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產第一艘航空母艦978

    做一個善於學習的修行人,必須要做到四個字:

    謙卑、恭敬!

    學道修行有兩大難:一是發菩提心難,二是如法修證難。

    菩提心是成佛之本,若是發不起菩提心來,根本就談不上修行。通常,世間人都有各自的優點,例如,有的人天賦聰慧,有的人博才多學,有的人出生富貴,有的人多才多藝,有的人境界不凡(指世間禪的安樂境界)。因為有這樣一些資本,往往很容易使人起傲慢心。作為一個學道修行人,這種傲慢心是最大的業障,見聞佛法,會障礙菩提種子起現行,使自己發不起菩提心來,這是最要命的一件事。這是發菩提心難,病根在於缺乏謙卑之心,缺乏對佛法的恭敬之心。

    發了菩提心後,還應依止明師修正知見,依明師的教誨如法修證佛法。由於聖道的修學需要修恆順眾生之德,在示範修行中的明師,生活境界肯定不如聞法的人,所以,有些發了菩提心的人,往往會瞧不起明師,不肯接受明師的言教,這就無法建立起正知正見來。沒有正知正見,你如何能如法修證佛法?這是如法修證難,病根也是缺乏謙卑之心,缺乏對佛法的恭敬之心。

    這是世間學道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修行人,學道修行一輩子,也難以成就的兩大主要原因。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學道修行,無論是修學哪一個教、哪一個宗派,都要經歷一個悟道開智慧的過程。明師指的就是已經修行悟道的人。能否修行悟道,與禪定功夫的淺深,沒有任何關係。一般的學道修行人往往都以為,只有修習禪定方能悟道開智慧,這個知見是錯誤的。世間學道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修行人,很多都有禪定境界和神通,有哪一個悟道開智慧了?一個也沒有!

    悟道開智慧是一種什麼境界?

    聖教經典中的每一句經文,都含藏著甚深的密意,這個密意是離文字相的。悟道開智慧的人一定能夠勘破經文的密意,並能融會貫通各種不同的經典,這是悟道後說法教化眾生的最大資本,叫般若智慧。

    佛法重智慧,不重禪定和神通。

    往往有這樣一些人,以為修行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解脫煩惱嗎?我有禪定的功夫,甚至入了四空定,已經證得虛空粉碎,沒有煩惱了,為什麼一定要去求能夠看懂佛經?其實,尚未修行悟道而有四禪八定的境界,不是落入小人法就是落入魔道!

    所以,學道修行人要想今生的修行有真實的成就,必須要放下傲慢之心,學會謙卑待人,恭敬一切。

    [註釋]

    小人法:是指小乘的次第法和大乘菩薩道分證法中三賢位的修行方法。小乘的次第法只能證須陀桓、斯陀含和阿那含三個次第果,不能即身了生死出三界,只有證得阿羅漢果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大乘三賢位的修行方法,只能證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個小果,不能真正入菩薩心地法門,入菩薩心地法門須初地以上。

  • 2 # 金剛一樣的堡壘

    學習,是一種修行。從我們眼睛裡形成這個世界最初的樣子,這場修行便已開始,從此一切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經歷,都是修行的具體形式,在這場修行裡,我們走向人生暮年。在人生這場亦苦亦歡亦平淡的漫長修行,每個人如同一顆種子破土而出,從此經歷著漫長的歲月。而學習,就像是地底下勇猛有力的根鬚,汲取著大地的營養和水分,終於使得種子長成了與藍天白雲日日相見的蒼天大樹。

    在許多時候,學習是一個茫茫然不知所往的過程,可結果總是水到渠成,如同那山澗的蜿蜒曲折,在未知中兜兜轉轉許久許久,直到匯入江河,懷有的一灣襟懷坦白,才終於找到了,流浪一生的答案。

    學習是一件應該終身堅持的事情,但並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學習,也並不是人人都愛學習。那麼,如何做一個善於學習的修行人呢?

    1: 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必須除去一種固定的觀念,有必要把自己過去的習慣,試著也改變自己一下,學習也會隨著改變的。

    2: 學習了知識,就要努力地不斷地實習,演練它。這樣才會感到學習的重要,也就有了興趣了。

    3: 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才能透過學習,成為一位成功者。這也要多同身這肯學習的人學習。

    4: 透過不斷的與人交流,來增加自己的知識,改變自己的不足。正所謂三人行,必有師者。

    5: 學習本是艱難的,但要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習才可能堅持下去,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是一場修行

    不見大地 ,不知道自己的渺小;

    不見汪洋,不知道自己的膚淺;

    不見高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修行路上,努力前行!

  • 3 # 聽雨2472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使人明理。要做到,篤學,秉勤奮博學。客觀,必求真務實。明理,不譁眾取寵。端行,要言行一致。樸素,應大道至簡。美文,至賞心閱目。守德,做良心文章,修道德好人!

  • 4 # 使用者和言悅色

    修心就要時刻檢討自己的缺點錯誤。用戒定慧去貪嗔痴三毒。修菩薩的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傉,精進,禪定,般若。

    佈施有財物佈施,無畏佈施和法佈施,其中法佈施最大。

    持戒:止惡防非。

    忍傉是生忍和無生法忍。

    精進是立信願行,有顯著的精進,不懈怡。

    禪定是內不住相,外不動心。

    般若就是智慧,分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實相無相。

  • 5 # 快樂的遠山Kw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佛的啥?學佛的“舍”、釋迦牟尼佛本來皇位的繼承人、為尋找解脫之道捨棄皇帝不做、六年苦行、日中一餐、樹下一宿、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悟道成佛。你我俗眾凡夫不“舍”反收、收一身的物慾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佛成佛的第一句話:“奇哉怪哉眾生本來成佛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成佛就那樣簡單、佛告訴你非常明白、你本來是“佛”、你把那妄想、分別、執著去掉了不就成佛了嗎!阿彌陀佛!

  • 6 # 山神001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和秉性。圍棋人工智慧阿爾法狗證明,人類智慧遠低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離客觀真諦"道“尚有天壤之別。

    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端正的小學生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方方面面。切忌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心態存在。

    我們需要向老師學,需要向書本學,也需要向生活實踐學,向萬事萬物學。更需要悟。有領悟能力,並悟出指導生活的觀點來,才是學習的目的。

    我們更需要重視"行”。修行修行,要一邊修一邊行,要在社會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思想的正確性,要在具體的勞動和付出中,收穫自己的勞動果實。般若智慧是支援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過日子的。

    其實,安安生生過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修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態好的老人和心態差的老人生活狀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