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上善若水W
-
2 # 以史為鑑
不論是徐敬業還是李敬業,他們其實是一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大唐特別敬業(大誤^_^……)
那麼在古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更不論是祖上傳下來的姓氏了,如果不是面臨舉族滅亡、性命難保這樣的事情,很少有人原因改姓。但是為啥徐敬業又姓李了呢?其實這要從徐敬業祖上說起。
看過隋唐演義的人都知道,瓦崗寨有一個軍師名叫徐茂公,降唐後戰功赫赫,和李靖起名。
不同於演義上的軍師徐茂公,歷史上的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是唐代一代名將,後來還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世勣原來是李密麾下將領,李密降唐後只有徐世勣還想著他,李密麾下土地、百姓等資料本來徐世勣可以當做自己功勞獻給李淵,但是徐世勣依然先給李密,讓李密去獻給李淵。
李淵知道後,認為徐世勣這樣的臣子絕對是難得的賢臣、忠臣,於是賜姓為李,這是莫大的榮譽,於是徐世勣改稱李世勣,姓李了。
但是等到李世民稱帝后,因為李世勣的名字中有個“世”字,這和李世民重名了,於是為了避諱就改名“李勣”。
因為徐世勣一生歷經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功績顯赫,於是最後死的時候唐高宗李治都為之悲哭,還下令輟朝七日,又追封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又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
隨著唐高宗李治病逝,唐中宗李顯即位為帝,但是李顯只是個傀儡朝政大權都在武則天手中。而武則天沒過多久就廢了李顯,另立李旦為帝,這就是唐睿宗。
李敬業這個時候因為被貶官而心懷不滿,和同樣被貶官的弟弟李敬猷,還有魏思溫、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就是他)等人準備以匡扶中宗李顯復位,恢復李唐正統為藉口起兵造反。
李敬業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領揚州大都督。魏斯溫勸李敬業既然是準備匡扶李顯,就應該直接向洛陽進軍,這樣天下對李唐有感情的人就會馬上起兵支援你,大事可成。
但是李敬業被忽悠說金陵有天子氣,李敬業決定固守金陵。結果天下人一看,哦,原來李敬業不是真的想恢復李唐正統,就是自己相當皇帝啊。於是也沒人去幫他了。
武則天后來派遣大軍,雖然李敬業還打的有聲有色,但是大勢已經在武則天這邊了。
武則天命令把李敬業打為反賊,並且把英國公李勣的所有榮譽全部革除,並且開墳劈棺,收回李唐王朝賜予李勣、李敬業一家的李姓,恢復其徐姓。
後來恢復原名的徐敬業和弟弟徐敬猷還有駱賓王在逃跑時全部被追殺斬首。
所以說,李敬業就是徐敬業,這倆個名字其實是一個人。但是叫李敬業的時候一般是造反前,還是李唐官員的時候。如果叫他為徐敬業,那就是已經被武則天打為反賊,革除賜予國姓榮譽之後的時候了。
回覆列表
徐敬業,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賜姓李,史稱李敬業,是唐朝武則天時期公元684年揚州叛亂的主謀,出生年月不詳,逝於公元684年,是在叛亂中被部將所殺。
徐敬業為什麼叫李敬業,要從徐敬業的祖父李績說起,李績是唐朝開國功勳,原名徐世績,因為為唐朝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李世民封為英國公,當時與另一位名將李靖並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而被李淵賜姓李,後來為了避諱李世民的名諱,而改名為李績,於是他的後代就都姓李了,他的兒子是李震,後來早亡,直接由孫子徐敬業承襲了爵位英國公。
徐敬業在公元683年發動了揚州叛亂,他起兵討伐武則天,指責武則天擅權越禮,禍亂李氏江山,他要匡復李氏政權,還讓駱賓王寫下了那篇千古流傳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徐敬業的叛亂得到了很多對武氏不滿的人的響應,一時紛紛投奔,徐敬業的反武大軍擴充套件到了十萬人之巨,但是朝廷聽聞揚州叛亂後,反應迅速,武則天命令李孝逸領兵三十萬前往鎮壓,中途又派大將軍黑齒常之鎮壓,徐敬業在失去先機後,一錯再錯,步入死衚衕,江南大決戰後,被部下砍下頭顱投誠,武則天也下令將徐敬業的李氏賜姓除去,並把徐敬業的祖墳平了,以示懲處。李敬業又叫回徐敬業了。
徐敬業為什麼叫李敬業,是因為祖上的功績,而被唐朝開國皇帝賜了國姓李,完全是承蒙祖蔭庇護,而徐敬業又因起兵反叛,失去了功名,被武則天革去賜姓李,真是世事無常,功名利祿皆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