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驢去高考

    中國歷史上的皇位繼承製度從來都是父死子繼,至於說兄終弟及,那都是跟堯舜禹屬於一檔子事,什麼意思?遠古傳說中有須沒影的事!誰要認為一個當哥的誠心誠意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兒子,那他不僅是沒常識,也沒腦子!

    當年武王去世,讓周公輔佐,只是讓他給人家把攤子看好,好處可以給你,王位是想都別想,你要是有這種貪念,弄死你!景帝的母親想讓自己的小兒子劉武繼承皇位,結果弄得是兄弟反目,差點釀出事來,在立儲的問題上,誰都不能阻止自己的兒子繼位,自己老孃也不行!只有那些可憐巴唧的皇帝連個兒子都沒有,才會磨磨唧唧地把皇位傳給弟弟!

    你可能會問,這些皇帝怎麼這麼軸呢!兒子富貴榮華就行了,何必幹那個破皇帝,還那麼累!原因很簡單,人性都是自私的!當你處於那個位置,你也一樣!

    當兄弟兩個都很有才能,而哥哥又發達做了皇帝的時候,那可就有好戲看了!因為一場兄弟間的明爭暗鬥就要上演了,看著這種相愛相殺的場面,一定很過癮,很有技術含量!

    當宋太祖發覺自己已經不能隨意掌控朝政的時候,再採取行動已經晚了,況且他這個人過於看重感情,做事情太過猶豫,這也是一個做君王的大忌,你不對別人殺伐決斷,別人就要對你殺伐決斷,弄不好就是一場傾國之禍!他很清楚自己的弟弟正在明裡暗裡跟自己較勁。而且勢力已經發展得很龐大了,這都是他姑息養奸的後果!

    在他還在猶豫的時候,他的弟弟已經耐不住性子動手了,結果他暴斃。弟弟神奇般地成了大宋新的主人!自己的後人也被弟弟害得死的死,傷的傷!他預料到了結果,卻沒有勇氣與智慧處理!

  • 2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宋朝國祚300餘年,在繼位者方面卻很有意思,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公元976年將皇位傳位給了他的弟弟趙光義,之後北宋繼任的七個皇帝都出自趙光義一脈。

    當趙匡胤統一中原坐上皇帝寶座,對於自己取得皇位的這種政變方式愈加後怕,他生怕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而讓新生的大宋王朝瀕於覆滅,於是他“杯酒釋兵權”,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為大宋王朝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基調。

    公元961年,杜太后去世,在去世之前留下遺言,讓趙匡胤在死後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趙光義。這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在公元984年公佈的所謂的金匱之盟的內容。趙光義在當皇帝后將這金匱之盟公之於眾的原因無非就是用它來彰顯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也許在杜太后死後的前幾年裡,趙匡胤確確實實有過這種想法,因為大宋王朝建立時他最年長的兒子趙德昭不過才十歲而已,所以黃袍加身的他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第二天,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歷史上的那一晚發生了什麼可能只有兩個當事人知道,趙光義的得位繼承至今仍然是個謎,竹影斧聲的故事同樣得不到印證。但至少,在趙匡胤的心裡,他這個弟弟,曾經在他看來確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 3 # 七劍江湖

    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重臣,在受命北上禦敵之時,行至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宋朝。

    宋太祖稱帝后,致力於中國統一大業,四處征戰,建立了不朽功勳。

    公元976元,趙匡胤暴死,其弟趙光義繼位。

    按史書記載,趙光義繼位是宋太祖和杜太后商議的結果,同時約定在趙光義死後再傳位於太祖後代。

    但歷史上普遍認為趙光義是殺兄謀位。

    正史中沒有太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也說法不一。太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懸案。

    許多非官方史料中,記載了趙匡胤去世當晚曾召趙光義入宮飲酒之事,後人也對“燭影斧聲”的猜想津津樂道。

    宋太祖育有四子,四個兒子分別是趙德秀、趙德昭、趙德林、趙德芳。

    令人驚掉大牙的是,趙匡胤的後裔,大部分都是早亡。

    四個兒子中,有兩子早早離世,四子趙德芳年僅二十三歲也染病身亡。只有次子趙德昭活得稍微長一些,但是也沒超過三十歲。

    趙匡胤去世前,次子趙德昭就被任命為京兆尹,封皇子為京兆尹,基本就等於認可他做皇位繼承人了。

    公元979年,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德昭也一同前往。

    一天晚上,軍中發生騷亂,人們找不到趙光義去了哪裡,便有人提出立趙德昭為帝。

    趙光義聽說後,心中十分不滿。

    戰後,趙德昭詢問封賞眾臣之事,趙光義沒好氣地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趙德昭聽說後,便自刎而死。

