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浮生農夫

    刺鰍,又名刀鰍,一種淡水魚類!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感覺應該能養殖吧。

    在我們那裡河塘裡有很多,釣魚的時候經常能釣起,但是感覺沒人吃啊大多都放生了要不就是餵鴨子了!

    刺鰍的市場前景怎麼樣?銷路好不好?有懂行的可以指教一二!

  • 2 # Mi你愛生活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汙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池。養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釐米,水深30~50釐米。

    清池消毒 鰍种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釐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苗種放養 鰍种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浴消毒10分鐘。選擇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體長3~4釐米的鰍種50~60尾。

    飼料投餵 泥鰍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人工飼養還應投餵蛆蟲、蚯蚓、小雜魚肉、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及麥麩、米糠、豆渣、餅粕等植物性飼料。

    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餵。投餵量視水質、天氣、攝食狀況而定,水溫適宜時每天早、中、晚各投餵一次,水溫較低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量佔在池泥鰍體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溫條件下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投餵比例: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時,少投或不投;水溫11~20℃,植物性飼料佔60%~70%,動物性飼料佔30%~40%;水溫21~23℃,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各佔50%;水溫24~29℃,植物性飼料佔30%~40%,動物性飼料佔60%~70%。

    水質管理 泥鰍放養後,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培養浮游生物,使水體始終處於活、爽的狀態。水溫達到30℃時,及時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溫,防止浮頭。發現泥鰍時常游到水面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節,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餵,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豬牛糞,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殘留飼料,做好日常記錄。

    刺鰍科,刺鰍屬。俗稱:倒鰍,鋼鰍,刀鰍,石錐。英文名:Spiny eel 。 體細長,前端稍側扁,肛門以後扁薄。頭長而尖。吻稍長,但不及眼後頭長,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長度約等於眼徑。前鼻孔呈管狀,位於吻的兩側;後鼻孔圓形,近眼前緣。眼位於頭部的側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於皮內。口下位,口裂幾成三角形,口角達眼前緣或稍超過。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呈帶狀排列。胸鰭小而圓,無腹鰭,背鰭和臀鰭分別與尾鰭相連。

    背鰭前方有1排各自獨立的硬棘,約為31-33枚;臀鰭具棘3枚;尾鰭略尖。體鱗細小,側線不顯著。體背黃褐色,腹部淡黃。頭部從眼上向後有2條淡色線條,沿體背縱伸至尾鰭基。體背、腹側有許多網狀花紋,背鰭、臀鰭與尾鰭的基部網紋更為明顯,體側有30餘條褐色垂直條斑。有些個體條斑上端色較深黑,有部分個體近腹側的條斑之間雜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鰭淡黃色或灰黃,其餘各鰭灰色,臀鰭下緣常飾以白邊。 為底棲性魚類。生活於多水草的淺水區。以水生昆蟲及其它小魚為食,生殖期大約在7月份。

  • 3 # 農人拍拍

    成魚養殖一般採用土池為好,塘基高出水面50釐米以上,池底要有適量淤泥,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環境安靜。池塘內種植水葫蘆,可以調節水質和為大刺鰍隱蔽遮陽。魚種下池前,以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然後貯水,待藥物毒性完全消失後才可以放入魚種。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魚種,要求投放的魚種同一規格,一次投放足量,魚種體質健壯。經過8個月-10個月的養殖,成魚平均個體達200克以上,即可收穫上市。大刺鰍為雜食性魚類,目前人工養殖一般投餵人工配合飼料和冰鮮魚。但要注意冰鮮魚的質量應比較好,不要腐爛變臭,否則容易引發細菌性疾病。因為養殖密度較高,所以要求經常加註新水,防止因大量投餵飼料而導致水質惡化;在雷雨天氣,要及時巡塘,檢查進排水口及防逃設施是否完好無損,防止大刺鰍跳逃和池水漫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裝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裝修,怎麼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