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gjidaxue2021

    贏駟,秦惠文王(簡稱秦惠王),他在位時期雖然因為私怨和集權的原因車裂了變法領袖商鞅,但是依然儲存了商君之法的實施,使得秦國持續強大。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命大良造公孫衍在雕陰打敗魏軍,不久,魏盡獻河西地於秦。秦以黃河、函谷關為界抵禦關東諸侯,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公元前316年出兵滅蜀,隨後又滅掉苴和巴,這樣秦國佔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公元前313年派張儀遊說拆散齊、楚聯盟,秦乘機打敗楚軍,佔領漢中,這樣秦國的巴蜀與漢中連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也使秦國的疆土更加擴大,國力更加強盛。

    贏駟最優秀的品質是用士"不唯秦人",大量選舉賢才,不在乎國籍身份,這些都極大促進了秦國國力的強盛。慧眼識珠、任賢用能、甄拔人才。這是嬴駟取得重大政績的關鍵。他不僅重用嬴華、異母弟公子疾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諸如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等魏人都能為嬴駟重用。如果嬴駟不能識人善任,不能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良將,他絕對是不會取得重大政績的,也絕對不會彪炳史冊的。

  • 2 # 簡秋彌生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李白,曾經用自己的才情,為秦朝寫過一首詩《古風·秦王掃六合》。

    將秦始皇嬴政的威勢、一掃六國、統一天下的歷史,寫進了這首詩中。

    然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掃六國統一天下,實際上是建立在他的祖先“襄公立國”、“穆公東擴”、“孝公變法”、“昭王爭霸”的功績之上的。

    在善養馬的秦非子獲得秦的封地以來,秦朝的歷代國君中,我比較欣賞的是“秦穆公”、和“秦昭襄王”。

    秦穆公

    秦穆公“援勁敵天下稱譽,樹形象政治得分”。

    在秦穆公的前期,他廣收人才,得到了“五羖大夫”百里奚和“蹇叔哭師”的蹇叔,這兩位人才成為秦穆公的重臣。

    秦穆公畢生都是實現秦國的擴張,他“三救晉難”,最終拿到了晉國承諾的8座河西城池,實現秦國的擴張。

    第一次晉難,是晉國因為王位之爭,導致太子被殺,太子的兩位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國家陷入了內亂之中,秦穆公幫助夷吾(晉惠公),並且容忍了晉惠公欺騙河西城池的騙局。(晉惠公承諾,秦穆公送自己回晉國,當上國君後,給秦國8座河西城池,事後,晉惠公又反悔。)

    第二次晉難,是天災饑荒,秦穆公聽取了百里奚的建議,幫助了晉國救災放糧,使晉國免受災荒之苦。

    第三次晉難,是在三年後,秦國自己鬧災荒,結果晉國不但不念及當年的恩情,反而“趁飢討伐”秦國,結果晉惠公自己反而被秦穆公抓到了,秦穆公原本要殺掉晉惠公,但在周天子的調停下,秦穆公放了晉惠公,並簽訂了同盟協議。(當然,這裡實際上秦穆公只不過是以殺掉晉惠公為威脅,目的還是讓晉惠公實現自己的承諾,要回那8座河西城池。)

    當時的秦國是弱小的,所謂“弱國無外交”,但是秦穆公卻憑藉良好的政治口碑贏得了各大諸侯國的美譽,是一位有勇有謀同時也愛護百姓的君主,並且胸有大志,為秦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昭襄王

    繼位三年,因舉鼎而被砸死的秦武王膝下無子,位高權重的魏冉推舉了正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繼承王位,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看過《羋月傳》的人應該知道“羋八子”——宣太后,魏冉是宣太后同母異父的長兄,而嬴稷,就是這位宣太后的兒子。

    昭襄王的繼位為秦國統一天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謀臣范雎的幫助下,他定下了一個“遠交近攻”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在地緣政治基礎上的,操作性非常強的統一中國的方針。

    秦昭襄王根據這個方針,使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秦昭襄王在位56年,到他去世的時候,秦國對於六國的優勢更加明顯了。

    所以,我比較欣賞秦穆公、秦昭襄王,我認為他們兩個比較厲害,沒有他們,可能就成就不了秦始皇的統一天下!

