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樾鏹

    清代的異姓王的話不算除樓主上述之外可以有蒙古親王算是異姓王,受大清國受封的附屬國國王在某種意義上也能算是異姓王。

    漢人受爵位的那就多了 特別在晚清時代,

    曾國藩受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荃受封一等威毅伯,李臣典受封一等子,蕭孚泗受封一等男,鮑威受封雲騎尉。等等不盡然多說一句有爵位不見得有多牛,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

  • 2 # 安定郡小書生

    清朝爵位主要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三個系統,分別由宗人府、吏部驗封司、理藩院執掌。

    ①宗室爵位,又稱宗室覺羅世爵,只授予愛新覺羅氏族人。

    分為十二級,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除過如十二家“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外,宗室爵位都是降等世襲,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直到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便不再遞降,從此以此爵傳世。

    ②蒙古爵位,稱為外藩蒙古世爵,只授予蒙古領主王公。

    主要爵位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札薩克臺吉、一等臺吉、二等臺吉、三等臺吉、四等臺吉,固倫額駙、和碩額駙、郡主額駙、縣主額駙、郡君額駙、縣君額駙。

    蒙古貴族在擁有清朝爵位同時還保有蒙古稱號。由於蒙古部落大小不一、勢力強弱不同,有漠南蒙古、漠北蒙古、青海蒙古、河套等部蒙古、西藏蒙古,其封爵也不近相同。漠北蒙古還存在“汗”的爵位,如喀爾喀後路的土謝圖汗、東路的車臣汗、西路的扎薩克圖汗,而南路的賽音諾顏大扎薩克親王。

    世爵每承襲一次降一級,直到恩騎尉不再降爵而世襲罔替。功臣中王爵僅在清朝入關之初封漢人王爵五人,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其子尚之信封鎮南王,後襲封平南親王)、靖南王耿仲明(其子耿繼茂、其孫耿精忠先後襲爵)、定南王孔有德、義王孫可望;因此,實際上清初有王爵的共有八人,可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再也沒有漢人得過王爵了。

  • 3 # 談歷解史

    在清朝268年的歷史中,除了皇室愛新覺羅家族以及蒙古王公之外,很少有異姓封王的,但是也有例外,根據《清稗類鈔》記載就有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武勳王舒穆祿·揚古利(追封)、義王孫可望、忠勇王黃芳度(追封)、嘉勇郡王福康安(追贈)等八人,可謂鳳毛麟角,吉光片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清朝歷史上的這幾個異姓王:

    定南王孔有德(?—1652年),字瑞圖,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明末大將毛文龍部將,之後投降清朝,隸屬漢軍正紅旗,被封為定南王,後追隨睿親王多爾袞立下汗馬功勞。順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抗清名將李定國困於廣西桂林,孔有德見突圍無望,自焚而死,其女孔四貞逃脫,孔有德死後被清廷追諡為武壯。

    靖南王耿仲明(1644年—1682年),遼東蓋州衛人,和孔有德是老鄉,同為毛文龍部將,後歸順清朝。順治初年隨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1649年(順治六年)被加封為靖南王。1671年其孫耿精忠襲靖南王爵,後聯合吳三桂造反失敗,被康熙下令凌遲處死。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原為毛文龍部將,後降清,康熙年間,晉封為平南親王。死後由長子尚之信(1636年—1680年),襲封平南親王,康熙十九年(1680年)尚之信被賜死。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原為明朝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之後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協助清軍打敗闖王李自成,被封平西王。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病逝。

    舒穆祿·揚古利(1572—1637年),隸屬滿洲正黃旗,清朝開國元勳,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女婿,驍勇善戰。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隨從皇太極討伐北韓,重傷不治而死,後被追封為武勳王。

    孫可望(?—1660年),張獻忠麾下大將,南明永曆帝權臣,順治十四年(1657年)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四川、貴州,被封為義王,隸屬漢軍正白旗。順治十七年(1660年)病死。

    等等不盡然多說一句有爵位不見得有多牛,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解決初遇F和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