    至此,趙匡胤的四子全部去世,趙光義也就不再也不可能封趙匡胤的兒子為帝了。

    縱觀整個北宋,皇帝都是趙光義的後代,趙匡胤雖然也有後代,但已經不再得到重用了。

    直到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在南方稱帝。建立南宋後,趙匡胤的後代才重新拿回宋朝的皇位。

    由於趙構沒有皇子。

    趙構只好找到宋太祖這一脈,從中選取了兩個資質較好的作為養子。

    公元1162,趙構將皇位傳給趙昚,趙匡胤的後代重新當了皇帝。

    此後,南宋的皇帝就全都是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了。

    以上便是歷史大致過程。因此,結論便比較清晰了。

    總而言之,兩種可能性:

    1 太祖生前與其母協商的結果。

    2 宋太宗弒兄篡位。

  • 4 # 御史大夫001

    父死子繼的思想根深蒂固,只要不符合這條規律的事情都會引發無數遐想。

    王莽,楊堅,李世民,武則天,趙匡胤,楊廣無論皇帝當的如何,千百年來始終無法擺脫非議。

    封建思想不僅影響著古代人,甚至還影響著現代人,趙匡胤即使在當時真的就是傳位趙匡義,現代的人也會不相信,無奈歷史就是歷史,我們也無法得知趙匡胤當時的真實想法。

    趙匡胤一代明君,他的主張和辦事風格和歷代君主都不相同。

    歷朝皇帝對待功臣都是一個字殺,而趙匡胤卻是一個唯一沒有殺功臣的皇帝。

    歷朝皇帝都是把皇帝傳給自己的兒子,趙匡胤卻是一個唯一沒有傳給自己兒子的皇帝。

    歷朝皇帝都是把武力放在第一位,趙匡胤卻是一個唯一把武力放在第二位的皇帝。

    趙匡胤黃袍加身得的皇位,雖然得了皇位,國家並沒有統一,五代十國的狀況並沒有改變,趙匡義統兵東征西討基本統一了全國,無奈因為中原五代十國的亂象造成少數民族政權的壯大。對宋朝來說無疑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趙匡胤身為一代名主,對當時局勢肯定了如指掌,他把皇位傳給一個經歷五代十國亂世的趙匡義肯定對穩固宋朝江山是十分有利的。

    我覺得根本不存在什麼燭光斧影這樣的情況。

  • 5 # 我吃糖葫蘆

    相傳早年趙匡胤的母親曾用扁擔挑著趙匡胤兄弟倆,走在街頭。一算命道士看見後對他母親說,扁擔裡挑著兩條龍。果不其然,多年後兄弟倆都成了大宋朝的皇帝。當然這只是傳說。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在自己去世之後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弟弟,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母親杜太后,當時他的母親有著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個兒子,然而在後周的時候他看到當時的後周先帝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七歲的兒子,這樣才讓趙匡胤有了可乘之機,成為了宋朝的皇帝,其中一部分是自己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就是自己的運氣了。

    杜太后看到這一情形之後,選擇讓趙匡胤將自己的王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等到趙光義去世之後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下一個四弟,等到三弟去世之後才能再傳給自己的兒子,然而在當時趙匡胤是一位大孝子,所以說就聽取了杜皇后的意見,然後將自己的弟弟宣佈成為新一任皇帝。

    但是趙匡胤也是有所顧慮的,當時的趙匡胤的三兒子也就是其目前最大的孩子,因為當時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去世,但是三兒子卻與小叔的年齡相差無幾,他就十分的擔憂,到最後由於自己弟弟的逼迫以及一系列的原因,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趙光義。

  • 6 # 陸高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公元976年,做了17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夜晚突然而逝,第二天,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那麼問題來了,按照封建社會皇權的繼承一般都是皇帝死後兒繼位,但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年且身體健康,長子還被立為了太子,為什麼太祖傳位於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自趙光義繼帝位後第三年,趙匡胤的長子竟然被迫自殺,次子也於兩年後無故而亡。因此,宋太祖的死及其弟趙光義的繼位,歷史上一直是個不解之迷,為歷史留下了一樁懸案,也讓後人產生了許多猜測和遐想:到底太祖是正常死亡呢還是被其弟趙光義篡位?

