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9
回覆列表
  • 1 # 魚化飛鳥

    先說一下字面的意思

    宰我問孔子:“仁德的人,被告知仁德在井中,要不要直接跳進去尋求仁德呢”。孔子回答說:“為什麼要這樣呢?賢能的人可以去尋求道德,但不會跳進井裡深陷其中;可能會被一時的欺騙,但不會因此迷茫其中”

    古文都很簡略,有的時候要增加一些詞語,我們看起來才方便一點,上面的解釋沒有逐字翻譯,而是大概意思。我們也可以假設個例子,就更容易理解孔子的話了。

    比如,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有老人摔倒,我們扶還是不扶?按照孔子的說法,仁德賢能的人應該上去扶,但是 在去幫助別人的要注意不能讓自己陷入麻煩,比方說掏出手機拍照證明我是在幫人 或者找幾個行人給自己證明,這樣既做了仁德的事由避免了被敲詐被陷害的風險。 有的時候,賢能的人也難免一時疏忽被騙,比如被“朋友”拉去合夥做生意 後來發覺是個騙局,但他們會有所警醒不會在騙局中迷惘猶疑,會即刻脫身止損。

    總而言之,就是說雖然世事艱險,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人行善事的,但是君子做善事是有方法的,不應該因為仁德善良而被矇騙利用陷害。

    寫到這裡,想起了一句大白話——做好人比做壞人還要多一個心眼兒。^-^

  • 2 # 楊某人609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種,我都沒有做到:能與人相互親愛的人不會憂傷;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能勇敢面對一切問題的人不會畏懼任何問題。

    君子要具備,智、仁、勇 三個條件,君子之仁不會是婦人之仁,亦不會因善良之心而被他人加以利用而為悪。

    智者不惑,故有智慧去分辨是非對錯能力。

    勇者不懼,則敢於面對惡勢力而不會改變個人操守!

  • 3 # 閒看秋風999

    (《雍也篇第六·第二十六章》)

    ①井有仁焉:有幾種解釋: 一種說法是說“仁”就是“仁者”,一說仁字當作人,井中有人; 還有說法是仁者志在救人,今有一救人機會在井中,即井有仁也。

    ②何為其然也:意思是說怎麼會這樣呢。

    ④陷:陷害。

    ⑤罔:迷惑。意思是說可以被騙去井邊看看,而不至於迷惑自投入井。

    這一章其實蠻好玩的。孔子的學生中也有伶牙俐齒,拿老師開涮的。而此人便是宰我。

    這次他向孔子提出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他假設這麼一種情況:如果告訴一個仁者,另一個仁者落入井中,他應該跳下去救呢?還是不應該跳下去救?如果去,別人會不會說是你推下去的?

    如果跳下去救有沒有別人倒打一耙,如不跳下去就是見死不救。

    孔子認為他提的問題有點不好,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哪有這種事兒,你這不是在蒙人嗎?

  • 4 # 你可別秀了

    首先這句話是出自《論語 雍也》

    它的原版全文為“宰我問曰:仁者雖之曰並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這段話白話可翻譯為

    宰我問道:“追求仁道的人,假如有人告訴他說 有仁德的人掉進井裡面。他會跟著跳下去嘛?孔子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去井邊救人,但不能自己陷進去,君子可以欺騙,但不可以被無理愚弄。”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匿也?也就告訴我們君子也許不能避免傷害,但可能被欺騙,到君子的心不能迷茫。孔子告訴我們,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則,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 5 # 無功用行

    逝:流逝。這裡指任其流逝,不去理會。

    陷:進去。這裡指去接觸那些言論,讓自己陷入糾結當中。

    罔:迷茫。看不清真假,對於做人處事的態度有了動搖。

    宰我問:有人說水井裡有仁義,作為仁者,要不要往井裡跳。

    孔子說:你為什麼這樣想呢?有些話,你聽過就算了,不能當真。你可以被人欺騙,因為你知道那是欺騙,願意被欺騙,這是仁慈。

    你不知道是欺騙而被欺騙,那是糊塗。虛假不真實的事物,總會有不合理的地方,總有徵兆會顯現,看不到這些,只能說明你學識不夠,心思未通透。

    如果被欺騙之後才驚醒過來,那就認了吧,好好反省,從中學會辨別真假。

    你不能反過來欺騙別人,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有生起欺騙人的想法,你就迷茫了,心中沒有堅定的做人處世的理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王思聰人氣高就是因為是個富二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