    -----END-----

  • 3 # 歷史星空的映象

    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因為歷代秦國的君主都做出了貢獻,大家心目中的厲害的標準都不一樣。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歷代秦國君主的作為吧。

    01、秦襄公(嬴開)

    在位:前770年——前766年(05年)

    簡介:通過和親西戎、遷都汧邑使秦國穩定下來,通過平戎救周和護送周平王東遷使秦國成為諸侯國,並得到了周王朝給予的控制岐山以西的土地的承諾,為秦國社會的發展和強盛奠定了基礎。

    02、秦文公

    在位:前765年——前716年(50年)

    簡介:收編周王朝遺民,擴地至岐以西,確立了鞏固西垂和伺機東擴的新戰略,第一次實現了秦國的遷都,設立了史官和誅滅三族的刑法,使秦國百姓受到教化並完全定居下來。

    03、秦憲公

    在位:前715年——前704年(12年)

    簡介:奪取了亳戎的蕩社,擊敗芮國,消滅西戎小國蕩氏,鞏固了秦國的疆域。

    04、秦武公

    在位:前697年——前678年(20年)

    簡介:對內誅殺三父,集大權於王室;對外擊敗彭戲氏,先後消滅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滅小虢國。設立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使秦國的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

    05、秦穆公(嬴任好)

    在位:前659年——前621年(39年)

    簡介: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對外擊敗晉國並滅樑國、芮國、滑國,使秦國的國力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後來兩次被晉國擊敗導致秦國東進的路自此被晉國阻斷,於是向西發展並稱霸西戎。

    06、秦簡公(嬴悼子)

    在位:前414年——前400年(15年)

    簡介:在政治上允許官吏和百姓帶劍,打破了貴族帶劍的特權;在軍事上修築了秦東長城,加強了秦國的防禦;在經濟上實行按土地畝數徵收租稅的政策,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從此秦國開始向封建制度轉變。

    07、秦獻公(嬴師隰)

    在位:前384年——前362年(23年)

    簡介:在政治上遷都棟陽;在軍事上擊敗南韓和魏國;在社會上廢除殉葬制度,通過戶籍相伍的改革取消了國和野的界限並提升了奴隸的地位。穩定了地主和奴隸主貴族兩大集團,同時將秦國初行為市,繼續推行初租禾,為秦孝公變法營造了有利的政治環境。

    08、秦孝公(嬴渠樑)

    在位:前361年——前338年(24年)

    簡介:任用商鞅進行整頓農業、嚴刑峻法、廢除舊世卿世祿制、建立軍功爵制度、建立縣制的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國家機制更加健全,開始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把秦國變成了戰爭機器。擊敗魏國後收復河西失地,拓地至洛水以東,使秦國逐漸強大。

    09、秦惠文王(嬴駟)

    在位:前337年——前311年(27年)

    簡介:誅滅商鞅後繼續用商鞅之法,任用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立相分權,用連橫破合縱,通過戰爭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在與列國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為秦國的統一霸業打下了基礎。

    10、秦武王(嬴蕩)

    在位:前310年——前307年(04年)

    簡介:在政治上設定丞相、驅逐張儀,在軍事上攻拔宜陽、設定三川、平定蜀亂,在外交上結盟魏國、聯越制楚。打通了秦國東進的大門,使秦國可以兵出函谷關。

    11、秦昭襄王(嬴稷)

    在位:前306年——前251年(56年)

    簡介:對遠交近攻和近交遠攻策略進行靈活的創造性運用,鞏固了對巴蜀地區的統治,滅義渠並嚴重削弱了六國的總體實力,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通過滅東周使秦國逐漸消除了周朝八百年天下共主的影響力。改變了秦國與六國的均勢,進一步鞏固了秦國的統一霸業。在位後期民生凋敝,並且遭到其他國家的聯合打壓,使戰爭成果受到很大的影響。

