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86073442157

    既然說不服父母來和自己一起住,最好先不要強求用什麼辦法說服父母。與父母一起生活,既有共同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好處,也有生活習慣不同帶來的不適和壞處。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能夠獨立照顧好自己時,父母願意自己住就自己住好了,這樣方便兩代人各自按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等到父母年紀很大,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時,再接父母過來一起住,這樣可能會更好。

  • 2 # 萌萌mm0412

    不要說些享福的話,越是這個時候,他們越是需要提現他們的價值。例如你可以和他們說,我們工作很忙,很需要你們過來幫忙,或者說你和你愛人都不會做飯需要他們幫忙等等。

    記得就算接過來,一定要讓他們找到定位,讓他們找到這個家需要他們的位置,如果做不到還是不要去打擾他們。

    為什麼人們經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是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做人的堅持底線和標準,每一個人所堅持的又有不同,所以產生衝突無所避免。

  • 3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首先肯定你的一片孝心,這在當今時代很難得。但是,你父母不願來,你一定不要強求或者找什麼理由將他們騙來。這違其所願的遷徙,實際上是對老人的一種意志強姦,如鳥入籠中的折磨。假如老人真的情願樂意隨你一起住,是不會擔心怕麻煩你的。總會有那麼一天的時候,但絕不會是身體健康,生活能夠自理的現在。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你如他們這般年紀,就能切身體會到,人越老,鄉情越重,對原始居住地越嚮往越留戀。因為,那是鄉情鄉里原住地的舊人和往事交織成的精神世界,戀鄉情結。所以才有“落葉歸根”之說。在那裡,他才有主人翁的存在感和心安理得,才能找到自我。老人與動物一樣,非到迫不得已,大都不願離開自已熟悉的原居住地的一草一木,也如拆遷戶怎麼都想原地安置一樣的心情。離開了,就丟失了原來的自已,人越老,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差,越難融入新的社會關係人群。往往許多老人一旦到了新的環境,失落感,邊緣化感覺會越來越重,心生憂鬱日重,最終生出病來。這是水土不服的因素之一。

    所以,對於你的一片孝心善意,勸你還是再三思,最好隨其所願。

  • 4 # 記錄年輕錄

    父母不跟兒女一起住 你要客服這幾個問題 1夫妻和睦 2 經常陪她 3 讓他乾點活 1因為有些父母不和我們在一起 夫妻不和睦吵架什麼的 父母看到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還不如不在一起 2 你一天到晚不陪她 如果是鄉下來到大城市會更寂寞 生活也不習慣 3 最好是讓他做點什麼 生活充實 能做到這幾點 估計天下父母都會陪在兒女身邊吧

  • 5 # 傷感的夜聽

    一些開明的父母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身體沒什麼大的毛病,他們也不是不想給兒女一起生活,只是不想給兒女們添麻煩,他們明白一旦住一起,因為很多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等,時間久了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兒女不敢明說,這不是給兒女心裡添堵嗎?

    還有些老人在一個地方生活大半輩子了,你讓他們離開生養他們的土地,肯定不捨得,畢竟去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生活,更是不習慣。在他們看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根本沒辦法跟人交流。但在老家能自由自在。

    再有一些老人,特別到一定年齡段的老人,在他們心裡有一個亙古不變的信條,就是老了能落葉歸根。就是要死也要死在家裡。所以年紀大了的老人都不願意跟子女住一起。

    那麼該怎麼說服他們呢?首先作為子女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能接受老人一起住之後很多生活習慣不同,能容忍老人的嘮叨,用實際行動去表明態度。如果實在不行,那就尊重他們的決定吧,當不住一起時,就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吧。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遊子難報三春暉!

  • 6 # 紅色夢影片

    有這份孝心是彌足珍貴的,這個一般需要尊重父母意見,或者變通說服。一般老人家在老家生活他們對那個地方熟悉,他們自己那邊有一些老人同伴,所以即使不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有時候也不會感到寂寞無聊,如果只是想要跟他們說讓他們享福享受生活,那麼他們去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他們沒有了平日的消遣活動沒有一些老年朋友的來往,在子女一天上班,只有晚上能陪伴他們,或許他們一般一天中都會感到無聊寂寞,這個需要尊重父母意見,如果心理是打算讓父母享福為他們養老的話可以說成是讓他們幫忙,是需要他們,讓他們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或許父母就會過來,但是這個一般需要尊重老人家得意見,我們身為子女不能強迫,他們覺得他們那樣的生活環境能過得舒坦快樂,那麼我們也應該尊重老人家,在有時間的時候多打電話聯絡關心一下或者能見個面聊聊家長裡短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v20如何增強WiFi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