輪為什麼容易卡輪,即連續丟分的原因。不換位的情況下,一傳到位時還是比較容易渡輪,主攻可以在二號位跑動進行攻擊,接應可以在四號位跑動進攻,副攻也可以在三號位進攻,主攻2也可以打後排進攻,進攻點多,二傳選擇戰術也多,容易扯開攔網,所以渡輪比較容易。不到位時,副攻和後三進攻基本上被廢,主攻接應都不在自己最擅長的位置進攻,攻擊力打了折扣,打暴露性強攻的情況下容易被雙人或者三人攔網攔住或者有效撐起,從而造成卡輪。換位的情況下一傳到位也好打,四個攻擊點跑動起來,比較容易渡輪。

    不到位時,接應和主攻都大範圍跑動打調整強攻,很容易被雙人或者三人攔網攔住或者有效撐起,造成卡輪。這裡還有幾個名詞解釋一下,就是俗稱的大主攻小主攻,兩點副攻,三點副攻,接應在前排三輪時,前排三個攻擊點,俗稱前排三點攻,在後排時稱為前排兩點攻。那麼副攻和主攻都有三輪打前排兩點攻的情況,前排打兩輪兩點攻的主攻稱為大主攻,副攻稱為兩點副攻,打一輪前排兩點攻的的主攻稱為小主攻,副攻為三點副攻。要區分大小主攻和兩點三點副攻很簡單,就是靠接應站位的就是小主攻,三點副攻,靠二傳站位的就是大主攻,兩點副攻。稍微再說一下我朝女排的反輪情況,我朝女排採取的是四人一傳體系,相對來說選擇一傳的陣型比較活,反輪時一般為了保證前排的最強攻擊點不接一傳,而快速渡輪,大多數時候是換位的。即朱婷在二號位隱蔽站位,前排的曾春蕾在四號位下撤接一傳,五號位的張常寧正常站位,六號位的林麗右移動至一號位接一傳,一傳到位的情況下,前排的副攻可以打三號位的短平快,近體塊拉三,背快,背飛,等,曾春蕾可以打三四號位之間的加塞進攻,或者二三號位的交叉進攻,前排的朱婷可以從二號位迅速跑到四號位打平拉開或者衝進球,後排的張常寧也可以打後三進攻,到位情況下,一般不存在卡輪,不到位時,還有朱婷這個絕對強點可以打四號位的強攻,曾春蕾可以在二號位偶爾打一個兩個強攻,但重點進攻還是四號位的朱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月板三級撕裂,幹一點活就撕裂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