    12、秦莊襄王(嬴楚)

    在位:前249年——前247年(03年)

    簡介:滅東周國、擊敗三晉,切斷了六國南北合縱通道,進一步奠定秦國統一的基礎。

    13、秦始皇(嬴政)

    在位:前246年——前210年(37年)

    簡介:任用李斯、尉繚,用九年的時間滅六國,滅六國後第一次把中國統一起來。統一後在政治上建立了皇帝制度,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在軍事上修建了秦長城,擊敗百越和匈奴;在經濟上統一了度量衡、貨幣;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建立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央集權國家,使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統治模式延續了兩千多年。

  • 4 # 一尺江流

    一說到秦國,第一反應就是秦始皇嬴政,因為他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但是秦始皇雖然功勳卓著,也是站在前世帝王的肩膀上,才建立起不可一世的秦帝國的。

    載我看來秦國曆代國君當屬秦昭襄王 嬴稷

    接下來我們就講講這個滅掉東周,已經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基礎的秦昭襄王

    一、拋開誤解,秦昭襄王並不是一直都是傀儡君主

    太多的文學作品和改編的影視劇作品,讓秦昭襄王嬴稷黯然無光,反而是把他母親秦宣太后羋月搬上臺前。只要一提秦昭襄王嬴稷,就是以宣太后羋氏為首、魏冉(嬴稷舅舅)、涇陽君、高陵君(又稱葉陽君)扶嬴稷登上王位,後來把持朝政直接架空了王權。

    首先這個宣太后和弟弟魏冉強勢扶子上位就有問題

    《秦本紀》只說:武王無子,其弟立,是為昭王,《樗裡子甘茂列傳》則暗示了公室對昭王的支援,《趙世家》說,趙主父送立公子稷,是為昭王。這幾篇中都有具體的“立”法,而《穰侯列傳》中,翻來覆去卻只說“魏冉誅季君之亂”。

    在趙武靈王、樗裡疾這些國內外大佬面前,羋八子和之前名不見經傳的魏冉的影響力,真的就能抗衡國內氏族的衝擊和反對,其實微乎其微,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而非一手遮天的立君。

    秦昭襄王嬴稷18歲即位,22歲親征,前幾年有這個政事自然有宣太后來決定的依據,但是往往盛傳宣太后一家架空大王,把持朝政。《范雎蔡澤列傳》中范雎那句“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和秦王的那句“寡人旦暮請太后”,就讓秦昭襄王嬴稷唯母親和舅舅的話是從?

    但是在《史記》《戰國策》中除了寫這兩處渲染外戚秉權之外,中幾乎就再沒有什麼相關記載了,相反後面都是帶著後世眼光,描寫秦昭襄王嬴稷在當時的戰國大環境下是如何梟橫跋扈,在國內如何鐵腕治國的。

    二、把不拘一格,任用賢能,功勳卓著

    秦昭襄王嬴稷當朝,文臣武將,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先後拜甘茂、樗裡疾、魏冉、楚人向壽、趙人樓緩、孟嘗君田文以及最出名的范雎等。又是國內人,又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是因為他們有才能,才會任用他們實行不同的戰略。

    簡單說說,任用楚人向壽,這個人是秦昭襄王嬴稷的發小,也是為了和楚國打好關係的敲門磚,任用孟嘗君田文那是實行聯合齊國打擊楚國的國策,說到範睢,那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一直貫徹的國策和後世幾代秦國君王的必修課——遠交近攻。

    說完文臣,再說武將,就說兩個人:白起和司馬錯。

    白起,號稱“戰中國人屠”,“戰神”,兵鋒所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作為將領,自身能力是一塊,但是也得領導任用和賞識,不然哪來這麼多豐功偉業。

    司馬錯,也是秦國名將,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在蜀地作亂,反叛秦國,司馬錯奉命討伐叛軍,手起刀落,快速平亂,並誅殺公子煇以及郎中令等二十七人。穩定了秦國後方糧倉。後來伐魏攻楚也是戰功卓著。

