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國重器“中國天眼”FAST開出10萬年薪卻難覓駐地科研人才的新聞,同樣引發熱議。根據招聘啟事顯示,“天眼”共招聘24人,涉及資料處理、資料中心運營和通訊維護等崗位。最終卻僅招到半數,與預期相去甚遠。
回覆列表
-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
2 # 知識廚子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我理解天眼找人難的問題,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發展問題。
這是我們作為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所必須的,因為天眼的地理位置比較偏,而且屬於比較前沿的科學探索。這樣註定需要應聘人員需要耐得住寂寞,還能鍛煉出自己獨自忍受孤單的能力。
這樣需要付出接近與世隔絕勇氣和魄力,我相信對於普通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確實做不到這點,如果能做到這點,我覺得可能是接近聖人了。當然這是在目前的薪酬體系下,那麼引申出來我們的第二個問題。
第二、待遇問題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是這個道理,在天眼的實際物理環境下。讓一個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旦出來可能發現已經與現在社會脫節了。面對這樣的現狀,如果天眼團隊不能在待遇上給出足夠的吸引力,我相信註定不會有太多人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的。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還是會綜合考量後作出自己的選擇的。而且天眼自身屬於國家的前沿科技專案,只能靠國家輸血 ,不能自己造血,註定了他的薪酬體系毫無競爭力。所以我相信天眼也確實無法再待遇上給出讓人滿意的答案的。
身為在校學生回答一下。
身在北航,同學各個專業的都有,隨便挑出來一個學計算機的,碩士畢業,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工作都可以有20萬以上、將近30萬的年薪,有的還可以順帶解決北京戶口,如果去二三線城市,估計也能有20萬。就算是沒有碩士學歷、只是本科畢業,如果條件稍微好一點兒,在北上廣找個年收入十幾二十萬的工作也是不成問題的。
貴州的“天眼”當然是國之重器,所以不是說是個人都可以參加相關工作的,那肯定是要有高水平才行。但是高水平的人才在一二線城市可以輕鬆拿到兩倍、三倍的工資,為什麼要鑽到山溝裡呢?
有人總是要拿兩彈一星說事。說老一輩科學家奉獻一生,怎麼現在的年輕人受不了苦了?固然,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絕對沒得說,但是他們在的那個年代大家都苦,更何況雖然日子苦,但是生活上的事情他們一點兒不要操心:房子單位分配,子女上幼兒園有著落,所以就算日子清貧一點兒,好歹心理也平衡,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現在可倒好,房子沒得分配,子女幼兒園按照學區來,最後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字:錢。是,科學家們應該有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不圖回報,那賣房子的怎麼就這麼圖回報、跟我們伸手要錢呢?
另外,兩彈一星的時候,那真的是全國支援科學家,在最艱苦的三年困難時期,主持兩彈一星的聶榮臻元帥下令所有人節約出來口糧給研究人員吃,還去各大軍區要募捐、植園這些科學家——如果現在能有這樣的待遇,那我敢保證,會有無數科學家上刀山下火海了,可是實際上呢?
現在對相關的國有事業、企業單位管理還有嚴格,福利基本上都是可以算是沒有。所以十萬年薪,真的就是十萬年薪,沒有多少其他收入,就這麼個收入水平,山溝裡工作個三五年,出來的時候可以可能發現這三五十萬都不夠房價漲的,你說氣不氣人?那怎麼辦?重新鑽回去?那我們父母誰來贍養、結婚去哪兒結、子女教育怎麼辦?
既然是人,就要生活,生活都生活不下去了,怎麼安心搞科研?
所以說,我覺得在這種科研單位裡面,國家一定要重視人才,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人才既流血又流淚。比如說天眼,就招聘24個人,一個人一年多發幾萬塊錢,也多不了多少錢,這麼一個多少億投資的大專案,真的缺這點兒錢嗎?而且這些技術人才這麼高的學歷、又這麼辛苦地跑到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你說不值得嗎?其實說到底,還是對人才重視不夠。
再說了,對於絕大部分立志做科研的,都有心理準備,知道做科研肯定會在物質條件上稍微差一些,所以只要心理落差不太大,就肯定能夠接受。比如說外面能拿20萬的工資,你給15萬,我們絕對不計較。但是你直接腰斬來個10萬,那還是算了吧。
當然了,再艱苦的環境,肯定還是有人願意去的,這些人真的是中華的脊樑,但是人家願意去那是人家人格高尚,你給多少錢這是你的心意,總不能別人說不要錢,你就真的不給吧,你怎麼這麼客氣呢?
總之,希望每一個科研人員都受到國家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