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願有時光現場Music
-
2 # 村頭Tony
昨晚刷了一整晚的《達拉崩吧》系列。中毒了……
我不是音樂專業的,音樂知識素養也不高。所以就不從這方面分析了。
個人覺得這首歌討喜的原因有以下這些:
1,旋律簡單。用這首歌進行再創作的人不需要有多高的音樂專業能力。
3,歌詞中老套又經典的故事情節。這點更不用多說。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可以讓人隨意擴充套件和代入。
所以我們看到的衍生作品基本都只有兩種:第一種是故事擴充套件,即用各個人物的視角述說一遍原故事,從而擴展出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第二種是代入,即保留故事大致劇情和人物關係,但是人物則完全用其他的人或者物品甚至概念之類取代,比如說化學版數學版物理版等等。
這兩種方式其實我們見得也不少。比如說故事擴充套件,我們在微博上就能經常見到,例如有人發了一條敘述式的微博,人們發現很有意思就轉發,順便自己接一句,到後面多次轉發以後就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而取代的就更多了,比如微博上頻頻出現的“×××體”說話方式。舉個例子,竊格瓦拉的“××是不可能××的,做××又不會做,……我超喜歡在××的,裡面的人又××又××……”就被改編成各種版本。
那麼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是,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希望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欣賞,但是大部分人沒有能支援自己創作出一部完整的作品的創意以及能力。所以完全原創的優秀作品很難得,但是一旦出現一部優秀的原創作品,用其進行再創作以求更多關注及贊同的人也就蜂擁而來。最典型的就是克蘇魯神話系列,原作者洛夫克拉夫特寫的只有22篇。而在他去世後到現在,這個體系已經有不知道多少篇了,而且還一直在增加。
而這種現象也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基本沒有一次創作流傳至今的,而是集數代甚至數十代古人的再創作,才有這般豐滿,只是其中時間跨度成百上千年,所以我們絲毫沒感到奇怪。而在如今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人們只是把再創作的過程縮短到幾周甚至幾天就把故事豐滿到讓我們驚奇的地步。
所以總的來說此事無需大驚小怪,大家開心就好。
-
3 # 次音光
洛天依是二次元的代表,魔性神曲一個接一個。我是從《權御天下》開始認識洛天依的,然後慢慢接觸了很多她的歌。
這首歌我也是從跨年晚會上與薛之謙合唱聽到的,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吧。
1. 歌詞很魔幻
“很久很久以前,巨龍突然出現,帶來災難帶走了公主又消失不見,王國十分危險”這不就是童話故事或者遊戲裡的設定嗎?
2. 旋律很魔性
“咬了達拉崩吧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最後達拉崩吧斑得貝迪卜多比魯翁”中“達拉崩吧”一直不斷重複,讓你忍不住地跟著搖頭晃腦。
3. 意思很簡單
她的很多歌都有共同點,不想宣揚多高多深的人生道理,就是想什麼唱什麼,就是如此簡單。比如這首歌是在描述一個故事,國王是誰、誰戰勝了怪獸、勇士和公主在一起等等。
簡單不代表簡陋,而是化繁為簡。我也相信,越簡單才越能打動人心。
-
4 # 蒼羽冰貓
我只能說,ilem是個很神奇的人
達拉崩吧剛出的一段時間血洗B站
歌詞簡單且魔性,唱起來…容易逼瘋個人
而且ilem定的規矩是翻唱可以但是需要改歌詞,人名或者地名都可以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薛之謙唱的和原版有差別了吧(不過薛之謙的填詞也很好了)
最近在聽ilem的鴿子…真實寫照
-
5 # 瓜瓜西西
配樂和歌詞很有魔性,還有很多版本,《達拉崩吧》有巨龍視角的,有公主視角的,有國王視角的,有勇士視角的等等,你可以去聽聽。(滑稽)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這個人覺得的所謂音樂性並沒那麼重要,開心就好了...話說到底啥是音樂性...音樂範圍本來就很廣,千年前的音樂要怎麼談?太平洋島上的本土音樂又要怎麼評價?其實就是個人是否喜歡而已,人家不喜歡覺得噁心也正常,就像你喜歡吃蛋黃但也有人看到就覺得噁心的wwwww(順便一提,達拉崩巴本人很快就聽膩了。(講真其實就算是古典音樂,只是為了裝x聽也沒啥意思啊XD何必那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