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0
回覆列表
  • 1 # 洪範書齋

    純粹的陰陽家是先秦的學術流派。集大成者是鄒衍。與道家的異同是:他們主講陰陽五行數術(術古代就是學之義)即是一門說陰陽五行運算的數學。

    上古道家也說陰陽比方道德經就又天地萬物“負陰抱陽”論。但道家更多的是說哲思。具鬼神莫測的精義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借天道實則論人道的偉大鉅著。

    然則,西漢武帝之後,純粹的陰陽五行數學家消失,其因為是眾人熟知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故。但漢武帝的爺、父輩的文帝、景帝是以依“黃老之學”發績,文景之治仗老莊的學問,使中國有史以來首次成為當的世界第一,不論人口、生產總值、軍事、文藝在這個時期是世界各國之中的一哥,是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

    這個也使得漢武帝反擊強悍匈奴墊定堅實基石,所以有鑑於此,漢武帝在罷黜百家時未黜道家,反而道家得以壯大,為什麼?因為很多的上古先秦諸流為了生存,都併入了道門,陰陽家亦如是。

    由此後世承傳了上古道家根源的道教本身就很多陰陽五行數術的學問。至今,陰陽學問最常見於道教,已經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環。

    然則可能很多人不知的就是,除道家(教)外,論陰陽學問最多的就是儒家,不是嗎!儒典六經之首的易經就是本論盡陰陽的大經典了。

  • 2 # 尼古拉斯憶心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祕化,“深觀陰陽訊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聯絡則在於,象中國所有可以持續流傳下來的文化一樣,道家有吸收融合陰陽家的 某些看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矛盾的觀點來解釋世界。陰陽家,顧名思義,其眾人將世界的解釋歸結為陰陽二字,其他諸多事物皆是陰陽的變化,相對獨立而又統一的陰、陽二相成為世界的根本,和解釋世界的歸結點。而道家,則是以統一和飄渺的道作為世界的根本和起點,並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包容了陰陽家理論的合理性,並做出前和後的突破,使得道家的理論遠遠高明於陰陽家。

  • 3 # 待曉兒

    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和“道家”聽起來有點像,但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學派。

    雖有關聯,但分歧也比較明顯。實際上諸子時代的百家爭鳴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是互相融合的過程,所以很多學說看起來有相似的地方。

    陰陽家:以“陰陽”、“五行”入“世理”

    陰陽家起源比較晚,要到戰國末期才初露端倪,主要學說分兩個,一個為“陰陽說”,另一個為“五行說”。

    所以,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

    陰陽家所流傳下來的著作幾乎都散軼了,但從其他類別的典籍上所提及到的情況來看,它是屬於著作比較豐富的一個學派。

    從陰陽家的行事方式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是受到了道家學說很大的影響,其敘述有莊子“汪洋恣意”的影子。

    但是它所走出的道路和道家不同,它是從大的玄理中悟出生活裡的小道理,並運用於實踐之中。

    所以,這個學派在“陰陽”等學說上並不是一味地談玄,而是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其創始人比較出名的就是鄒衍,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五德終始”和“大九州”就是他的代表觀點。

    陰陽家比較關注社會問題,而不是世界起源,它所運用的陰陽重點在於對社會發展趨勢的闡釋以及整改社會弊病的方法。只不過藉著陰陽、五行的外衣來施行。

    這種學說其實有點怪異,今天來看有點牽強附會的意思,世界構成及發展這種自然物質和人文、社會雖然有共同特點,但如此捏合在一起確實也是不太科學。

    陰陽家其實更像儒家,只不過它的手段曲折,通過“談天事”的方式來說明社會一定要節儉、要仁義,說這些都是世界執行的規律。

    如果抽象出來,陰陽家是先體悟出一個共性的道理,然後用這種道理來指導生活實踐,它要比道家更為具體一些。

    而陰陽家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一次機會是在漢代,為了解決漢代政權的正統地位,這一學說有過一次努力,所運用的理論是其“五行說”。

    秦亡之後,劉邦建立了漢朝,在現在看來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但在當時遇到了問題。