    第一種說法:燭影斧聲。這是流行最廣的一種說法: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某日,這天天氣突然變得很冷,宋太祖趙匡胤心情好象不太好,於是便詔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來到宮內飲酒。當時太祖已經讓太監、宮女們離開,所以這些宮女、太監只能遠遠望見寢宮內的情形,只見燭光燈影下,趙光義時而離席走動住返幾次。後來,到了深夜,太祖看見門外已經積了很厚的雪,便拿了玉斧去刺雪玩。可是等到天快亮,卻傳來了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訊息。趙光義自稱受遺詔,於太祖靈前即了皇帝位。對於這一說法,人們的猜測是:當時宮女和太監看見趙光義在席上走來走去,很有可能是已經和其兄吵架鬧翻了,看見太祖用玉斧刺雪可能是追刺趙光義。但是,沒想到的是,結果太祖被趙光義反殺。

    史書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後蜀君主孟昶降宋後不久便死去,他的妃子花蕊夫人便被趙匡胤納為自己的妃子,而且非常寵愛。可是其弟趙光義也很喜愛花蕊夫人。有一次,趙匡胤因病臥床,趙光義來探望,當時已是深夜,趙光義見太祖睡著了,便趁機調戲花蕊夫人,趙匡胤突然醒來看見,於是盛怒之下取了一把玉斧去砍趙光義。可是必竟病體虛弱,最後反被趙光義搶過玉斧,一時性起反砍趙匡胤,結果砍死了自己哥哥。後來慌忙逃走,等到天亮,皇后、太子趕到時,趙匡胤早已死去多時。第二天,趙光義稱太祖臨終遺詔受命於他,於是,便即了皇帝位。對於趙光義的繼位,正史中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宋使-太祖本紀》也只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 7 # 貝塔書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兩個至今成為懸念的事件說起。

    ①“燭影斧聲”。對於趙匡胤的死,歷史上爭議頗多,而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其弟趙光義所殺。公園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病重。這邊,皇后急召次子趙德芳入宮商議後事。而在另一邊的晉王府,晉王趙光義和親信則是通宵達旦打探內宮訊息。得知皇后要召趙德芳進宮,情急之下,趙光義持械入宮直闖太祖寑殿。至於晉王闖宮跟病重的宋太祖攀談爭論了什麼我們未可知,“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又傳出“柱斧戳地”之聲,隨後太祖駕崩離世。而後傳言,趙光義許以皇后母子:“共保富貴,勿擾也”。於是,天下落於光義之手。由此推測,太祖有意傳子,而先招不測,江山為弟所篡。

    ②“金匱之盟”。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臨終之際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強忍悲痛,說:這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廕。太后不以為然:錯了,若不是周世宗傳位幼子,使的主少國疑,讓你有機會擁兵自重,你又怎能取得天下?你要吸取前朝教訓,日後帝位先傳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再傳德昭,這樣,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幸。

    太祖泣拜受訓。杜太后讓人將遺命寫成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由此看來,“金匱之盟”又似乎很合理的解釋了太祖傳弟不傳子的原因。

    我們再往深裡去思考一下,古代王朝官場黨爭尚且你死我活,更何況天子之位的爭奪,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一觀點考慮,晉王手握兵家大權而行“燭影斧聲”之事也極有可能,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太祖將位出身,弓馬嫻熟拳腳功夫更是一絕,又使得一手“杯酒釋兵權”的好權謀,足以證明是一位有勇有謀雄才大略的皇帝。權謀有朮,宮禁森嚴,子見父尚且需要宣召,更何況弟?兄弟之間的信任能大過父子的血脈關係嗎?顯然不可能,既然如此,那趙光義夜闖宮禁殺兄奪位的事件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我們應該更傾向於“金匱之盟”的真實性。畢竟,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本就是篡國奪位的先例,基於趙匡胤的權謀,他也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大宋王朝,而要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就要從治國的根本源頭出發,也就是避免主少國疑,武將一家獨大。避免武將一家獨大,太祖用了“杯酒釋兵權”來解決這件事,這也直接影響並導致了後來整個宋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

    而避免主少國疑的最好方法,則是如杜太后所言,兄傳弟,弟傳子,以保持國有長君。

    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趙匡胤既然能解決武將問題,就不會不去解決主少國疑的問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那麼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傳弟不傳子的動機了。哪一位開國皇帝願意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中途生變?哪一位開國皇帝不想國祚綿長?對趙匡胤來說,兄傳弟是避免主少國疑中途生變的最好方法。

    當然,後面的皇帝是否如他所想,是否貫徹了他的治國理念,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 8 # 博勃兒

    雖然趙光義憑藉著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事件中參與策劃及擁戴之功,受到了趙匡胤的重用,但並不說明他就是當然的儲君;在趙匡胤兩個兒子尚年幼的情況下,或許匡胤同學考慮過,如他患病或意外死亡後,光義可繼他為帝。但隨著兩個兒子慢慢長大成人後,則趙光義就不可能再被視作儲君人選了。