    三、秦昭襄王嬴稷身先士卒,

    秦昭襄王嬴稷性格堅韌、內心強大、永不言敗的人。

    以長平之戰舉例,秦王當時已經六十三歲高齡(古代的生命週期很短的),親自去徵兵,當白起在長平前線對峙時,他親自帶領援軍上前線,最終成功保障了戰役的勝利,真真正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然而昭襄王一朝並非只有勝利,從早期到晚期都有過程度不同的失敗。然而昭襄王每一次都能迅速從失敗中站起來,稍事休整後就重新亮出自己的鐵拳,他第一次這樣做時是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而最後一次這樣做時,已經古稀高齡,但相同的是,他每一次都會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並且立刻就調整戰略就地反撲,盡力補救自己的錯誤,凡是打不死他的,都會讓他變得更強大,這樣的忍耐力、操盤能力和決斷力極其少見,也超出了常人所能想象。

    四、不拘小節 睥睨四方 一切以完成霸業為目的

    昭襄王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一個清醒徹底的實用主義者,一個遵循法家觀念、理智得冷血無情的帝王。在他的一生中,曾經放縱過外戚的弄權,也做過很多無節操、丟面子的事,甚至給很多人下過跪,然而在國家利益面前,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

    在昭襄王的觀念裡,管他黑貓白貓只要抓得住老鼠那就是好貓,不管什麼人,對他指手畫腳的母舅也好,白丁出身的白起也好,從魏國逃難而來、在他王駕前口出狂言的范雎也好,只要對他有價值他就一定會用,而且是高官厚祿地重用,然而,一旦他們失去了價值或者變成了阻礙,他就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們踢開。

    不管是魏冉,宣太后還是白起、范雎,這些人不過都是昭襄王對內鞏固統治,對外軍事擴張的工具,昭襄王眼裡只有利益,不跟任何人談無用的感情。或者也可以說他公私分得很開,畢竟最後太后和四貴都算是善終了,就是殺了白起有點卸磨殺驢的感覺。

    五、超長待機,為後世一統天下打下基礎

    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

    把這些國家能夠與秦國對抗的有生力量消耗大半,更是制定援交進攻的國策。

    在他任期裡,滅了東周,消除了禮儀傳承的問題;徹底打垮了南韓,讓南韓苟延殘喘;打廢了魏國,曾經欺負秦國嗷嗷叫,後來一點聲音都沒有;更是打得楚國遷都,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楚國現在有點怕;更是直接打殘了唯一有能力可以和秦國分庭抗禮的趙國。

    在此之後,只是延續這種國策,和讓秦國國力恢復,休養生息,國內不出大的內亂,統一六國就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和時間問題。

    總結

    總體而言,秦昭襄王果敢堅毅、雄魄大智、鐵腕無情、治國有方,本人個性和行事手段其實都和他的千古一帝曾孫非常相似,他也是對後來始皇的大一統貢獻極其重要的一位秦王。

    如果沒有秦昭襄王,或者說換一個沒有他的心智的人代替他在這時的秦國做君王,秦的統一日程可能會延後,也許是永久性延後。

  • 5 # 木白木卯

    對於秦朝歷代國軍哪個最厲害,我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是秦始皇,有人認為是秦孝公,有人認為是秦昭襄王嬴稷,而我則認為是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時代是大發展時代,是為後世東出,統一天下奠基的時代。理由如下。

    第一,秦惠文王時期是一個過渡時期,亦是一個轉折時期,秦惠文王嬴駟之父秦孝公當政時期重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有了可與當時代最強士兵魏武卒匹敵的秦銳士,遷都洛陽,然變法後期孝公去世,商鞅被車裂,商鞅變法的大好成果,大好局面面臨著顛覆的危險。

    此時就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嬴駟的能力。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國內有貴族主張廢除商鞅所立新法,在外有六國虎視眈眈,義渠國興兵來犯。在此面臨國家顛覆的緊要關頭,嬴駟一語定乾坤,“商君之法是強秦之法,於秦利在千秋,我秦國曆代必遵之”然後對外征服義渠國,平定內憂外患。於此穩定了商鞅變法的大好成果,為秦國大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

