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
2 # 洪洋河
小麥鏽病也叫“黃疸病”,在小麥的病害中,危害最為嚴重,分佈也最廣。鏽病可分為三種:條鏽、葉鏽和杆鏽。鏽病發生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小麥的顆粒無收。
鏽病發生症狀:
在小麥種植區,有一句話“條鏽成條葉鏽亂,杆鏽是個大紅斑”。經常可見的症狀有:病斑呈鮮黃色,虛線狀;葉片正面較大,背面呈橘紅色,病斑後期變成黑色;病斑表皮容易破裂,散出鏽色粉末。
鏽病傳播途徑:
這三種鏽病的病菌都可通過氣流進行傳播。一般情況下,空氣溼度大對這三種鏽的發生最有利。所以,在連續陰雨天氣,霧多露水重,溼度大,再加上有的農戶小麥品種不抗病,就很有可能發生嚴重。
鏽病的防治:
對於鏽病的防治,主要以種植抗鏽良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管理為輔的原則。
(1)選用抗病良種:不同的小麥品種對鏽病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大家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長期的天氣預報,合理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豐產、優質、抗病能力好的小麥品種,以此來控制鏽病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小麥品種連年種植,抗鏽病能力會喪失或減弱,所以,在農業種植上,要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幾個品種,合理佈局搭配,避免單一化種植。
(2)加強栽培管理,減輕鏽病危害:一定要堅持適期播種,或適當晚播,避免過早播種,可以減輕小麥秋苗發病,這一點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對小麥的肥水管理上,要合理施肥和灌水,增施磷、鉀肥料,可避免偏施氮肥,造成病害蔓延。
(3)藥劑防治:這是防治小麥鏽病的重要措施。要根據田間病情的發展情況,結合當地的天氣條件,合理運用藥劑。
防治條鏽病,一般可在小麥田間發病植株率達2%時進行噴藥;對於葉鏽病,一般可在小麥抽穗以後,田間發病植株率達5%~10%時,開始噴藥;對於杆鏽病,一般到小麥揚花灌漿期發病植株率達1%~5%時開始噴藥。
防治鏽病的藥劑種類及用量:
①粉鏽寧: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每畝噴藥50千克左右,或20%的粉鏽寧乳劑每畝40~50毫升噴霧。另外,用小麥種子重量的萬分之三純藥拌種,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20%萎鏽靈乳油用水稀釋200~400倍,每畝噴藥液60~80千克,或用25%的萎鏽靈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1%進行拌種,也有一定的效果。
-
3 # 定番老農
你好!小麥染了鏽病應該使用“粉鏽寧”、“羥鏽寧”、“特譜唑”等藥物按照說明進行均勻噴灑。它們的優點是:藥效期長、用量低、無藥害、效果好。預防鏽病也可以使用該三種藥物拌種,播種後70天仍能保持90%防效。另外該三種藥物還能治療白粉病、白杆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
一、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有三種:條鏽病、杆鏽病、葉鏽病。有個順口溜對這三種鏽病進行描述:條鏽成行葉鏽亂,杆鏽是個大褐斑。田間診斷時可根據這個來區別。
1、小麥條鏽病:
(1)、小麥條鏽病發病部位及症狀:
條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葉鞘、莖杆、穗部、穎殼、芒上也會出現。受病害後葉片表面出現退綠斑點,後產生黃色狹長形或長橢圓形,夏孢子堆較小,呈虛線排列沿葉脈擴充套件。後期在發病部位產生黑色條狀冬孢子堆。
(2)、小麥條鏽病病原:
引起小麥條鏽病的病原是:條形柄鏽菌(puccinina striiformis),屬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
2、小麥杆鏽病:
(1)、小麥杆鏽病發病部位及症狀:
杆鏽病主要發生在莖杆和葉鞘,葉片、穗部也會發生。夏孢子堆呈長橢圓形,隆起高,不規則散生,黃褐色。杆鏽菌能穿透葉片,感染的葉片正反兩面均出現孢子堆,並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還大。後期在發病部位產生黑色冬孢子堆。
(2)、小麥杆鏽菌病原:
引起小麥杆鏽病的病原是:禾柄鏽菌(puccinia graminis),屬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
3、小麥葉鏽病:
(1)、小麥葉鏽病發病部位及症狀:
葉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葉鞘和莖也會發生。夏孢子堆呈散亂不規則排列成圓形或長橢圓形。基本只在葉片正面發生。後期會在葉片背面散生黑色橢圓形冬孢子堆。
(2)、小麥葉鏽病病原:
引起小麥葉鏽病病原的是:小麥隱匿鏽菌(pnccinia recondita),屬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
二、小麥鏽病的防治:
