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怪軟體管家
-
2 # 暖洋洋大叔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兩京古道”(長安、洛陽),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因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
函谷關也是古代中原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很多歷史典故和傳說。相傳老子騎青牛入關時,守關官員尹喜登臺看到紫氣東來,看到老子後虛心向其請教學問,老子寫下5000餘字的《道德經》後飄然而去,函谷關因此而名垂千古,成為道家文化的發源地。
歷史上的函谷關有三處,除了上面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建關的函谷關(今通稱秦關)外,還有漢關和魏關。
漢函谷關又名“新函谷關”, 在今河南省新安縣東,西距秦關150公里,是西漢樓船將軍楊僕在新安縣城東修建的。
魏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東北20公里處,距秦關約5公里。相傳三國時期,曹操西討張魯、馬超,為迅速轉運兵馬糧草,命許褚開鑿隧道,築起高樓,稱為新關。
-
3 # 望風瑟瑟
老子西出函谷關是河南靈寶東北的函谷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道教創始人。曾做過周王室的史官,後辭官隱居,最後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有史料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古代中國思想鉅著《道德經》,而後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而後再無史料有記載他的訊息。也有傳說他西出大散關,奔印度去了,並且教出了釋迦摩尼這樣的弟子。其實其真正路線應該是出函谷關,過大散關入甘肅,而後經天水,隴西,臨洮,蘭州,酒泉等地,最後應該是落戶臨洮了,因為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時至今日,臨洮嶽麓山還有“超然臺”“說經臺”等與老子有關的遺蹟。
新安縣函谷關是漢朝所建造,那麼我們就可以肯定老子出的函谷關非新安縣內,應該是靈寶市東北十五公里處的王垛村,這裡靠近黃河,此函谷關春秋戰國即存在,可以肯定老子就是從這裡出關西行的!
-
4 # 喝吐裸叔
可以去千唐志齋查一下碑刻,我記得有碑刻隻言片語提到過這事兒,大致是老子西出洛陽不日抵達函谷關等等(原文不記得了),不日可以理解為幾天或者很快時間,老子騎的牛應該是拉書簡用的,古代馬匹是戰略資源,只有具有一定官職的人才能配備,當時老子已經辭官成為白身了,根據古代交通情況,老子從洛陽抵達靈寶函谷關至少需要二十天至一個月的時間,這不符合幾日之說,另外根據時代特性,秦國疆域已然遙望中原腹地,先不討論老子出的是哪座函谷關,會不會有可能靈寶函谷關是秦早期的關口,隨著秦國國力的提升,咸陽東面已經有潼關了,靈寶函谷關離潼關也太近,因此秦國將函谷關東移至現新安縣處,然後至漢進行重建,由於靈寶函谷關不管是時間還是名氣都較之於新安縣函谷關要深入人心的多,所以在當時並沒有處於響亮地位,以至於後來發現時都不敢太過確定,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新安縣函谷關先於靈寶函谷關,後來漢朝重建,都說不準,你們說歷史會不會是這樣的?
回覆列表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歷史的小青年!
可能有的人會疑惑,函谷關不就一個嗎,為什麼還要強調新安縣的函谷關呢?其實您考慮的沒錯,在歷史上的確有兩座函谷關,分別位於三門峽靈寶市的秦函谷關和位於洛陽新安縣的漢函谷關。而在這兩個函谷關,都有與老子有關的紀念建築。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老子曾經在春秋後期擔任周王室的柱下史,又稱為守藏室之史。春秋末年的戰亂中,老子丟了飯碗,決定隱居。根據司馬遷的記載,老子前往隱居地的途中,路過一座關隘,在關前被關令尹阻攔而寫下了《道德經》上下篇五千言而去。司馬遷並沒有明說這個關是哪裡。而到了抱朴子葛洪所寫的《列仙傳》中則明確指稱為函谷關。
在老子的時代裡,秦國最主要的敵人是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而從《左傳》來看,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之間的幾次戰爭,都不是發生在秦國的東面,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秦國的軍事壓力主要來自晉國的東北方向,在東方並沒有很大的軍事壓力,沒有必要在靈寶修建特別重要的關隘。靈寶的秦函谷關的修建,應該是在戰國時期的事情。戰國初期晉國一分為三,秦國的壓力頓減。後來秦國的主要敵人是東方各國,東方各國曾經多次組織聯軍對秦討伐,其路線就是從秦國的東方進攻秦國。因而,在戰國時期,秦國有修建函谷關的必要性,而春秋時期則沒有這個必要,所以說老子時期出關最可能的就是新安縣的函谷關了!