    然而,趙匡胤的這一決定遭到了趙光義及一些大臣的反對。西巡返京後,趙光義及其心腹們在趙匡胤的一連串動作之下,也開始了反擊;並且於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給與了趙匡胤同學最致命的一擊———在“斧聲燭影"的那個冬雪之夜,趙大、趙二兩兄弟的一場對飲,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讓趙大不明不白地一睡不起了……宋皇后得知訊息後,便立即讓內侍都知王繼恩召趙德芳入宮繼位;但王繼恩卻召來了晉王趙光義及精通醫術、且早已候在晉王府門外的程德玄……

    由此可見,趙二、趙光義同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串通心腹們一道,謀害了他的哥哥,然後謀取了皇位的!所以,我認為,趙匡胤崩逝前並沒有將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趙光義;而當時,他在兩個兒子之間也還在搖擺不定,並未最終確定儲君人選。

  • 9 # 文史漫談

    趙光義承襲皇位,民間多有演繹,最出名了就是所謂的"燭影斧聲"了,即趙光義弒兄奪位。這種說法多流傳於野史祕聞,正史之中卻無明確記載,所以這件事也歷來受到爭議。但是如果將目光放在整個國家層面來看的話,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是最佳的選擇

    五代時期: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宋代開國之初,天下並未穩定。大宋朝廷的權威並沒有輻射到全國,等著起兵鬧事的人還有不少。太祖在位的時候,震懾四方,各種宵小都不敢蹦躂。但是如果換了個皇帝,能力遠遠趕不上太祖,那麼你猜他們會幹嘛?

    宋初之際,五代遺風未散,大家都信奉"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如果太祖之子趙德昭即位的話,我想他是壓不住場面的。

    太祖死的的時候,趙德昭已經二十五歲了,但是這遠遠不夠,因為前車之鑑太多了。

    後梁朱友珪繼位時28歲,朱友貞繼位時25歲;後唐李從厚繼位時19歲,李從珂繼位時39歲;後晉石重貴繼位時29歲;後漢劉承佑繼位時19歲。這些人雖不是少年繼位,但是也都比較年輕,他們無一列外,羽翼不豐,根基不牢,從一開就把控不住局面,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即使這樣,他們也都都慢慢敗亡了。

    宋初,需要一個強大的繼承人

    如果大宋不想步五代的後塵,去當第六代,那麼必須要找一個羽翼豐滿,個人能力出色的繼承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太祖走後,威壓朝廷,震懾四方。當時的晉王趙光義是最佳的人選。

    趙光義在太祖稱帝之前,就屢有戰功,而且是陳橋兵變的主謀之一,可以說是屬於開國元勳那一檔的。宋朝建立後,太祖十分關照趙光義,一路提攜,使他獲得了很多功績,達到了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而趙德芳跟趙光義相比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不僅建國之前無功,建國後都沒有封王。也就是說趙德昭除了是太祖的兒子之外,啥都不是!根本威懾不了群臣,平定不了四方。如果勉強繼位的話,估計大宋逃不了五代的後塵。

    有人說,如果趙光義安心輔佐趙德芳,那不就完美了嗎?

    但這怎麼可能呢?別說趙光義地位超然,即使他對趙德昭忠心耿耿,一心一意地輔佐他,但是誰能保證趙光義的手下沒有想立擁立之功的臣子呢?說不好又是一出黃袍加身!

    而且趙光義繼位不久,趙德昭就莫名其妙的自殺了,誰知道這裡有啥貓膩……

    小結

    從這個角度分析,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是為國家的存續,但是其他人認為是趙光義奪位的分析也有道理。歷史迷人的地方就在於此,也歡迎各位看客分析討論!

  • 10 # 齊天大猴

    這個問題一直就有疑點。

    根據趙光義的說法,當年在後宮時,皇太后曾經說起五代混亂的局勢,太平長久無法延續,尤其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就是奪取了年幼的後周皇帝柴宗訓的皇帝位置。他希望趙匡胤能夠在自己去世後,把皇帝位置傳給弟弟趙光義,以此來避免出現主少國危的情況出現。據說趙匡胤還同意了。

    但是趙匡胤去世時,他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基本上沒有所謂主少國危的嚴峻形勢存在。但是趙匡胤死後,皇后派人去請自己的兒子來商議繼承大事。可是這位太監居然先去了趙光義的府邸,並且極力攛掇趙光義進宮裡。趙光義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進宮裡後,皇后看到趙光義。下的立即跪下,聲淚俱下希望保全性命。

    也有野史記載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二人月下飲酒。趙匡胤要傳位給趙光義。也有趙光義殺掉自己兄長的說法。

    但是歷史不容假設,最終趙光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趙匡胤打下的江山並沒有延續到自己兒子的手中。趙光義當上皇帝是不是陰謀,從最終的結果看,誰最利益大誰嫌疑最大。趙光義是有嚴重謀殺嫌疑的。

