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攜手同行45

    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都一樣,做飯吃什麼一般只要孩子在家大都偏重於孩子的口味,孩子們樂意吃什麼只要條件允許就儘量做什麼。而孩子不在家時相對就簡單多,尤其是光一個母親在家時則能省就省,上頓吃剩下的下頓熱一下就又一頓了。

    現在家裡做飯和以前有了本質的區別,這得得益改革開放的政策確實從生活物質條件有很大的提高。過去家家做時發愁"拿什麼做";現在做飯時又發愁″做什麼飯"。這兩句話第一句是當時是發愁生活困難沒東西做飯;第二句是發愁做什麼東西讓人們愛吃呢?現在就是條件差些的也不缺吃穿,可一般家庭不超過兩個孩子,把孩子都當掌上明珠做飯時肯定以孩子為主,生怕孩子不愛吃得少;而過去家裡窮卻一般都孩子多,一個父親要養活一大家子,所以做飯就不能全慣著孩子吃。

    現在做家長的把全神都貫注在孩子身上,願我們孩子都茁壯長!願全體做父母的都身體健康!

  • 2 # 雲舒0819

    不會。

    我媽的原則是,眾口難調,所以誰做飯聽誰的。做什麼,怎麼做,什麼口味等等都按做飯的那個人來。別人不許有意見,實在不想吃,就自己去做。

    後來結了婚,我老公是個好說話的,我做什麼他都說好。如果他做飯,他還是會照顧一下我的口味的,怕我吃不好。

  • 3 # 名字已線上

    我說說我家關於吃飯的事兒。老婆不吃豬肉、牛肉、羊肉,可以吃魚、雞、海鮮。他不是少數民族,也沒什麼信仰,就是單純的不吃。記得剛結婚的時候,為了驗證她是不是真不吃這些食物,有一次做飯的時候,我特意在沒有放肉的菜裡偷偷的放了一點豬油。菜的外觀上絕對是看不出來,老婆吃了一口菜就說有問題。我問有啥問題?她說菜的味道比較腥,不是青菜的味道,好像有什麼東西壞了。然後我又把另一盤沒放豬油的菜拿給她,她吃了說這個不腥。從這件事上可以證明她是真的不吃肉。到後來我也慢慢的有了類似的體會。如果間隔時間長一點不吃肉,當再吃肉的時候,就會體會到肉吃到嘴裡真的會有腥味。

    直到今天,老婆的飲食裡也沒有豬、牛、羊。在沒有孩子之前,家裡基本上很少吃肉,主要以蔬菜豆腐為主。到孩子出生以後,為了孩子身體成長的需要,家裡的肉食也開始多了起來。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吃飯的時候,菜是純粹的素菜,肉是單純的肉食,家裡基本不會用肉去炒菜。在做法上也基本是北方家常菜的口味,沒什麼特殊的做法。孩子慢慢大一點以後,家裡吃什麼也就變得以孩子口味為主了,但肉菜分離的做法是一定要堅持的。比如,家裡包餃子要麼是包素餡,要麼就是包素餡和肉餡兩種。出去吃火鍋最好是每人一個小火鍋,要是大火鍋只能到最後才能放肉,我和孩子最後才能吃到肉,只是人已經快吃飽了。

    現在我家裡吃什麼飯菜,一般是做什麼吃什麼。偶爾誰想吃什麼直接說,下頓飯就做什麼。其實一家人在一起誰喜歡吃什麼口味,基本上也是固定的。比如孩子喜歡麻辣口味愛喝湯、老婆喜歡清淡偶爾也吃點麻辣、我是什麼都可以不挑食。家裡吃什麼飯菜也沒什麼遷就不遷就誰的問題,誰喜歡吃什麼就搞點什麼,無非在做飯做菜時多做點種類和口味。當忙完工作下班回到家裡,我知道一定會有一桌熱乎乎的飯菜和一個人永遠在等著我,個人心裡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知足了!此情此景如果是你,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又會在乎吃的是什麼嗎?

  • 4 # 雲淡風輕任平生

    那個年代的食物基本上是原生態的,沒有化肥不打農藥,也沒什麼轉基因之類的東西,吃起來安全又放心。媽媽手藝不錯,安排的一手好菜蔬,調和的一手好湯汁,食材普通但做出的飯菜讓我們每頓都吃的盤幹碗淨!

    那時候窮,那時候的飯真好吃!那時候的飯永生難忘!

    當我做了父親的時候,家裡早就脫貧致富了。條件好了自然就要讓孩子們吃的舒心又喜歡。

    現在我和老婆做飯經常徵求孩子們的意見,都說眾口難調,儘量的求同存異吧。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年紀,營養一定要跟上才行。自己吃過的苦不能再讓孩子們經歷了。你要問怎麼做才好,盡我所有唄,一切為了孩子!只要他們吃好了,別的都無所謂。

    美中不足的是,如今無論我怎麼努力,都做不出小時候飯菜的味道了。當年明月難尋,兒時美味不再,幾多懷念幾多悵然。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大妮就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二妮也在奮力攻讀小學二年級了。以後她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寶寶,肯定也會像我們一樣盡心呵護她們,也會像我們一樣想法設法給孩子們做可口的飯菜的,一切為了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廠上班月入5000,如何改變現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