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如明鏡臺10
-
2 # az2777
首先,劉邦給張良的待遇並不低,相反非常高,封萬戶侯,居功臣榜第二名,僅次於曹參(10400戶),高於蕭何(8000戶)。
其次,韓信作大死是一直以來積累的,不是某一兩次的錯誤,皇帝不怕你要名利,怕你要權,韓信還強要,想不死也難。
-
3 # 煮水論史
這是自然!
劉邦忌諱韓信的正是他的軍權。韓信作為“兵仙”,十面埋伏逼迫項羽自殺,軍事指揮藝術堪稱臻至化境,能與之比肩的唯有開國元帥林彪。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能洞察細微,軍隊的每個環節都能瞭若指掌。古代作戰並不是像電視劇一樣,兩軍對壘,武將出列劈殺,然後一陣衝鋒就完事。
旗語、軍鼓、列隊,每支作戰隊伍的任務是什麼,如何下達命令而不混亂,如何使得佯裝不衝散後軍,每個細節一旦出錯,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韓信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整個戰場都在腦海中,彷彿看電影,能清晰知道每個細節。
正因為如此,韓信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善於用兵成就了他,也毀了他。功高震主,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邦自然時時刻刻提防。但是正所謂“沒有千日防賊”,斬草除根是最穩妥的做法。所以,最後由呂雉設計,誅殺韓信。
誅殺韓信的目的:其一鞏固劉家皇室的統治;其二敲山震虎,殺雞儆猴;其三消除異姓王威脅!
那麼倒回來,韓信如果急流勇退,如張良一樣閒雲野鶴,求道修仙,安心做個“良民”,劉邦何必要殺一個對自己沒有威脅,還幫助過自己的“功臣”呢?
歷史上,為什麼屢屢出現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事蹟,還不是擔心這批一起打江山的威脅自己的地位?而那些急流勇退的大多獨善其身。
當然面對榮華富貴,權利地位,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擋住誘惑。韓信本身對封王一事非常熱衷,為了封王,韓信可謂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自然不可能做到急流勇退,被誅殺也就在所難免了!
-
4 # 94310417小云
人怕出名豬怕壯,既以驚天偉地,大氣磅礴的與世有爭,必為漢王劉邦座臥難安,既便是白棄功名利祿也難免生首異處,自古絕情多帝王,唯一沒有殺功臣的只有大秦帝國的秦始皇啦?422個皇帝不殺文臣武將的幾呼沒有,飛鳥盡,良弓藏走狗烹,敵國破,良臣死,張良韓信乃漢初三傑,功高蓋主,豈不知為臣之道,伴君如伴虎,總體而言,劉邦亦可稱明主,他除去的英布,彭越,韓王信,多為圖謀不軌之徒。韓信是有賊心無賊膽,硬生生的被其大名而害,他若當初敢震臂一揮,楚國天下良將項羽舊部定會野火燃不盡,春風吹又生,只可惜他不聽楚國大將鍾離昧之言,白送了一條小命,也足見韓信是個缺少政治頭腦的一根筋。
-
5 # 夢之1987
就算韓信像張良一樣回去當百姓,劉邦還是會找藉口殺了他。主要是因為:
第一,韓信與張良不同,張良為帝師與劉邦關係非同一般,而韓信後面才加入劉邦軍事集團的,他雖然是劉邦所拜的大將軍,可平日裡韓信都不在劉邦身邊,而是一直帶兵在外與項羽決戰,因此與劉邦關係淡薄。
最為致命的是,韓信在齊地擊敗龍且大軍之後沒有及時救援劉邦,相反還帶信給劉邦要求封王,這讓劉邦記恨在心。當時劉邦順水推舟,是因為劉邦要用韓信之才,是權宜之計,遲早會找理由殺了他,就算韓信卸甲歸田,劉邦也不會放過他。
第二,韓信知兵懂兵,善於用兵,在軍隊中有著極高的威信。就算是他像張良(而張良作為謀臣與軍隊直接接觸有限,威望不高)一樣,劉邦也會擔心他有一天會利用他在軍中的威信攪動風雲,威脅自己,因此無論如何會殺了他,以剷除後患。
第三,韓信與項羽集團的很多將領有交情,尤其是鍾離昧之事讓劉邦很是忌憚。雖然後面韓信殺了鍾離昧,但是劉邦心裡也還是擔心韓信會與其他的人共同謀反,因此就算韓信是一介草民,劉邦也不會放過他。
第四,韓信功名心重,這是劉邦心知肚明,韓信身在其位,劉邦可以監視控制還好,若是是韓信突然放下功名而為百姓,遠離京師,那劉邦一定認為其有什麼圖謀不軌,更欲殺之而後快。
因此,無論韓信在朝在野都是難逃一死的。
回覆列表
就算韓信學張良辭官歸隱,劉邦也不會放過他,因為韓信的軍事才能太厲害,根本就沒有人能是他的對手,而張良只能算是政治謀略家,軍事才能很有限,對劉邦構不成太大威脅,尤其是再辭去官職,劉邦就對他更放心了。但韓信不一樣,韓信只有死了,劉邦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