  • 11 # 小貝說情感

    正史描述

    根據正史的記載,趙光義即位是趙匡胤和杜太后商議的結果,待趙光義死後再將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後人。

    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趙光義為了自己上位名正言順讓史官這樣寫無可厚非。

    值得一提的是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有三個早亡,二子趙德昭也可以說是被趙光義逼死的,結合等趙光義死後將皇位傳給趙匡胤兒子這點上來看感覺趙光義為了能夠徹底讓自家人把皇位坐穩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

    正常來說皇帝在自己還有子嗣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傳位給兄弟的,除非子嗣年幼。但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

    所以趙光義即位這件事疑點重重。

    道士的傳說

    傳說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在年輕的時候生活貧苦,與一個叫混沌的道士來往甚密,混沌經常到兩兄弟的家裡給他們帶些錢財,與兩人把酒言歡。有一天這個道士預言趙匡胤要做天子,之後就消失了。直到趙匡胤真的做了皇帝之後,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又遇到了混沌,這次趙匡胤堅決要道士去皇宮做客,好吃好喝地招待。期間,趙匡胤也急切地問道士 ,我的壽命還有多久?我好把後事安排好。這個道士就說,在你50歲哪一年的10月20號夜裡,你看看天氣,如果哪天萬里無雲,是個晴朗天的話,那麼你可以再活12年。如果哪天是陰雨,你就要趕快安排後事。

    於是趙匡胤就等到了那一天,19日的深夜,20日凌晨的時候他登上了皇宮最高的一個亭臺閣樓,上去一看真的是星光燦爛萬里無雲,趙匡胤大喜,正要下樓,突然就見到四面八方陰雲密佈,然後就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趙匡胤馬上就從閣樓上下來,走到了皇宮裡頭,把他的弟弟趙光義叫來,把後事都委託給了趙光義,意思是讓他繼位。

    為何趙匡胤的弟弟登基了呢?

    原因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先到了趙匡胤的遺體身邊,他是比趙匡胤的兒子,更先知道趙匡胤死亡的。

    因為他第一個到了趙匡胤的身邊,所以,皇位就是他繼承了。

    那麼,為何他會比趙匡胤的兒子,更早知道趙匡胤死亡的訊息呢?

    一開始趙匡胤的死,是他的宋皇后最先發現的。

    這個時候宋皇后就告訴太監,讓他去找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過來繼承皇位,這個太監是去叫了。

    但是,不是叫的趙德芳。

    他把趙光義給叫來了,就這趙光義第一個趕過來的。

    當宋皇后看到趙光義過來之後,她就知道皇帝肯定是趙光義來當了,所以,她就給趙光義跪下,說以後的榮華富貴就交給趙光義了。

    趙光義就這樣當了皇帝。

    結語

    唐末之五代的亂世,皇位傳承時的流血事件,才衍生了北宋初期兄終弟及的“金匱之盟”,皇位由趙匡胤傳至趙光義,不料,趙光義坐上皇位之後,不再遵守諾言。於是才開始了宋朝皇位父傳子的規則。

    對此,不知道忙碌一生,卻為弟弟做了嫁衣的趙匡胤是什麼心情。

  • 12 # 曉肥俠

    宋太祖趙匡胤有兒子在側,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呢?這實在不太符合歷代帝王傳位於子嗣的規則。

    但是,這種說法似乎有點不能完全讓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長子趙德昭已經14歲了,次子趙德芳也已經8歲,公元976年趙匡胤駕崩,他的長子已經28歲,根本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6年後才列舉證人、公佈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難不成金匱之盟是杜撰的,歷史真如“燭影斧聲”那樣趙光義弒兄奪帝?

    趙普是趙匡胤時的宰相,曾多次反對立趙光義為繼承人,且與趙光義的心腹朝臣盧多遜不睦。所以趙光義登基後就馬上調開了趙普。趙光義登基第六年,有人密奏趙廷美(趙匡胤三弟)謀反,這時趙普突然跳出來,“願備樞軸,以察奸變!”意思是願意出來幫趙光義查明真相。一個失勢且與皇上有隙的舊臣有什麼資格重回帝國的政治中樞呢?

    答案就是這份“金匱之盟”。

    緊接著趙廷美謀反案爆發,盧多遜也被牽連而死,趙德昭(趙匡胤長子)北伐失利自殺,趙德芳(趙匡胤幼子)突然暴斃。趙普恢復了相權,整死了老對手,而且與趙光義前嫌盡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趙光義也終於解除了後顧之憂,替自己的嫡系子孫消滅了所有潛在的皇位爭奪者,保證了帝祚的一脈單傳。

    那麼金匱之盟究竟存不存在,又是怎樣子的呢?