    第二,知人善任,面對宿敵魏國,世代河西之爭,重用公孫衍大敗魏軍,使河西盡入秦國。後重用張儀,使河西之地正式列入秦國版圖。

    第三,滅蜀敗楚。公元前325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亦自稱為王,更為元年。

    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裡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斬首八萬。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但西方的義渠又發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改變戰略,於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攻秦,使秦軍在丹陽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

    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伐取義渠

    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秦國在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佔有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中北部和寧夏等地。義渠憑藉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正是義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壞性,才使公孫衍能夠說動秦惠王暫停攻魏而轉為攻義渠。秦國對付義渠這些遊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遊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

    第六,在培養接班人上,對於兒子嬴蕩,嬴駟,因材施教。造就了後世滅蜀,周王畿舉鼎的武王。和奠定統一六國基礎的秦昭襄王。

  • 6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秦朝歷代國君只有開國皇帝,秦始皇當之無愧。

    為什麼呢?因為他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包括文字;度量衡等等…到了秦二世就已經滅國。

    第一個是秦國的鼻祖非子,給周人養馬得功,封了一塊周天子自己都管不了的地給了秦人,可以說非子為秦國爭得了一個名分,是一個周朝的附庸國

    第二個是秦國的締造者秦襄公,秦中國人在隴西大山和戎狄血戰,秦襄公保衛周平王遷都有功封為諸侯,從此成為了一個諸侯國

    第三個是秦國的成就者秦穆公,徹底打垮了戎狄,圖霸中原,讓秦國躋身春秋五霸之一。

    第四個是秦孝公,結束四代亂政,對外採取人才戰略,重用商鞅變法,收復被魏國佔去的崤山關和函谷關,造咸陽城,使秦國軍隊成為七大國任何一國單挑無法打贏的國家。

    第七個是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勢覆滅了六國。

  • 7 # 曉肥俠

    秦非子,在位時間: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秦非子(不詳―公元前858年),嬴姓,趙氏,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後,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秦侯,在位時間:公元前857年―前848年

    秦侯,嬴姓趙氏,其名失傳,秦非子之子,秦國第二位國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在位時間:公元前847年—前845年

    秦公伯(不詳-前845年),西周時期秦國君主。秦侯之子。僅在位三年,史書上很少關於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後,其子為秦仲。

    秦仲,在位時間:公元前844年—前822年

    秦仲(不詳―公元前822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公伯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令其率軍進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敗陣亡。秦仲死後,由其長子秦莊公即位。

    秦莊公,在位時間: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

    秦莊公(不詳―公元前778年),嬴姓,趙氏,名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其),秦仲長子,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殺,太子其即位,是為秦莊公。

    秦襄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

    秦襄公(不詳—公元前766年),嬴姓,趙氏,名開,秦莊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秦襄公即位。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後,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戰爭中陣亡,葬於故地西垂(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繼位。

    秦文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

    秦文公(不詳―公元前716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襄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秦文公在位時期,設史官以紀事;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今陝西省寶雞市東)以西;制定罪誅三族的刑法。當時秦人已完全定居、從事農業。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諡號文公,葬於西山(在今陝西省寶雞市)。秦文公死後,其孫秦寧公(秦憲公)繼位。

    秦靖公,在位時間:未繼位便去世

    秦靖公(不詳―公元前718年),又稱秦靜公,《史記·秦本紀》作秦竫公,嬴姓趙氏,名已失傳。春秋時期秦國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繼位便去世。

    秦憲公,在位時間: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

    秦憲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嬴姓,趙氏,名立,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為繼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於西新邑,後遷居平陽。公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蕩社(一作湯杜)。公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蕩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葬於西山大麓(今陝西省寶雞市北陵園)。

    秦出子,在位時間: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趙氏。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秦武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

    秦武公(不詳―前678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憲公(秦寧公)長子,母魯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97年—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憲公死後,弗忌等三庶長另立秦出子為秦國國君。後秦出子被弗忌等殺,他才得以即位。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於王室。秦武公在位時,先後征服、併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後葬於平陽,首開活人殉葬制度之風,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傳位於同母弟秦德公。

