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司州牧

    魏國能夠從一個普通的大夫封地,逐漸變成雄踞一方的諸侯,期間共歷時259年『從晉頃公元年(即公元前662年)——晉烈公十九年(即公元前403)』。我把這個過程大概分成了四個階段。下面我將一一闡述。[注:本文所有引述史料均來自《史記》中的《周本紀》,《晉世家》,《魏世家》,《趙世家》]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所闡述的事情之所以發生的大背景,即:昭公卒而六卿強,公室卑。下面將要請出魏國的第一位主人公:魏獻子。獻乃諡號,而不知其名。他是第一階段的重要人物。

    第一階段:六卿滅晉宗(六卿為:智,範,中行,韓,趙,魏)。這件事發生在晉頃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50年。此事《魏世家》記載的比較隱晦,只是記載說: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獻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範獻子併為晉卿。但事實真的是因為晉國宗室之間的矛盾不合而導致其自取滅亡麼?顯然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晉世家》是這麼記載的:十二年,晉之宗家祁傒孫,叔向子相惡於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盡滅其族,而分其邑為十縣,各令其子為大夫。晉益弱,六卿皆大〗。沒錯,晉國宗室內部出了隔閡矛盾,六卿藉機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正義”之事壯大自己的力量。這是晉滅亡而魏轉強的第一步。這一階段主要有魏獻子來完成。

    第二階段:四卿滅兩姓(智,韓,趙,魏四卿;範,中行兩姓)。這件事主要有魏獻子的繼任者魏侈來完成。而這個時候就算轉入到了六卿內部的矛盾。而事情的起因是由於範與中行兩姓作亂,最終的結果是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兩姓在四卿以及晉公室的輪番打擊下落敗,並在定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26年)逃到齊國。到了晉出公十七年(前594年),四卿索性以智伯為首,私自將範,中行兩姓的土地瓜分,這種目無君上的行為也引起了晉出公極大的憤慨與不滿。怒不可遏的他雖然深知公室衰微無法與四卿對抗,但還是決定借用外部勢力給四卿瞧以顏色。《晉世家》是這樣記載這件事的: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哀公作為一個傀儡即位,晉國大權完全被智伯掌握。《晉世家》記載道:當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晉哀公不得由所制。智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這個時候智伯已經成了晉國實際的控制者,再加上勢力最強大不免就目中無人,欺壓另外三家,這就最終導致了第三個階段的發生。

    三:滅智伯。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94年,即晉哀公四年,這時魏國的當家人叫做魏桓子。是魏侈的孫子。而這件事最詳細的記載在《趙世家》。裡面是這樣說的:……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辱。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三國攻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禮益慢……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於韓,魏。韓,魏與合謀,以三月丙戌,三國反而滅智氏,共分其地……智伯雖強但是自取滅亡,已予之地又強行要回,韓,魏迫於其威而給之,心必怨懼。其雖出兵與之伐趙,心亦恨焉。三姓俱弱而智氏獨強,對三姓而言皆為壞事,與其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最後被其一一翦滅,不如三弱合一共滅智氏以圖存。所以,某種程度上是趙襄子以其過人的膽略為三國後來稱雄奠定了基礎。

    四:獲封諸侯。幽公十五年,魏文侯即位。十八年文侯率兵誅晉亂而立烈公,這是後話。在智氏一族被三國鏟滅後,晉國的政權完全被三家所控制。三家之間也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這對三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暫時的,都能接受的結果。到了這個時候晉國實際已經名存實亡。《晉世家》記載當時的情況是: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有絳,曲沃,餘皆入三晉。……烈公十九年(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直到此時三國才真正被“中央政府”所承認,被周圍各國所認同,接納。

    五:尾聲。晉國猶如殘陽般又苟存了數十年,至靜公二年,魏武侯再也容不下這個已經快要死去的大家長,於是聯合韓哀侯,趙敬侯發兵滅晉而三分其地,廢靜公為庶人,晉國自此絕祀。五年後,魏國稱王,時君為惠王魏罃。

    魏惠王

    從公元前662年至前403年,魏國經過數代君主的辛苦經營終於得到天翻地覆的轉變,並不斷壯大勢力進入戰國時代,迎接屬於他們的,名叫“戰國七雄”的無上榮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媒體運營的工具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