    首先金匱之盟肯定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並不是趙普和趙光義所公佈的那樣這只是太祖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的詔書,根據《宋史》和《資治通鑑》的說法:“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意思是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傳位給趙廷美,趙廷美再傳位回給趙德昭,這樣皇位還是傳到趙匡胤一脈。

    趙光義登基之初根基不穩,等了六年才開始對弟弟和侄子下手,同樣隱忍的還有趙普,一直在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機會,趙普適時抓住了機會,然後他們聯手矯改了金匱之盟的昭約,併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不得不說他們真是老謀深算啊。

  • 13 # 歷話史說

    宋太祖趙匡胤是在斧聲燭影疑案中突然死去的,而趙匡胤在臨時之前還叫趙光義一起過去喝酒(能喝酒,說明身體很好),而等到第二天早晨,趙匡胤就離奇的死在自己床上,緊接著就是趙光義登基稱帝。而巧合的是有人從趙匡胤宮中找出了傳位詔書,趙匡胤按照杜太后的叮囑,在他死後選擇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1、趙匡胤深明大義,心甘情願的傳位於趙光義。趙匡胤按照杜太后的意思,趙匡胤的兒子們都還小,傳位於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位給趙匡義的兒子,這樣就能永固趙氏江山社稷,不出現在後宮干政,主弱臣強,國家動盪的局面。

    2、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但是心不甘情不願,被迫妥協。我們都知道,趙光義大權在握,在後期,完全有勢力跟趙匡胤掰手腕。而且趙光義在開國時南征百戰,軍中威望很高,趙匡胤死後,天下大權落入趙光義手中,趙光義如果起兵造反,那麼趙氏血脈必將受到血洗。趙匡胤不想看到那一幕的發生,不得已傳位於趙光義,並和他簽訂協議,趙光義以後要將皇位傳於趙匡胤兒子。

  • 14 # 羅賓說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死後,他其實有2個兒子已經成年了,分別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其中趙德昭都26歲了,繼承皇位並無問題。但是趙匡胤的皇位並沒有按照慣例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晉王趙光義。

    “金匱之盟”這個說法是說趙匡胤聽從了母親杜太后的意見,為了避免出現因君主年幼,朝政被權臣把持,繼而出現篡位的情況。趙匡胤要先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之後再傳位給另一個弟弟趙廷美,趙廷美最後再傳位給趙德昭,從而保證宋朝江山的穩固。這個遺命被記錄下來,藏於金匱之後,這就是這個說法的由來。

    “燭影斧聲”是說趙匡胤一天晚上心情不錯,召趙光義進宮喝酒議事。席間只見屋內燭影晃動,趙光義離席避讓,還聽到斧子擲地的聲音。後來趙匡胤要休息了,趙光義就先回去了。當晚趙匡胤突然駕崩,宋皇后趕忙讓太監王繼恩把趙德芳找來,想讓趙德芳即位,誰知王繼恩卻跑去給趙光義報信,帶趙光義回來了,宋皇后知道大勢已去,只好乞求趙光義善待她們母子,趙光義答應後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宋太宗。

    綜合以上2種說法,我覺得之所以趙匡胤選擇將皇位傳給趙光義,一方面可能是聽從了杜太后的建議,為了政權的穩定做出的選擇。另一方面可能覺得趙光義的能力更強,太祖趙匡胤一直沒立太子,反而早早就封趙光義為晉王和開封府尹,這其實就是作為儲君在培養了。

  • 15 # 嘉1240嘉

    宋太祖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紛亂的戰爭局面,讓中國重新迴歸了大一統,雖然他的皇位並不是名正言順得來的,但是他在位期間,先後滅掉了各地的割據政權,同時為了維護軍權先後兩次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決了將領兵權對於皇權的威脅,維護了宋朝的安定與長治久安。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的兒子有很多說法。按照宋朝官方的解釋太祖將皇位傳給太宗,是因為奉母親杜太后之命。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趙光義從古至今也離不開一個故事,那就是“燭影斧聲”,這個故事具體講的就是開寶九年,趙匡胤大病,夜裡召晉王趙光義前來覲見,只有他們兩個人,在他們交談的期間,下人透過燭光的影子看到趙光義多次離開座位,好像是被趙匡胤訓斥而連忙請罪,後來趙匡胤又用斧頭敲錘地面,並大聲的說道:“好自為之”類似的話,而第二天趙匡胤就病逝了,而就這樣晉王趙光義繼位了。

    不過,令人懷疑的是,這份所謂的“金匱之盟”只是趙光義的一面之詞,在趙匡胤生前從來沒有人聽說過。趙匡胤離世時,他的兩個兒子均已成年,其次:在趙光義繼位以後,完全不按照宋朝的國號的改元慣例,馬上更改宋太祖的國號,而在他稱帝后,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死於非命,這絕不是偶然,很明顯趙光義心中有鬼,急於斷絕趙匡胤的血脈和傳統,讓自己的帝位做的更加安穩。

