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經常線上

    你為什麼要問這個讓我傷心的問題?我自己都沒安全感,寶寶哪來安全感?每天一睜眼就是要還賬。車貸房貸老婆貸…滿大街都是有毒有害的空氣汙染,pm2.5。每個月電費水費燃氣費…電話寬頻加油錢。!!哪來的安全感咯?

  • 2 # 育兒知識分享

    1、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誰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說: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誰!對這句話,大家不是很理解,因為她們素來沒有嚇唬過孩子——在一個不用“如果不聽話,大老狼會把你叼走”、“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嚇唬孩子早成為基本常識的年代,相信現在沒有人這樣做了,但孩子們為什麼仍然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咱倆太愛孩子了。

    “愛”怎麼會致使孩子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心理不成熟的咱倆,會將自己的“愛”及“保重”透過表情和言語一覽無餘地表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瞬,就會哎喲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瞬,就會噢地驚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為是給別人照看寶貝,心理非常有側壓力,為了告訴自己、也告訴寶貝的父母,就會將這種一驚一乍的行為表現得更為言過其實。

    2、和諧的家庭氣氛會給予孩子安全感

    當孩子經常處於父母發話不合或是肢體衝突的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大驚失色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相差我?是因為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故而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代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迴轉的觀念。故而,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3、更多的深情陪伴能給予孩子安全感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託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而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鑄就了。

    具有安全感的人易感到自己是被人喜歡、被人接受,從旁人處感到溫暖和熱情;感到歸屬,感到是部落中的一員;對旁人抱信任、寬容、友好、熱情的態度;傾向於滿足;開朗,表現出客體主導、問題主導、世界主導傾向,而不是本人中傾向,本人接納,本人寬容;為問題的解決而爭取少不得的力量,關注問題而不是關注於對旁人的統治;雷打不動、積極,有良好的本人估量;以切實的態度來面對現實;知疼著熱社會,合作、善意,富於自尊心。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人千里,不被接受,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種族歧視;感到孤獨、被遺忘、被遺棄;經常感到威脅、危險和焦慮;對旁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反目為仇、你死我活的態度;想不開傾向;總傾向於不滿足;表現出強迫性內省傾向,病態自責,本人過敏;死有餘辜和羞怯感,本人申討傾向,甚至尋短見傾向;不停息地為更安全而拼命,表現出各種神經質傾向、自衛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

    1、安全感缺乏表現一:暴躁

    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非常暴躁,這體現在和塘邊小夥伴的玩耍中。是因為安全感缺乏他們會稍一不順就對塘邊的夥伴拳腳相加,很易於和小夥伴發生淫威衝突。在這種情況下會顯得有點不聽勸告,如果這個時候有大人勸告他們會把反目為仇轉移在大人身上,是因為軀體上敞亮打不過大人,他們往往會選擇哭鬧的方式讓大人無所適從。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全部免費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 3 # 莫依小西

    寶寶的安全感就是這樣被破壞的!

    前段時間由於婆婆生病無法帶孩子,於是造成工作和家庭無法兼顧的局面,迫於無奈我只能將2歲的女兒送到千里之外的父母家,讓母親幫忙照看。女兒和母親並不熟悉,儘管平時會經常打影片電話,但是實際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雖然心疼但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週末我將女兒送回老家,又馬不停蹄的坐車趕回工作地,期間我沒有跟女兒進行道別,甚至沒有告訴她就偷偷的離開了,直到現在我每次想到女兒回過神兒來發現媽媽已經離開,從不相信到失望再到害怕的神情,心就會揪在一起,這也是母親後來在電話中對我的描述。母親說,我應該跟她道別,儘管她只有2歲,但是她能聽得懂,心理落差就不會那麼大,起碼不會有那種突然被拋棄的恐懼感。

    由於我的離開,女兒情緒崩潰了好久,尤其是晚上要折騰到很晚才能入睡,期間微小的響動都能將她驚醒,這樣持續了幾天女兒大概是習慣了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日子,變得乖巧懂事,有時候甚至會模仿大人去說話。由於擔心女兒見到我後哭鬧,我整整22天沒有跟女兒影片甚至講話,只是偶爾會有母親發來的影片和報平安的語音,影片中女兒玩的很開心,心裡不由得發酸,看來孩子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強。直到一個月後,我將女兒接回到自己身邊才徹底改變了我對整個事情的看法,女兒長高了,也變瘦了,但是讓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女兒眼中的“星星”不在了,女兒第一眼看到我,沒有崩潰大哭也沒有欣喜若狂,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媽媽,抱抱我”當時眼淚就在眼眶中打轉,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小時候被寄養在舅舅家的經歷,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時至今日依然悲不自勝,無法釋懷,女兒又何嘗不是經歷了同樣的遭遇呢?

    後來不經意間讀到一些文章,關於父母與孩子短暫分離的案例,其中一段話不禁讓我感到脊背發涼,“三歲以內的孩子與父母分離超過兩週以上,或許會對小孩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創傷,這種創傷或許是無法完全恢復的”,而且在後來的相處中也確實驗證了上面的結論,我的女兒會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抱著我的脖子,一旦分開就會哭鬧,即便是在睡夢中;相比之前的活潑可愛變成了易怒和無理取鬧;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變成了“我的爸爸呢?我的媽媽呢?我找不到媽媽了”等等,我意識到之前的開心玩耍和乖巧懂事並不是女兒的適應能力強,而是女兒意識到自己的靠山不在,沒有了以往的底氣。透過這件事情我也真正意識到,女兒的安全感確實受到了破壞,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出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及時的修復,女兒並沒有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現在距離短暫分離已經過去四個月,那個活潑可愛眼睛裡充滿星星的小朋友又回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綜藝《演員的品格》的定製劇《未來的秘密》,定製劇會是風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