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禹論

    首先小米的體驗很優秀,其次小米的價效比相對較高,最後使用者需求是千奇百怪的,如果用產品缺點去衡量產品整個表現,是不科學的。

    購買手機,主要是根據自己需求、錢包而選擇;在需求與錢包之間尋求平衡點,最後才確定買那款產品。價效比是永恆不變的,至少絕大多數使用者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小米就是堅持做價格厚道,但產品也儘量感動人心。

  • 2 # 黃齊數碼

    都是安卓機,都是845,都不用提miui,誰比誰體驗能好多少?,有錢你就買貴點,沒錢就選價效比唄。記住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窮人多。

  • 3 # YF8899

    本身看來價效比確實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好的東西不一定貴,但是也不便宜。體驗也是一種比較東西本身最實在的做法。

  • 4 # 從耗子胖成豬

    人有高低富貧,產品有精粗貴賤。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使用者人群。如果天底下所有的手機都去大談特談“使用者體驗”,卻沒有一個講“價效比”,那才是怪事。

    其次,我們再對手機所謂的“使用者體驗”剖析一下:

    手感?——你的手機裝矽膠套了嗎?打不打遊戲?閱讀、看圖,螢幕的尺寸與效果?攝像頭的拍照體驗?

    其實仔細想一想,手機本來就是一個大眾綜合型的數碼,很多方面也就只能做到差強人意,就算是頂級的產品,體驗也不可能除非出色。如果一個人,他的手機裝套,他不玩遊戲,他不喜歡用手機看圖,看文章,他家裡有高檔相機拍照。那麼手機對他而言,就是打打電話,看看微信,移動支付之類的基礎功能,在這些方面,小米的低檔機跟蘋果、華為、三星之類的高檔產品比較,體驗會差多少嗎?

    所以,我覺得小米堅持講“價效比”的思路並沒有錯。當然,這種思路會限制它品牌的溢價,但只要它能堅持做到價效比突出,我相信很多朋友還是會支援它的。

  • 5 # 自控666

    價格永遠是硬道理,不是每個人都月入上萬,消費者喜歡哪款就買哪款,沒有誰比誰強,只有誰更適合你,你更喜歡誰!

  • 6 # 煙波客11546399

    真的要和小米談體驗嗎?

    記得最早談“體驗”,是因為小米跑分效能無人能及時,大量跑分不代表體驗的言論都出自那個時候。效能不如你,咱就談體驗!而體驗的內容卻極少提及。不客氣的說,當時談“體驗”是為了淡化小米的優異效能。效能引數是明確的,無法推翻,而“體驗”是可以一句話帶過的模糊概念。

    小米的miui、最早開發的nfc、紅外、智慧控制家居、首先做出全面屏產品、堅持陶瓷後蓋……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體驗嗎?如果有心完全去對比下能實現的功能,小米的體驗應該是最完善、最好的。但是小米的均衡總是會被友商一個點的突破而被弱化和淡化。比如拍照的短板,並非小米真的很差,而是友商都單獨拿出來做了特別開發,而且都做出了極致體驗,僅這一點就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掩飾其它不足。反觀小米以前的產品,基本都是輸在點的突破和二次開發上了。所謂一白遮百醜,小米正相反,一個黑點就被抹殺了其它優異。真的論體驗,實際小米更具有實用性。效能一流、miui一流、功能開發全面……體驗會很差嗎?

    至於價效比,是被有意識加上了“廉價”標籤。價效比無處不在,每個人在購買之前都會貨比三家,這是在做什麼?尋找“價效比”!價效比不僅僅存在於低端產品,高階產品同樣存在。當然,有人說“高階產品”不需要價效比也不無道理。因為購買力到了,不需要考慮價格因素。但是不代表不看效能表現。一味的說高價就代表高階,是一種欺世之談,有錢人並不都是傻子,只不過不會花那麼多功夫去做深入對比和選擇罷了。對品牌的信任是選擇的關鍵。小米最大的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沒有樹立起高階形象,品牌信任度沒有滿足高階選擇條件。這不是產品製造和技術問題,而是小米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束縛的結果。小米很有必要分出一個獨立的、不受價效比思維影響主打高階的品牌。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雖然難聽,但確實是一個品牌影響力最好的證明。

  • 7 # 快點點1

    首先體驗這個東西很主觀,沒法拿尺度衡量,公說公有理,任何體驗需要一個數值,就是跑分,價效比是客戶體驗後看效能價格得出的東西,誰不希望便宜又好的東西呢,優衣庫,無印良品不都是發達國家價效比的代表,為此你能說去這些店的人都是窮人嗎?你能說發達國家不講價效比嗎?你可以到世界各個國家瞭解一下越是發達國家越講價效比,不然沃爾瑪,家樂福就不會出現,只有落後國家生產力低下才將就體驗,因為這才能忽悠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日期什麼時候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