    劉邦之前所有帝王,包括天子和諸侯皆為貴族,到了劉邦這裡,非貴族的人卻當上了皇帝,成為了最大的貴族。

    這打破了當時的成例,自然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就會對貴族的固有地位產生衝擊。

    在皇權領域裡,這個問題被稱為“帝王合法性”,而在國家層面上來說,這涉及到“正統”地位的確立。

    即,漢代能不能成為一個正統王朝。

    陰陽家將“五行”學說和朝代更迭聯絡起來,曾創造出了“五德終始”的說法,後世繼承者用此來解決漢代正統問題。

    鄒衍曾經推算,黃帝為土德,那麼夏商周依次就是木德、金德和火德,周之後是秦,那麼秦就為水德。

    劉邦本來也認為自己是水德,“北畤待我而起”,北方屬水,服飾尚黑。但是張蒼卻認為漢應該是火德,因為劉邦當時宣傳的是自己為“赤帝子”,斬白蛇起義。

    而秦朝暴虐無道,不能算在“無德”之中,所以漢朝所承繼的是周的火德。所以雖然服飾尚黑,但旗幟上卻有紅色。

    漢朝的花飾多為黑紅,與此有關。

    但是秦朝畢竟也是一個正統王朝,不能不算,於是有人提出漢朝既不是火德也不是水德,而是克秦的土德。

    這種說法也有人提出反對,認為“五德終始”不是相剋關係,而是相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正因為秦朝是水德,順序不對,所以才短命而亡,正該漢朝火德出世。

    這一系列爭端到了漢朝滅亡都沒有爭出一個結果來,但也能看出陰陽家在這一方面的努力。

    道家:以“自然”、“無為”談治國

    很多人認為道家學說比較“玄”,更像是對世界本質的闡發,其實不是,道家作為諸子百家中的一個,也是宣揚其治國理念的學說。

    道家的治國思想主要是“無為”,是和儒家、法家等相對立的一種方法。

    道家的陰陽觀念和陰陽家不同,它更注重事物在對立中存在的辯證,有高才有低,有上才有下,所以因為將“德”作為推崇的品質,那麼一定是因為有“失德”的現象存在。

    所以,道家的陰陽觀念很多時候並不是用來支援自身理論的,而是用這樣的論證方式來證明如何治國。

    道家認為,當人們覺得某一件事情是好的,那麼就說明這個世上已經出現了壞的事情。

    這就是:

    天下皆之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所以,統治者如果想要達到聖人一般的統治,那麼就需要讓百姓將善行、善事當做本能來行動,而不是大力提倡。

    它要求的是讓治下百姓迴歸到一種原始的狀態,而具體做法就是所謂的“愚民”。

    道家的“愚民”隨便不像法家那麼殘酷,它認為只要治下人民得到滿足,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更好的生活,那麼自然就不會產生比較的心理,也就不會去“爭”。

    在一個範圍內,所有人的生活其實相差並不大,人民不羨慕其他人的生活,同樣也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有多麼糟糕,這樣一來,小國寡民的社會就會變得穩固,國家也便更為安定。

    而“無為”的思路並不是說國傢什麼也不做,而是順其自然地引導人民。

    比如說,青銅所制的農具終將被鐵犁牛耕所取代,道家並不是要讓人們全都退回使用青銅農具的年代裡,而是在所有範圍內普及鐵犁牛耕,讓人們重新回到一個平均線上。

    這一學派並不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而是在適當的時機來進行調整。

    但是,它也絕不會主動地去幫助那些處於劣勢地位的人,這在其思想中也是有明確表述的。

    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那樣,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道家也認為如果認為過多地干預百姓生活,那麼會使得他們產生依賴意識,對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

    所以,道家所倡導的“聖人”不是儒家那種心繫蒼生的聖人,而是“與天地合其德”的聖人,不能有“仁”的思想,只需要在社會變革的時候出把力,剩下的交給民眾自己去發展。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陰陽家和道家是兩個區別很大的學說。

    陰陽家雖然和道家有很多承繼的思想觀念,但更為注重入世,想要通過他們的統治來主動地改變社會;

    而道家認為,統治者可以在合適的時候給予社會變革的助力,但最好還是以“自然”、“無為”的方式來過渡,是一種被動地接受。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

  • 4 # 靜一號普洱茶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中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訊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巨集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陰陽家",屬於道家支派,史學家一般以齊中國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

    陰陽家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道家"陰陽說"和"五行說"。

    "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這和道家創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構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陽,陽生陰,陰陽生八卦,太極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相同。

    "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不斷迴圈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念。研究陰陽五行說,能從天體的執行的計算來制訂曆法,掌握世間永珍。到後來,發展出專門研究天體執行規律的"天文家"、研究曆法的"歷數家"後與"五行家"相結合。

    春秋時期,老子 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李約瑟說:"中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