    如果是真的傳位,他絕不止於此。最後再來說說趙匡胤的離奇暴斃。趙匡胤當時並沒有什麼大的疾病。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光義進入趙匡胤的寢宮,兩人面席而坐商議事情。這本來沒有什麼異常。可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在趙光義離開後不久,趙匡胤就突然暴斃了。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弟弟趙光義絕對另有隱情而並自願,趙光義弒兄奪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英明一世的趙匡胤沒料到的結局,自己最親近的兄弟,竟然在自己病重最危難的時候,奪去了他的性命和帝位,實在讓人感到很可悲。

  • 16 # 雲隨落日

    趙匡胤傳位於弟弟是現實需要,迫不得已。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大宋開國皇帝。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來說,出了一個皇帝,太正常了,並不是什麼大事。五代十國,“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乎?”趙匡胤登基的時候,天下依然亂哄哄,趙家王朝只是其中之一,與其他幾個國家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大宋面對的敵對勢力更多,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奪取皇位,而周世宗剛剛去世不到兩年,在內部忠於大周的臣子像韓通,有異心者李重進不在少數。同時,還有南唐,荊南,錢越,後蜀,北漢,契丹等幾個割據政權。尤其是北漢,契丹,南唐,北漢是劉知遠的遺族,隨時想著收復失地;南唐富足兵強馬壯,和周有江北之地的矛盾;契丹是遊牧民族,兵鋒強勁,隨時可能南侵。趙匡胤在位十六年,直至駕崩也沒有將天下一統,北漢還在,南唐地區還不穩定,契丹的威脅仍然還在。這時候,如果把帝位傳給年幼的兒子(相比趙光義來說),很難說能不能守的住趙家天下(有近代的張學良為鑑),大宋的二代,仍然需要開疆拓土,需要奮鬥。

    就當時的朝野狀況來說,趙匡胤的兒子也不具備繼位的條件。趙匡胤登基之後,一隻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委以重任,先後封趙光義為都虞候,防禦使,節度使,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開封府尹,中書令,東都留守,晉王,而且位在宰相之上。尤其是“開封府尹”,“晉王”兩個位置。在五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不立皇太子的情況下,“親王尹京”就意味著是現任皇帝的接班人,像周世宗即位之前就是晉王,開封府尹。而且,趙光義在趙匡胤去世之前培養的勢力已經遍佈朝野,在趙匡胤想遷都洛陽時,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趙光義的不支援作罷。如果趙匡胤讓政治經驗不豐富的兒子繼位,很可能要不了幾天就會被老謀深算又實力強大的趙光義玩死,大宋王朝也可能就此崩潰。

  • 17 # 凌霄山人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其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趙匡胤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其人格魅力在中國曆代帝王中都算得上數一數二。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突然暴斃。讓後世百思不解的是,趙匡胤死後,皇位不是傳給兒子,而是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按趙光義的說法,他們兄弟之間早就有一份“金匱之盟”。這份盟約是在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病重時對趙匡胤說,後周滅亡皆因幼主臨朝,如果想要大宋江山永固,趙匡胤死後應當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待趙光義死後,再傳給趙匡胤之子。趙匡胤是個大孝子,為了讓母親能夠安詳離世,於是便答應了母親的要求。

    但這份所謂的“金匱之盟”疑點重重。宋太祖在世的時候,從來沒人聽說過有這麼一份盟約。而且太祖去世時,次子趙德昭已25歲,最小的兒子趙德芳也已經17歲,完全有能力繼承大統。

    趙光義繼位後,短短几年時間,趙匡胤在世的幾個兒子相繼死去。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四弟趙廷美,也因屢遭貶斥,憂鬱而死。這是否可以印證趙光義的心虛呢?

    除了疑點重重的“金匱之盟”外,趙匡胤的突然暴斃也是非常離奇。根據趙光義自己所說,他是奉詔進宮議事,並陪太祖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趙光義奉遺詔繼承皇位。這種說法本身就很不靠譜,趙匡胤死前,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的疾病,一個晚上就突然暴斃,身邊又只有趙光義一人。他說自己沒有加害兄長,你信嗎?

    另有史料對這一千古謎案做了記載。當天夜裡趙匡胤原本想召四子趙德芳進宮議事,結果被晉王趙光義知曉,封鎖了訊息。趙光義擅自進入皇帝寢宮,左右不得聞。有人遙見得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當夜,太祖駕崩,晉王趙光義繼位。這一千古謎案,被後世稱為“燭影斧聲”。

    綜上所述,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很可能並不是出於自願傳給弟弟趙光義的。縱觀中國歷史,從秦朝到清朝,凡是皇帝自己有子嗣的,都奉行的是父死子繼的傳位制度,從來沒有什麼兄終弟及。從人之常情考慮,兄弟再親畢竟也比不上自己親生骨肉,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兒子,這從情理上也站不住腳。

  • 18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傳位於自己的兒子而將皇位傳於自己的弟弟?

