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夜雨92
-
2 # 一笑讀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以為,在先秦諸子中,最懂得生活的是莊周。
莊周一生都在追求著自由,那種真實而又自然的自由。
莊周有一段時間在濮水(今濮陽縣)過著隱居生活,遠在長江之南的楚國派兩個大夫來請他去當官。
是不是隱士都喜歡釣魚,比如姜子牙。兩個楚國大夫找到莊周時,他正在河邊釣魚。
大夫說:先生,我們楚國國君禮賢下士,最喜歡跟您這種國學大師交朋友,現在國家需要你出來乾點事。
莊周說:我聽說你們國家有一個神龜,都死了三千多年,你們把他當成寶貝,供奉在神廟之上,是真的嗎?
大夫說:真有這事。
莊周說:那麼我問問你倆,這個老烏龜,它是願意死了被你們供奉起來,還是願意活著,拖著尾巴在臭泥塘裡打滾。
大夫說:當然它願意活著,在泥塘裡打滾。
莊周說:那你倆還不快點滾,我還想拖著自己的尾巴在泥塘裡打滾呢。
每每讀書至此,我都要拍案大呼:莊周,真性情也。
他寧願像一個魚兒,在荷塘裡孤獨的游來游去,也不願意在乾涸的水坑裡跟另一條魚相呴以溼,相濡以沫。
他寧願像一匹孤獨的Mustang,在草原上撒野的跑,餓了可以吃草,渴了可以喝水,也不願意被“伯樂”碰見,呵,好一匹千里馬,扔在荒野簡直是暴殄天物,牽回家去,打馬掌,套馬鐙,再配上一套好韁繩,送到騫馬場去比賽,得個頭名,掛紅花,披綵帶。
好一個莊周,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自在的活著,真好。
很多年以前,曾讀過一些文字,有句話說真很好,“我不是豬,我想像豬一樣的睡覺”。我們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奔跑,面對來自房子、教育、孩子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壓力,我們能有幾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也許,能夠“像豬一樣的睡覺”,也是我們的一種奢求。
-
3 # 謙言益語
讀了《呂氏春秋》就會發現,先秦諸子中,真懂生活者惟呂不韋也。
其擅用儒家之學,顯以法家之律,養道家之生,成千秋之業,享帝王之樂而不求帝王之名,真諸侯世俗間之大隱士也。
回覆列表
先秦諸子中最懂得生活的當推孔子吧。
先從飲食上說起,老先生吃東西很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糧食打的越精緻越好,肉切的越細越好。更搞笑的是,變質的食物不吃,色澤不好的不吃,味道不好的不吃,不是應季的蔬菜不吃。從街上買來的熟肉不吃。酒可以隨便喝,只要不醉就行。最關鍵的是不撤姜食,他每天都要吃,但吃的不多。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房。姜,辛辣,具有升發,解表功能。當受到風寒的時候使用,可以驅趕風邪。大部分藥方,都用姜做引子。看來,孔子還懂養生。
他也很講究穿著,在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夏天出門,一定穿上外衣。不同皮袍搭配不同的顏色。夏天睡覺,也要蓋上小被子。
他很有生活情趣,不呆板。閒暇的時候,會和學生們一起散散步,享受享受生活。他最高的政治理想是什麼?你看侍坐篇,他讓大家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理想,當開始的幾位,談了治國安邦的理想後,孔子撇撇嘴,露出譏諷的微笑。最後老先生稱讚了曾點的願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一副多麼美好的願景,孔子希望人們詩意地棲居在春風中,洗洗澡,吹吹風,唱著歌回家了。孔子喜歡讀《詩經》,為什麼中國的詩歌文化這麼繁榮?與孔子的詩教有關,他告誡兒子,不學詩,無以立。你不學詩,就無法在社會立足。最高等的教育智慧是,使人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所以,孔子重視詩歌溫柔敦厚的力量。原來先秦的詩歌有一千多首,經過孔子刪改,最後留下三百來篇,就是現在的《詩經》。經常吟誦,吟唱情歌的人,生活才可能優雅,舒展,快樂。孔子還喜歡彈琴,體育調節人的身體,音樂則調節人的心靈。他在齊國向師襄學彈琴,很投入,三月不知肉味,彈琴時,能體驗出作曲者的感情和形象。在周遊列國,被困陳蔡,處境危機時,他還能從容彈琴,絃歌之聲不絕於耳。總之,我們很多人都錯解了孔子,認為他與宋代理學家一樣古板,守舊。實際上,孔子是一位很靈活,很可愛,愛唱歌,愛彈琴,愛讀書的樂天派。其自述生平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