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北小A哥

    (1)症狀

    又稱根腐病、軟腐病。發病初期地際部莖葉處現黃褐色病斑,繼之軟腐,致地上部莖葉黃化萎凋後枯死;地下部塊莖染病,呈軟腐狀,失去食用價值。一般結群腐黴引起的根腐病先引起植株下部葉片尖端及葉緣褪綠變黃,後蔓延至整個葉片,並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致整株黃化倒伏,根莖腐爛,散發出臭味,別於由青枯細菌引起的根腐病;細菌引起的根腐現青枯狀,不倒狀,剖開根莖可見維管束變褐,擠壓時溢位白色粘液;生產上由青枯細菌和結群腐黴菌複合侵染的,葉片向葉背捲曲,葉尖,葉緣黃化,莖稈基部縊縮,呈水漬狀倒伏,維管束褐變,致近地面的根莖腐爛,散出臭味。

    (2)病原

    該病病原為結群腐黴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25℃水培條件下,菌絲生長快,菌絲寬3~5微米,不產生遊動孢子囊;孢子囊絲狀或瓣狀,長346微米,萌發時產生無色的泡囊;大小17~21微米,後從泡囊中釋放出遊動孢子;藏卵器無色至淺黃色,球形,壁薄且平滑,頂生或側生,個別間生,柄直,直徑23~39微米;雄器異絲生,具柄,呈曲頸狀,以頸端與藏卵器接觸;卵孢子無色或淺黃色,大小19~32微米,內生貯物球多個。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在種姜或以菌絲體和卵孢子在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病姜種、病殘體和病肥成為本病的初侵染源。在溫暖地區,遊動孢子囊及其萌發產生的遊動孢子借雨水濺射和灌溉水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通常日暖夜涼的天氣和植地低窪積水,土壤含水量大,土質黏重有利於該病發生;種植帶菌的種姜和連作,發病重。

    (4)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及措施與姜瘟病基本相同,都要強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強調抓好選留健種、種姜消毒,實行輪作和改進栽培技術等環節。由於本病由腐黴屬真菌侵染所致,故藥劑選擇上要有針對性,即選用對病菌毒性專一的選擇性殺菌劑,特別以本病為主的地區或田塊,可用50%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瑞毒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溼粉劑1000倍液、60%瑞毒鋁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也可用80%乙磷鋁可溼粉400倍液浸種加悶種(密封)各1小時,然後晾乾下種;在出苗後至發病初期,再選用上述藥劑或25%依得利乳劑1500倍液澆灌,每平方米灌對好的藥液3升,隔10天后再灌一次,採收前半個月停止用藥。

  • 2 # 輪挖小林

    生薑腐黴軟腐病是種土傳病害,我省最近發生比較嚴重。主要症狀是:先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及葉緣褪綠變黃,後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且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葉面有斑點,嚴重時穿孔,初期莖基部呈水浸狀,後期莖基部腐爛,直至枯萎死亡;地下塊莖褐變,根系不發達,有的軟變腐爛。輕者塊莖表皮和莖基葉梢呈水浸狀褐色病變,易剝落,但無臭味。地下根系呈水浸狀變軟,一碰即脫落,植株生長衰弱。定植20天左右就開始發病,6月份很多地塊已發現病株。

      該病發生流行與氣候條件溫溼度變化有關,姜塊定植後,長期遇陰雨天氣,雨後高溫暴曬的天氣,極有利於腐黴菌對姜塊莖的侵染,所以病害發生普遍,危害嚴重。低窪地、積水、雜草叢生地塊及連作地病重,這與土壤中病殘體含菌量積累增多有關。其次,過多地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大姜呼吸和根系生長,也是發病的誘因。

      發病初期,每畝可用77%多寧一公斤,隨水衝施,並配以甲殼素衝施肥,促根殺菌,促進養分吸收。間隔20天后,再隨水衝施酵素菌肥多菌寶一公斤,達到以菌抑菌,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繁殖,並配以甲殼素肥20公斤。發病嚴重地塊,重複使用兩次,病害即可控制,不再蔓延。因當前晝夜溫差大,中午拱棚內溫度高達40℃,極易造成頂芽日光灼傷,夜間溫度低,棚頂露珠滴落在受傷的頂芽上,引起細菌性潰瘍腐爛時,要及時噴灑3%中生菌素800倍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康爾福500倍液防治,也兼防了腐黴根腐病。同時也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避免造成機械傷口,感染病菌,引發腐黴根腐病。可選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48%樂斯本2000倍液灌根殺蟲。

  • 3 # 盛禾原農業科技

    首選優質姜種,在農村一般是挖深溝渠,保持土壤乾燥,姜的抗病能力比較強,土面上加鋪一層稻草,預防止水直接滴到姜塊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明星的離婚熱搜,曾掀起了娛樂圈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