    秦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

    秦德公(公元前709年―公元前676年),嬴姓,趙氏,名不詳,秦憲公之子,秦武公弟,母魯姬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秦德公即位後,發展生產,並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自此後數百年秦國穩定並以此為都。此時,秦人祭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開始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今陝西境內的鄜縣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遷都雍城是否吉利,結果是後代子孫可以以此地為依託向東發展,直至飲馬黃河。秦國遷都後,大臣樑伯、芮伯迫於壓力而前來朝見秦君。同年,秦國開始確定有三伏的節氣,用在城門殺狗的方法來祛除熱毒邪氣。秦德公在位兩年便去世,其長子秦宣公即位。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堅實基礎。

    秦宣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

    秦宣公(不詳—前664年),秦國國君,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

    秦成公(不詳―前660年),嬴姓,名載。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記》載成公元年,樑、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繼位,是為秦穆公。

    秦穆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記》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還是繆氏祖宗。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樑、芮兩國。扶持晉文公,實現秦晉聯盟。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後分別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大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賢臣良將的輔佐。還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秦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

    秦康公(不詳—公元前609年),嬴姓,趙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夫人穆姬是晉文公的姐妹,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康公送晉公子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曰到渭陽”,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係。

    秦共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4年

    秦共公(不詳—前605年),漢族,嬴姓,《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記》誤作五年),前605年卒。《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

    秦桓公(不詳-公元前577年),漢族,嬴姓,名榮,秦共公之子。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無子,武子剛病時,命其子魏顆將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時又命魏顆將嬖妾殉葬。武子死後,魏顆嫁掉嬖妾,並說:“這是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吩咐。”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兩軍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惡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俘,魏顆大勝。

    秦景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

    秦景公(不詳―公元前537年),嬴姓,趙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國長達39年,將秦國勢力不斷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號大墓公然採用天子葬儀,面積達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被發現,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秦哀公,嬴姓,趙氏,名籍,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吳國攻陷楚國國都,申包胥向秦國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動容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於是發兵救楚,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收兵回國。

    秦夷公,未及即位就死了

    秦夷公,中國春秋時代秦中國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詳,被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

    秦惠公,在位時間: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1年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

    秦悼公(不詳-前477年),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記·秦本紀》和《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14年。

    秦厲共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

    秦厲共公(不詳—前443年),嬴姓趙氏。名剌,《史記·秦本紀》作秦剌龔公,《史記正義》作秦利龔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厲共公十年(周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現哈雷彗星,明亮易見。前461年沿黃河修築防禦濠溝,以兵2萬伐西戎大荔(今陝西大荔朝邑一帶)。

    秦躁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

    秦躁公(前499—前429),秦厲共公之子。公元前443年即位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義渠向秦發起大規模的進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軍擊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為懷公。

    秦懷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秦懷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趙氏,名封,秦厲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長從晉國迎入,是為懷公。當時國政被舊貴族所操縱,秦懷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長鼂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由於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懷公之孫為君,是為秦靈公。

    秦靈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

    秦靈公(不詳—前415年),又稱秦肅靈公,嬴姓,趙氏,未知其名,一說名肅。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懷公之孫。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師隰(即其後的秦獻公)年幼,只有五歲。靈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即秦簡公。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

    前422年,在吳陽(今陝西省寶雞市吳山)建上畤,祭祀黃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秦簡公,在位時間: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

    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簡公在政治、經濟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許官吏、百姓帶劍,打破了只有貴族才能帶劍的特權;實行按土地畝數徵收租稅的政策,則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國開始向封建制度轉化。

    秦出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戰國初期秦國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呂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趙氏。在位2年。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時方二歲,由母親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鬱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殺出子及其母,迎靈公太子公子贏連回國。自秦厲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後,到秦出公在位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秦國日衰。

    秦獻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他為了終止秦國繼續淪落的腳步,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是秦國實現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孝公,在位時間: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惠文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體壯,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中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5歲。