    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這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從此成為古往今來治國治家的至尊寶術。以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等等為主要代表,主張"無為、璞樸、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雖有經典著作,可思想並不圈囿(quānyòu)於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總結、發展、著典籍為主要路徑,每一次思想的跳躍都經歷了極其長時間的眾人積累,這也再一次的凸顯了道家的生命力。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功成身退),在歷史長河中每當災世來臨之時,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氣挑戰災難亂源,誅邪衛道,撥亂反正,也因此激盪出眾多膾炙人口的傳奇篇章。

    鶡冠子也在教育龐暖之時,將一位道家學者的基本修行方向羅列了出來,他稱之為九道,分別是"「一曰道德,二曰陰陽,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藝,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處兵。」"缺一不可,只能多不可以少,能成為道家的人必須是全面的人才。

    道因應無方,惟變所適。史公司馬談在《論六家旨要》所論。道家"與時遷移,應物變化"、"虛無為本,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因時為業"、"時變是守"。故太史公突出強調"變"。這得益於道家所具有的職業優勢和深厚的知識背景。道家出自史官,在古代,史官的職責主要為觀察星象、制定曆法、管理王室典籍和收藏檔案,掌管著華夏部落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所有官方所擁有的珍貴典籍,故其為通曉當時一切知識部門的偉大學者。

  • 5 # 頭家說史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其所長也。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他們核心的內容是“陰陽五行”,講究順天道而為,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他們講究天文曆法,根據天象去觀察世事的變化,會有很多禁忌。古陰陽家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相結合,搭建了一個巨集大的宇宙觀,嘗試用一些自然現象去解釋事物因果關係。陰陽家多以夜觀天象或占卜來“審時度勢”。

    道家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核心是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老子通過對先賢學習,總結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的理論。這也是中國古代主流思想之一,對後世的哲學、科技、藝術、文學、音樂、養生、宗教等有著深遠的影響。提倡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治國、經濟、軍事策略。以道執行的原理切入,提出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

     

    綜合來講,陰陽家是通過了解自然規律,然後再利用陰陽五行學來改變一些事情,從而做到趨利避害。而道家講的是順應自然,追求無為。陰陽家講究技能學以致用,講究術術精通(於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風就以精通命理推算),而道家追求無我無為,與自然一體,與天地同壽!

  • 6 # 白秋涼談

    古代陰陽家與道家有何不同?

    1、道家和陰陽家從思想理論上的不同之處是: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巨集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而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所以在這方面不同之處的是――道家以道來解釋宇宙、自然、世間萬物的規律(這裡面是包涵陰陽五行的)。而陰陽家卻是以自古以來的數術和陰陽五行來解釋

    2、從兩派的誕生來看,陰陽家出現的比較晚,是戰國時期,是道家了一種分支,代表人物是鄒衍、鄒奭。而道家出現的比較早,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伏羲神農。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從此成為古往今來治國治家的至尊寶術。以黃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等等為主要代表!

    3、在對社會和後世的貢獻上來講,陰陽家主要是天文地理上。而道家影響廣泛,在政治體制、軍事、文化、音樂、科技、藝術、武術、醫療、養生上都有很大的影響!也是文化輸出的主要體系!

  • 7 # 正史漫談

    兩者有關聯,不過也有明顯的區別。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裡有過大致的比較。

    首先,道家借鑑了陰陽家的理論

    陰陽家對中國古代思想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提出“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

    四時——春夏秋冬;

    八位——八卦之位,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十二度——古代為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把黃赤道帶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度,也稱十二次;

    二十四節,即二十四節氣,這個大家都熟悉。

    陰陽家思想的正式出現,晚於道家,其借鑑了《老子》等道家著作的思想,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更加完善、系統的理論,反過來又被戰國時的道家採納:

    道家......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可以這麼理解:道家是集各家之所長,以陰陽家的理論為基礎,還廣泛汲取了儒、墨、名、法等各派的精髓。

    因此道家與陰陽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對待自然規律的態度。

    陰陽家主張“畏懼”,道家追求“順勢而為”

    “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

    陰陽家認為,四時、八位、十二度和二十四節氣都有一系列顏嚴肅的規則,什麼時候適合幹什麼、忌諱做何事,都有很嚴格的規定,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在古人看來,陰陽家“使人受束縛而多所畏懼”,過於強調對規律的順從,實際上是對人的束縛。

    而道家則積極得多:

    “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道家使人精神專一,行動合乎無形之“道”,使萬物豐足。

    “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隨著時勢的發展而發展,順應事物的變化,樹立良好風俗,應用於人事,無不適宜,意旨簡約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