小麥鏽病發生主要是因為小麥連續多年種植,品種退化,抗病能力弱;夏孢子、冬孢子附在麥田雜草或自生麥苗上越夏越冬;田土黏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隱蔽大、氮肥施用過晚等種植管理不善原因;天氣潮溼少光照。
小麥鏽病最易發溫度分別是:條鏽病:9°—16°;杆鏽病:18°—25°;葉鏽病:15°—22°。因此小麥鏽病從春季開始發病順序依次是:條鏽病——葉鏽病——杆鏽病。
所以在防治工作上我們要做到:
1、選種、拌種:
選擇抗病品種,注意品種的合理搭配和輪換;使用15%粉鏽寧按種子量0.1%進行拌種;
2、加強種植管理:
(1)、擇期播種:
易發生條鏽、葉鏽地區適當晚種,減輕秋苗傷害;易發生杆鏽地區適當早種,促進早熟,減輕後期病害。
(2)、科學施肥:
使用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根據土壤情況合理配比氮磷鉀比例,增強小麥抗病能力。
(3)、噴藥防治:
返青拔節期是防治小麥鏽病關鍵時期。用20%粉鏽寧乳油60g/畝兌水均勻噴霧,如噴藥兩天內下雨則再噴一次。
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
-
4 # 農人顧流芳
農民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小麥鏽病發生相對於其他病害比較普遍,基本上在所有小麥種植田都會發生。被染病小麥主要危害部位為葉片,小麥鏽病不僅僅只會危害葉片,小麥的葉鞘、莖杆、穗部也會被危害。這也是很多農民不知道的一個誤區,進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症狀,措施了防治病害的最佳時機。
小麥條鏽病發生前期時相對不易分辨,剛開始染病初期,受害部位會出現褪綠色的小斑點,該症狀和其他一些病蟲害有相似之處,不太容易辨別。到了後期除了不易防治外,對於小麥的最終產量也有很嚴重的影響。
我們農民想要有效防治小麥鏽病,應遵循“提前預防,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預防措施以提高小麥自身抵抗力為主。流芳建議小麥種植戶在播種時小麥的播種密度不宜過大,在做好肥料管理的前提下,播種時間不宜過早或過晚。
同時小麥的播種深度要把握在5cm左右,過淺不能低於3cm,過深不能高於8cm。以上都是流芳通過自身實踐總結,這樣也是提高小麥自身的抗逆性,減少鏽病的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據當地小麥種植大戶傳授經驗分析,在小麥收穫後應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這也是防治小麥鏽病的基本措施。同時抗病品種種植的合理佈局,切斷菌源傳播路線。
植保要點: 對常年發病較重的小麥地塊,可用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或速保利可溼性粉劑進行小麥拌種。小麥種子應幹拌並充分攪拌均勻,嚴格控制藥量,濃度稍大會影響出苗。
對小麥鏽病高發期地塊,種植戶們應及時噴施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對即將進入高發期的地塊,應做好觀察和田間管理,以提高小麥自身抗性,也可通過噴施化學藥劑進行預防。
-
5 # 八零後新農人
三種鏽病症狀區別:
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鏽病的孢子零散生於小麥的莖稈和葉片上,呈橘紅色,孢子堆較大,最適宜溫度為20℃。葉鏽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麥葉片上,呈紅褐色,顏色比稈鏽病淡,孢子堆也比稈鏽病小,對溫度的要求介於稈鏽和條鏽之間,條鏽病的孢子堆在小麥穗部和葉片上沿葉脈排列成顯著的條斑。顏色為黃色以至枯黃色,孢子堆比葉鏽病小、氣溫在5-15℃時最適宜發育,氣溫低於0℃時發育受阻,有間歇的小雨和霧露天氣可助長髮育。
防治措施(1)小麥品種的抗病性只是相對的。在當地比較抗病的小麥品種,種植數年以後,不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退位,而易感病的鏽病生理品種逐步產生,發生面積逐步擴大,為害加重,使小麥抗病性喪失,成為感病品種。
(2)剷除雜草,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在分櫱到拔節期追施草木灰、鉀肥,在拔節到抽穗期噴施磷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藥劑拌種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拌種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g拌麥種50kg,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100g拌種30kg,涼幹後播種。
(4)防治小麥鏽病的藥劑比較多,目前應用較廣的藥劑是三唑酮,建議使用新型三唑類殺菌劑如用12.5%氟環唑懸浮劑每畝50~60g,或25%丙環唑乳油每畝30~40g,或25%苯甲丙環唑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新型三唑類殺菌劑持效期更長、安全性更好。後期田間發病較重時可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0~60g/畝。發病的田塊需噴藥23次,每次間隔7~10天,可控制病害。也可用50%硫磺·甲硫靈懸浮劑500~700倍液,或畝用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15~20g對水噴霧。
