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軒居士

    寫出了作者急切盼望著和妻子重逢的願望。

    這裡有一個意象,我覺得歷來被人們錯解,就是“共剪西窗燭”——

    人們都認為是回到家後和妻子夜裡共敘離情時,時間久了蠟燭的燈芯長了,於是用剪子剪掉。

    假如是兩人一起剪,似乎不太好操作剪刀,於是理解成有時作者剪,有時妻子剪。去年偶爾聽到康震老師在“傳唱經典”的節目上也是這樣解釋的,倍感失望。

    讓我看來,如果是這樣解讀則毫無詩意了,如果是這樣解讀這首詩也不會流傳到今天。

    我的解讀是=====剪的不是蠟燭燈芯,而是燭光。剪刀也不是真剪刀,而是兩個人的影子。整個的意象是從窗外看兩個人的影子像剪刀一樣(時開時合)。

    為什麼兩個人的影子會像剪刀一樣時開時合呢?因為兩個人傾訴離別之情每至動情處便相擁在一起,如此反覆而已。

    這就是我對此句的解讀 ,非常遺憾 自古到今 上至學者專家 我還沒見到和我認識相同的。

  • 2 # 我是伍洋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此時正是巴山夜雨。蒼莽巴山,峰巒聳秀,雲迷深谷,霧遊奇峰。如絲的秋雨,綿綿密密淅淅瀝瀝,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秋雨漸漸漲滿秋池。

    此時夜深,閨中獨坐。閨婦獨處離愁,夜深不寐,為遠方的夫君平添思念。君問歸期未有期,遠方的夫君啊何時可歸。

    妻啊,你問我歸來的日期,可這連綿秋雨卻讓我何時歸家。夫在別地,離愁別緒,黯然神傷,羈旅之愁,難歸之苦,更上心頭。何當共剪西窗燭。現在夫君正在西窗下閱讀你的信,而窗外的秋雨淅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秋池已滿了,而夫君更是夜深難寐,獨剪殘燭,心裡鬱悶孤寂,思歸之切,盼望與妻團聚。

    不論千山萬苦,夫君必定越過重重巴山夜雨,與妻相聚,夫妻雙雙共剪西窗之燭,共亨歡樂時光。

  • 3 # 九頂山前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的這首詩,可謂傳頌千古。直到現在,多少異地戀人輕吟淺唱,以此詩抒發愛戀。

    通常,人們這麼認為: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日期回覆你。此刻,窗外巴山秋雨綿綿不斷,溝滿河平。

    我沒有在重慶住過很久。不過,我的一位朋友在重慶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對這句詩詞有不同的理解。

    在他看來,巴山夜雨,雨濛濛,霧濛濛,淅淅瀝瀝,下個不停,但雨量並不大。如若到“漲秋池”的地步,真是不知何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可能說的反而是雨量小,描繪的是相見的遙遙無期。

    當然,如果在重慶生活十年,可能又會否定上面的說法。如今,這首詩也算得上是情書中引用的扛把子了,倒也不必去想的太多。

    美就行了。

  • 4 # 江湖視野

    朦朧詩人竟然寫出如水情

    這是李商隱在巴蜀當地方官時候的一首回信詩歌,由“西窗燭”可見是妻子詢問歸期,宦遊之人身不由己詩歌有問有答,問答中言不由衷,蜀地的夜雨,夜晚的情景刻畫特別傳神。有夫妻二人的隔空神遇問答,這個穿越了時空,暗示了雨大且蜀道漫漫,充分顯示了言不由衷間對妻子的思念,以及一種淡淡的歉意,甚至還有一絲自責。

    李商隱性格內向而敏感,由於不慎誤入牛李黨爭惡性漩渦,一輩子被整,心中苦悶難以示人,以故出現許多“無題詩”,但像本詩這樣恬淡入水的,估計在年輕時候。

  • 5 # 肖昌洪0304

    這首詩是李商隱旅居四川之時,秋雨秋風,勾起了詩人對身居長安妻子無限懷念所寫的一首秋雨寄北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全詩透過作者客居它鄉,看到悽風苦雨,這個寂寞無聊孤獨的夜裡,深深懷念遠在千里之外妻子的無盡情思。何當共剪西窗燭,這是詩人美好的瑕想,會有那麼一天,當我與妻子團聚之時,我一定會向妻子傾訴這個秋雨寂寞相思之情。

    全詩透過作者回復對妻子的回答,觸及眼前的悽風苦雨,將眼前對妻子的懷念之情一層一層推向高峰,我個人覺得,全唐詩中,對妻子相思之情的描寫,莫過於此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被爸媽罵過最惡毒的話是什麼?傷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