    秦孝文王,在位時間:正式在位僅3天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趙氏,名柱(一作式),亦稱安國君,秦昭襄王次子,戰國時期秦國君主。正式在位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拆除王家園囿。秦孝文王於前250年11月12日行改元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秦莊襄王,在位時間: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47年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嬴柱之子,秦始皇嬴政之父,戰國末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秦始皇,在位時間: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二世胡亥,在位時間: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祕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秦三世子嬰,在位時間:在位46天

    嬴子嬰(不詳―公元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同年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 8 # 莫問天機822

    第一位: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的君主——秦孝公。

    秦孝公,秦孝公求賢納才,釋出求賢令。衛中國人商鞅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先後通過兩次變法,使秦國國力強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中國人路不拾遺,山中沒有盜賊。人民勇於為國家打仗,怯於私鬥,鄉村、城鎮秩序安定。周顯王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還收復河西之地等,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第二位: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嬴姓,名駟,又稱秦惠王,有一個可惜的事情是上位之後車裂商鞅,並滅其族。慧眼識珠、任賢用能、甄拔人才,重用諸如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等魏人。秦惠王十三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亦自稱為王,成為秦國第一王,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位: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嬴姓,名則,又名稷。他的上位之路可謂是坎坷的,還要感謝趙武靈王的支援和魏冉等人等人的幫助。秦昭襄王任命魏冉為丞相,任命大將白起為元帥,先有伊闕之戰打敗了魏國和南韓二國聯軍,大獲全勝,斬了24萬人,再有長平之戰斬殺趙軍多達45萬。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第四位:中華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姓,名政。即位後除掉呂不韋、嫪毐等小人,重用李斯等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9 # 湖漢山

    我認為秦孝公是秦朝歷史上最厲害的君主了,沒有之一,完全是最厲害的君主。

    有人評價商鞅有可能是穿越者,究其實,秦孝公何嘗又不是一個開天闢地的穿越者呢。是他,一手接納並扶持商鞅,由一個政權的實有者,好不吝惜的甘做商鞅的變法維護者。

    秦國,是由商紂王的大將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的後人,秦非子所創立的。

    一開始,是因為養馬有功,被封為周室的附庸,又歷經兩百多年,因戰功被周孝王封國。比其它的諸侯國晚了近三百年之久。

    秦封地較晚,好地方都已經被人佔了,剩下的就是西部的邊陲之地,和西戎等少數民族比較近,環境也不好,乾旱少雨,物產也很貧瘠,被其它的諸侯稱為苦寒之地。秦中國人少受教化,性情彪悍好鬥,被稱為蠻族。所以,秦無論從出身,還是民風,國力上來說,是被諸侯國所輕視和厭惡的。所以,秦建國以來,國力一直都不強,再加之經常受到各國的攻擊騷擾,有好幾次都差點滅國,完全是仰賴秦人的堅韌頑強才慢慢挺過來的。

    秦孝公繼位時,已經被魏國強佔了大片土地,不得已,割地求和遷都,完全是一副哀兵的模樣。

    這時,各諸侯國都在尋求自保或王霸之路,各國都在做各種各樣的變革圖強的嘗試。秦孝公也向東方各國發布求賢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而秦孝公頂住了秦內部宗族勢力的壓力,力助商鞅變法圖強。

    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銳意革新。

    徙木立信取信於民,鬥甘龍撼動老秦人利益根基,劓刑公子虔樹立罰不避公卿的治國理念,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使得一個人見人欺的弱秦,變成了令天下諸侯不敢側目的霸主,為後世秦統一天下,奠定了法理基礎。

    而同期個諸侯國的變法舉措,多是一些小打小鬧,無關痛癢的花拳繡腿。說到底,任何時候,既得利益者是不會輕易讓步的,只有敢於壯士斷腕的秦孝公,才敢啟用和重用商鞅這樣的穿越奇才。而秦孝公和商鞅共同打造的革新舉措和法理,一直到今天,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