    一言一概之:陰陽家過於強調對自然規律的順從,是純粹的“無為”;而道家既主張“無為”,也主張有為,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具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

  • 8 # 青衣道人446

    陰陽家與道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許多著名的道家人物也是陰陽家。陰陽家創始人鬼谷子被道教奉為王禪老祖。先秦的道家人物確實重道不重術,但不能說無術,只是不重術。如老子所說無為而治,其實也是一種治術。而縱橫家更側重術,而於道重視不夠,缺乏理論基石。兩者後來結合也是必然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為張良之後,張良從術層面講就是縱橫家,後期從赤松子遊,從道層面講也就是道家。這樣說,縱橫學的理論臣作《鬼谷子》都是道家陶弘景道長整理而成。在下就是學道而修縱橫術的。不知回答是否滿意[作揖]

  • 9 # 食傷生財

    一、首先講講陰陽家:

    陰陽家,屬於道家支派,東周齊國 人鄒衍(騶衍)、騶奭為創始人。

    陰陽家是研究陰陽理論和五行理論的。

    1、何為陰陽:

    陰陽其實為哲學概念,具體指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所以世界萬物分陰陽。

    例如: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活人生活的世界為陽間,那麼死人生活的世界為什麼呢? 後來演變為萬事萬物皆分陰陽例如,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等。

    事物的發展過程陰陽要平衡,例如家庭裡面,陰盛陽衰,家庭就不太正常,妻子看不起男人,男人過的相對窩囊,就容易出問題;如果男人過於霸道,女人挨打受罵,同樣過的悲慘。

    現代高科技方面,陰陽被演變成了二進位制,0為陰,1為陽。

    中醫角度上看,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中醫養生之道,調理身體的理論裡面陰陽理論是其核心理論。

    2、何為五行2.1五行的概念:

    古人把世間萬物分為五個屬性,例如江河湖泊為水,樹木花草為木,金石礦產為金,生育萬物的土壤就是土,熱性的東西以及明火通常稱為火。

    2.2五行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很多文化都和五行有關,例如《封神演義》中各路神像們很多都會五遁,就是在土裡行走,火裡行走,樹裡藏身,水裡隱藏等。

    含有中醫的五臟具有五行的屬性,例如心為火,肺主金,腎主水,肝主木,脾主土。

    古代的十天干,十地支也分五行,例如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寅卯辰為木,巳午未為火,申酉戌為金,亥子醜為水等。

    五行也分陰陽,例如陽木指樹木,陰木為花草;陽水為江河湖泊之水,陰水為山泉小溪及花露之水;陽金為鍛造之金,陰金為小刀,各種金屬道具;陽火為熊熊大火,陰火蠟燭之火;陽土為廣闊沃野,陰土為花盆之土。

    2.3五行生剋理論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這個理論也是命理和中醫的主要理論。

    3、陰陽五行的作用:3.1、誕生了中醫

    因為中醫的基礎理論就是陰陽五行理論,根據人體臟腑的陰陽平衡,五行平和給人開方子。

    3.2、誕生了各種算命術

    例如八字算命,把人出生的時間,排成天干地支,根據天干地支的五行陰陽屬性算健康,算婚姻,算工作,算財運等。

    3.3天文的影響

    天文學家們,根據陰陽執行規律,建立了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和曆法。

    總結:陰陽五行理論說起來簡單,但是裡面孕育了巨大的知識和影響力,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基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詳談,包括命理,周易,黃帝內經等等。

    二、說說道家:

    道家的範圍很廣大,陰陽家的理論屬於道家理論的一部分。

    道家對現在的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有深遠的影響。

    道家的代表人物:黃帝、老子、列子、莊子、鬼谷子。

    道家作品包括:《老子》、《莊子》外,還有《黃帝內經》、《文子》、《列子》、《管子》、《鶡冠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易經》等。

    主要學派有,東周時期的老莊學派,黃老之學,楊朱之學,道教之學,新道家。

    不同的學派在不同的時期產生不同的影響,東周時期道家的思想根據歷史發展的規律並沒有受到統治階級的青睞,然而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之前採用了黃老之學,與民休養生息,漢初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整個封建社會道家煉丹術橫行,成為人民追求長命百歲的首選,現在中醫裡面也有大量的道家養生術。總而言之道家的思想對當今的社會意識形態有巨大的影響。

  • 10 # 零度Military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陰陽家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朝和隋朝有什麼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