-
6 # 89老王頭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五月後,很多小麥種植戶反映鏽病發生嚴重,鏽病是小麥種植中一種重要病害,在鏽病流行區域,小麥一般會減產15~20%,嚴重田塊也有絕收情況,小麥鏽病主要還是表現在葉片、莖稈等上,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病害。
一、小麥鏽病種類
小麥鏽病可以分為葉鏽、條鏽、稈鏽病,三種鏽病表現有所不同,常常有混合發生情況。
小麥葉鏽病:主要發生葉片上,葉片上呈現橘紅孢子,並無規則分佈在葉片,呈現圓形或橢圓小麥葉鏽病是三種鏽病中發生面積、分佈為廣泛的鏽病,對於小麥生產影響也較大。
小麥條鏽病:主要也是表現在小麥葉片上,主要表現葉片上形成花斑,或者形成黃色孢子堆,孢子成熟後可能散發黃粉。
小麥稈鏽病:主要表現部位為莖稈和鞘部等,一般表現深褐色孢子堆積,出現排列無規則紅斑,嚴重時葉片正反面也不會被侵染。
二、小麥鏽病發生原因
小麥鏽病為專性寄生真菌病害,主要是以夏孢子形式傳播與生存,主要隨氣流傳播,也可以以菌絲體形式潛伏在小麥上伺機發病,小麥鏽病的夏孢子是可以實現遠端氣流傳播的,甚至可以實現幾百公里傳播而不失活,藉助風力傳播是其主要手段,小麥發病與自身對於鏽病抵抗力有關係。
如果在一個區域種植易感鏽病品種較多,往往是容易引起鏽病爆發的,加上鏽病病菌在不斷產生新的“小種”,所以有些即便抗病的小麥,也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喪失對於鏽病抗性。
環境因素葉決定這鏽病的發生,這主要還與溼度、溫度等有關係,特別是近段時間江蘇、安徽等地雨水較多,有利於鏽病發生,在溫度方面,三種鏽病發生條件不同,條鏽病發生適合溫度15度上下,葉鏽病在20度時比較適合,稈鏽病發生一般發生在20-25度,麥地積水頻繁,葉片氮肥施用過多貪青,都有利於小麥鏽病發生。
三、小麥鏽病的防治的方法
選擇抗鏽病品種:我們發現小麥對於鏽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所以選擇抗性品種還是降低鏽病傳播概率的,對於鏽病流行的區域,可以定期更換品種,減少鏽病繁殖的寄主,減少菌體傳播,防止鏽病蔓延,這幾天有農戶發一張疑似“抗鏽病指示物小麥”圖片給筆者,筆者發到“水清農場”等進行探討,水清老師等認為這是某些抗鏽病小麥一種指示性狀,這種品種具有抗鏽病能力,在受到鏽病病菌侵染時,會表現出受刺激應激抗病反應,出現黃斑,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施用藥劑防治。
科學田間管理:適當換茬有利於鏽病控制,及時清理麥麥樁有利於減少菌體寄生,特別是當前對於秸稈不能隨意焚燒情況下,建議儘量減少秸稈田間長時間堆積,同時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對於氮肥過多貪青的田塊,後期建議噴施磷鉀源庫等補充磷鉀,提高抗病能力。
化學藥劑控制:鏽病的防治主要還是在發生初期進行防治,防治藥劑主要以三唑類殺菌劑為主,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氟環唑、戊唑醇、苯甲丙環唑等,特別是戊唑醇這個藥劑,在抽穗揚花期防治赤黴病效果也都不錯,安全性較高。
關於鏽病防治藥劑,有部分專家表示加入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效果更好,這些殺菌劑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如果在赤黴病發生嚴重區域或已發生赤黴病,這類藥劑有增加禾穀鐮孢菌產生DON毒素風險,如果是抽穗前,還是可以正常混配使用的。
回覆列表
小麥繡病已經出現症狀了,說明必須噴藥防治,此時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挽救了,噴藥防治時最佳選擇。
比如條繡病可以在發病初期選擇12.5戊唑醇水乳劑50毫升每畝或30%己唑醇懸浮劑10毫升每畝或50%粉唑醇可溼性粉劑10克每畝,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
比如葉繡病可以在發病初期選擇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40毫升每畝或30%氟環•嘧菌酯懸浮劑45毫升每畝或20%萎繡•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每畝,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兌水均勻噴霧防治。繡病發生嚴重時,一般可在藥後7-10天在施藥一次,建連續2-3次,注意藥劑交替輪換使用。
施藥時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和使用次數限制和農藥標籤的其他要求。比如江蘇省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防治小麥繡病製劑量是30-50毫升每畝,施藥時間是發病初期,視病情發展情況,間隔7-10天再施藥一次,在小麥上使用安全間隔期為35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