    所以,秦最厲害的君主,就是秦孝公了。

  • 10 # 陳情未來

    呂不韋本是一個商人,眼光獨到,發現了秦莊襄王這塊寶玉,仔細雕琢一下,送財送人送寶物。也算是投資,當時秦莊襄王是秦國在趙國的質子。什麼是質子?這可不是物理科學裡學到的離子質子中子,而是押質的大王的兒子。比如說現在貸款需要抵押物,質子與這抵押物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秦莊襄王做了秦國的大王。呂不韋自然而然地水漲船高,成為秦國數一數二的人物。秦莊襄王也是短命,三十五歲就赴了黃泉,只做了三年的大王。

    父死子繼,於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嬴政登上王位。嬴政當年在趙國邯鄲的時候由於是質子兒子的身份也是倍受嘲笑譏諷。養成了嬴政內向沉穩的性格,對待發生之事經常是不動聲色,暗自謀劃,等待時機一擊得中。

    秦莊襄王過世之後,呂不韋在秦國的勢力更上一層樓,已經是秦國的最強人物。呂不韋門下食客三千,每天家門口是絡繹不絕,席面也是常年不斷,但凡有些能耐的人都願意過來投奔於他。後來秦朝的宰相李斯曾經也是呂不韋的食客之一。

    嫪毐與嬴政母后的苟且之事,嬴政心中一清二楚,但是他明白以他當時的能力根本無法阻止。嫪毐囂張至極,出入宮門猶如入無人之境,經常在嬴政面前以亞父自居。嬴政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直至他母后又懷孕產子之後,嫪毐與他母親策劃殺掉嬴政取而代之。正值嬴政剛舉行完加冠禮,秦王政九年。嬴政聯合呂不韋、蒙還擊嫪毐政變,抓住嫪毐車裂,並處死嫪毐與太后之子。處理好嫪毐,秦王政開始控制兵權,慢慢蠶食呂不韋勢力,聯合李斯等人,公佈呂不韋罪狀讓呂不韋離職。最後呂不韋自殺身亡。

    秦國最後可以統一六國的原因之一是不論政權控制在誰的手中,目標都是一致,統一中原。呂不韋掌握政權時,向外蠶食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歇。嬴政掌握政權後,也是如此,不論是天災抑或是人禍都不能阻止他們統一中原的決心。

    在這裡,應該佩服的是秦國的國君秦襄公。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申侯聯合犬戎殺死後,秦襄公瞅準機會救護太子宜臼即周平王遷都洛陽,被提升為諸侯,並賜予封地。

    周平王的老爸周幽王喜歡上一個美女褒姒,這個褒姒不愛笑,所以周幽王為了逗美人開心,就有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過去沒有電話,也沒有bb機,為了能及時報信就修建了許多高臺,在高臺上面放置油脂,油脂用火燒之後可以產生非常高而且持久的煙,這樣下一個烽火臺可以看見煙火,便通知下一個烽火臺,如此這般,全國各地諸侯收到訊息,周王有難,於是諸侯們紛紛拿起戰刀騎上戰馬趕去救助周王。然而,結果卻是周幽王為了逗美人一笑,這一下子所有諸侯都對周幽王的公信力失去信心,人無信則不立。等到申侯聯合犬戎追殺周幽王時沒有諸侯來救助與他。

    這時候,秦襄王來了,大展神威暫時趕跑了犬戎,救助了宜臼並幫助宜他搬了家,從鎬京(今陝西西安)搬到洛邑(今河南洛陽)。秦襄王的救助太過及時,周平王宜臼一激動就提升秦襄王為諸侯,並把岐山附近的地方賜予秦襄王,允諾如果秦襄王可以趕走佔據岐山以西地域(今陝西鳳翔縣一帶)的犬戎,那塊地域將屬於秦國。秦襄王大喜,拜謝周平王之後,回去便準備戰事。從此,秦國一直陷於與犬戎不休不止的戰鬥之中,秦國既得了土地也積攢了豐富的戰鬥經驗。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夯實的武力基礎。

    因此,秦襄公與秦始皇皆是厲害之國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煮魚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