    趙匡胤的死很離奇,因為史書並未記載趙匡胤此前得了什麼容易暴斃的疾病,而且5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跟趙光義喝完酒第二天就死了,要說是正常死亡真的沒人信。

    所以我認為:趙光義謀殺趙匡胤然後篡權奪位。

    而且此時杜太后已死,死無對證,趙光義只要買通幾個杜太后身邊的太監,很容易就能炮製出一出“金匱之盟”,就算後世有人質疑,難不成還把杜太后從墳裡刨出來對質?不可能的嘛!

    而次子趙德昭在趙匡胤去世前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此時封皇子為管理京城的京兆尹,基本就等於認可他做皇位繼承人了。而且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講,就算趙匡胤早死,趙德昭繼承大位才是正統,兄終弟及終究敵不過嫡長子繼承製。

    而趙匡胤早死,又沒有留下遺詔確定繼承人人選,這就給了趙光義操作空間,利用金匱之盟來坐上皇位自然也就手拿把攥。

    所以不是宋太祖趙匡胤不傳位於自己的兒子而將皇位傳於自己的弟弟,而是弟弟奪取了皇位。

  • 19 # 聽雪說史

    宋太祖趙匡胤不是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篡奪了皇位。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死人是不會說話的,還不是任由趙光義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趙光義大權在握,他說出的話沒有人敢不聽。趙光義說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他,滿朝文武心裡信不信不知道,嘴上誰敢說不信?

    趙匡胤的死因

    史書上是這樣寫的,趙匡胤叫趙光義進宮喝酒,哥倆喝了一晚上酒,趙光義就睡在了宮裡,第二天早上趙匡胤就暴斃身亡。

    趙匡胤的身體怎麼樣?趙匡胤死時是五十歲,雖然不能說是青壯年,但也不到年老體衰的年紀,再說他還是習武之人,他留下的“太祖長拳”至今還在武術界流傳,所以他的身體應該沒什麼問題。

    史書上寫趙匡胤是暴斃身亡,意思是突然死亡。

    如果說趙匡胤有可能真是病死,就像現代醫學上說的突發“腦梗”、“心梗”之類,那麼《續湘山野錄》中記載的“燭影斧聲”,同樣有可能是真實的。

    “腦梗”和“心梗”,古人不會記載,是因為沒有現代的醫學水平;“燭影斧聲”正史中沒有記載,是因為史學家不是機器人,他們的筆下的文章,也有很大的主觀性。

    所以,我們現在雖然無法斷定趙匡胤是怎麼死的,但“燭影斧聲”之說,有一定的可能性。

    “金匱之盟”出現的時機

    大家想一下,如果趙匡胤真的是病死,趙光義要登基,是不是要避避嫌?那時候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已經長大成人,並被任命為京兆尹。避嫌最好的辦法是啥?不就是拿出杜太后去世前留下的“金匱之盟”(如果有的話),讓天下人心服口服?可是,趙光義沒有這樣做。

    有意思的是,趙光義當皇帝六年後,大家注間這個時間點,這時候趙匡胤的幾個兒子死完了,這時候金匱之盟突然出現。這“金匱之盟”出現的時間點,是不是太巧了?就像上文中趙匡胤如果真是得了“腦梗”或“心梗”一樣。

    “金匱之盟”一出現,趙光義的皇位就完全合法了。沒有人去質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趙匡胤的幾個兒子已經死完了,誰還去管這和自己不相關的事?

    這裡,我們是不是可以懷疑“金匱之盟”是假的?

    “金匱之盟”的內容

    杜太后要趙匡胤在百年之後傳位於趙光義的依據,是趙匡胤死時趙匡胤的兒子還小,小孩子維持不了皇權的穩定。

    按“金匱之盟”裡的說法,杜太后應是一個有遠見卓識,並且深明大義的女人,那麼這樣的女人會“詛咒”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不可能!

    既然杜太后不可能“詛咒”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那麼“金匱之盟”是假的!

    總結

    既然“金匱之盟”是假的,那麼“燭影斧聲”就是真的,如果“燭影斧聲”是真的,那麼趙匡胤就是被趙光義謀殺的。

    所以我們說,宋太祖趙匡胤不是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篡奪了皇位。

    參考資料:《宋史》、《續湘山野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保國大師練功幾十年怎麼半點反抗力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